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2018-11-14曾金凤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数形审题条件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模式及育人体系得以完善,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基础上,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效,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培养数学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重要的一环,为此教师需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思考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有效对策,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在新课改视域下教学有效性定义有别于常,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书本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使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思考等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培养其数学审题能力,成为教师教学变革重要方向,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一、 通过细致观察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观察是审题的开端,学生只有精准观察才能发现题目中隐藏的深意,降低审题错误现象发生概率。为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引导其精准观察已知条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目的:

第一,为学生准备符合其理解能力、数学能力的问题。小学是数学学习奠基阶段,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养,感受数学学习乐趣,避免学生因数学问题太难,打击其自主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成效,为此教师需合理选择数学问题,设计富有生本性的数学问题,为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奠定基础。

第二,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自主观察时间。在传统教学进程中教师为有效落实教学内容,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机械教学方法,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为此教师需秉持学生本位教学思想,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在提出数学问题后给学生5—10秒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其养成观察思考的审题习惯。为提高学生自主审题成效,教师也可启动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进程中互相帮助,弥补各自观察缺陷,明晰其审题能力成长方向,并将审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教师引导下攻克审题难关,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第三,通过观察打破传统审题思维模式。为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为其今后开展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准备了许多运算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察这些运算习题,可以发现其他解题思路,继而提高解题效率,突破固有运算思维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运算方法,有时多花一些审题时间,能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如题:学校计划修建一条长为120m的水沟,前4天共修了水沟的15%,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能将水沟修完?解法一:120÷(120×15%÷4)-4,解法二:(120-120×15%)÷(120×15%÷4),同时该题目还可借助分数意义进行解答,如1÷(15%÷4)-4或4÷15%-4;或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如解:设还需要x天能将水沟修完。4∶15%=x∶(1-15%)。

二、 通过辨义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构成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大多精炼,借助若干词句体现显性条件与隐性条件,学生只有将这些词句“吃透”才能理解数学问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辨义,找到已知条件中的关键词,通过深度理解关键词,发现隐藏在已知条件中的解题重点,提高其审题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解题教学时,教师可在读已知条件中的关键词时加重语气,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逐渐掌握找关键的方法,通过对关键词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解题方向,实现审题目的并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如题:某企业需要一批羊毛衫,纺织厂每天可生产500件羊毛衫,能在60天完成生产任务。为缩减工期,纺织厂每天生产件数是以往日生产计划的1.5倍,该纺织厂实际用了多少天生产这些羊毛衫?在该应用题中“一批”“日生产计划”“实际”均为关键词,引导学生理清计算思路,即先计算某企业所需羊毛衫总数,再分析以往每天与现在每天日生产计划之间的关系,随即求解该纺织厂实际生产数量,继而得出算式500×60÷(500×1.5),经计算得出纺织厂需要40天生产这些羊毛衫。待学生掌握关键词辨义方法后,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引导学生树立辨义思想,继而达到提高其审题能力的目的。

三、 通过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数形结合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以数化形、以形化数以及数形互换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图形,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理解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图形找到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当已知条件仅为图形时,学生则需通过观察将图形转变為数字符号,通过运算解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在审题同时,绘制图像或找到与之相关的数学表达式,达成审题目的,为提高计算精准性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方法进行审题,如题给出如图一所示图形,计算其体积,学生应在观察图形过程中,发现潜在的已知条件如直径、高等,随即列出圆锥体系计算公式V=13sh,并将相关数据带入其中达成解题目的。反之,学生也可以依据已知条件绘制图形,使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更为具体,为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奠定基础。

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相对较低,无法完全掌握数形结合应用方法,为此教师需循序渐进实现教学引导,在审题教学初始,鼓励学生分析题目(图形)中所蕴含的信息,将这些信息用自己能够驾驭的形式进行转化,如表格、线段图或草图等,依据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用直观体悟取代抽象问题,简化数学问题,突破审题瓶颈,借助各类转化形式,引导学生找到数量关系,发现已知条件内涵,继而落实审题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素养若想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需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主体,从学生审题能力、解题能力、理解能力等因素着手,合理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其审题能力,在仔细观察、辨义能力及数形结合方法加持下,使学生得以打破固有审题模式,拓宽自身审题思维辐射路径,提高自身能力,为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红杰.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9):55.

[2]王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J].时代教育,2017(16):154.

作者简介:曾金凤,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数形审题条件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排除多余的条件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