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反馈实效性
2018-11-14杨志辉
摘 要:在课堂中怎样实施有效课堂反馈,引导学生对数学核心问题展开深度探究,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方,教师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反馈形式的多样性、反馈内容的针对性、反馈过程的科学性和反馈效力的持续性四方面进行论述,试图从中找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反馈实效性的相关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反馈;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的核心,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巨大。因此,深入研究提高数学课堂反馈实效性的策略与方法,对于促进数学学科教学改进与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已然成为当下数学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中心话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实效性简要阐述如下。
一、 增加反馈形式的多样性
反馈是一种物理、生理、心理等的返回传入现象,体现在教学课堂就是一种师生信息双向传递。不过,在教学实践中,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学情境与环节也具有变化性。因此,为了确保反馈信息的传输舒畅无阻,课堂反馈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反馈既可以是言语反馈,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它可以是集体性的反馈,也可以采用个人针对性反馈。教师应依据学生反馈信息及课堂进程的需要进行优化选择,做到兼而有之,并不拘泥反馈的形式而直接指向教学目的、任务。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多样反馈方式,并通过有效的过程性控制,这样才能使教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现教学成效最优化。比如,当其他同学在认真读题,有个别学生扰乱时,言语反馈会干扰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此时教师应该适当地使用眼神等非言语反馈,既能有效阻止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氛围。又如,为教学披上游戏的外衣。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将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他们更加容易接受,并且更积极地参与其中,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非常有帮助。总之,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非唾手可得,采用何种反馈形式也不是随心所欲,数学教师应基于教学理解,善于捕获过程信息,依据学生不同具体情况迅速做出多样性的反馈。
二、 提高反馈内容的针对性
课堂反馈如何把握?如何做到取舍有致、捭阖自如?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提高反馈内容的针对性,讲的就是教学反馈信息应紧扣教学目标、内容以及任务的不同特点而做出选择。一方面,教师应基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其提供一些有关定性的反馈信息。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中,学生会容易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使得在题目的运算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难点的反馈,避免学生因为问题的堆积形成惯性思维。在“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中,教师若通过课堂反馈的方式得到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在理想范围内,而且了解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知识点的混淆,教师在课堂的后续教学中就要针对“容易混淆”这一反馈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达到学生深入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需要,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教学内容等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一系列学习方法性策略之类的反馈信息。
三、 增强反馈过程的科学性
课堂反馈一个连续的过程。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对学生的一定的行为特征做出的某些行为、言语的适当的反馈,适时适当的反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后续的理解与消化。首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提供不同反馈方式。依据学生差异性,在教学反馈时候应注意采取差异化的反馈策略。比如,在教学成果反馈时,采用优、良、中等等价评价方式。在提供方法性策略的反馈方面,可以采用诸如“试着用某某方法来解决该应用题吧”等启发引导。在鼓励进步方面,如“这次应用题部分成绩相比上次,进步明显,老师很期待”等类似的话语都具有很好见效。事实上,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对于学生都是莫大的鼓励,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习兴趣都有巨大的正面促进作用。当然,相对于那些学习方法盲目、学习不得要领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策略方面的反馈信息,这样更彰显“实效”。其次,不同的学习环节其反馈信息也是有差别的。如,课堂伊始,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反馈信息应该是有关准备方面的;在授课环节,教师的反馈信息则应该把“学生学习情况”作为优先、重点;在教学结束环节,“学习成果”才是信息反馈的侧重点。课堂上,教师应努力排除甚至是摒弃一些与教学要求无关或缺乏价值意义的信息干扰,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无意义问题,在选择否定与肯定、拒绝与迁就时,反馈策略的运用既要关切到避免挫伤学生积极性,又要防止偏离教学计划和思路,二者不可偏废。
四、 重视反馈效力的持续性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第一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就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反馈的持續性,使反馈效力更加持续性和有效性,做到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一定的强度,从而更好地遏止学生课堂上不良学习行为的发生。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反馈效力的持续性呢?一方面,教师应抓住良好的时机进行正确的课堂反馈,另一方面,增强反馈的强度系数。在实际教学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犯错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因此,反馈除了关注及时性以外,还要注意反馈的连续性,也就我们常说的所谓“不厌其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已经强调过的错误再次出现、出现反弹。通过这种间歇性的反馈,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行为反应,不至于一错再错。一言以蔽之,只有当反馈的及时性与连续性同时发生,课堂反馈效力才能真正达到“实效”。
综上所述,课堂反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课堂反馈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增加反馈形式的多样性,提高反馈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反馈过程的科学性,重视反馈效力的持续性,最大限度提高课堂反馈实效性,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彩霞.课堂师生信息交互的会话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彭亮.教师话语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证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刘喻.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话语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杨志辉,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马坪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