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几点做法

2018-11-14吴黎黎

考试周刊 2018年98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做法解题技巧

摘 要: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小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审题能力;解题技巧;做法

每次考试成绩下来以后,总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这些错题如果我们不讲,让他们自己先订正,大部分题目他们是能够改正的。造成他们失分的原因有的是抄错数字,有的是选错条件,有的是读题只读头和尾,中间部分一带而过,有的是凭经验做题,没有注意题目发生了变化……这些情况我们常用“马虎”“粗心”归结学生的失误原因,究其根本还是学生在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平常我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在这两个方面上多下功夫。具体做法如下:

一、 低年级

(一) 带领读题,圈画重点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少,做题时都是由教师带领读。这个时候我会提醒学生逐字的指读,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最好读两遍,第一遍读通题目,第二遍理解题意。教师边读题边给学生示范圈画重点字词,例如“一共”“左起”“右起”“从大到小”等,同时也让学生跟着圈画,这个过程很重要,需要教师反复地提醒训练。学生一旦养成圈画重点字词的习惯,审题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做题正确率明显提高。

到中高年级,题目相对复杂,在圈画重点字词时,我们可以细化符号。

例如:张老师买了8盒水彩笔、12张绘画纸和3块画板。水彩笔每盒13元,绘画纸每张4元,画板每块21元。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根据问题列表整理,然后列式解答。

这一题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我们可以细化符号给条件分类,这样能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做题正确率也会提高一些。

(二) 尝试读题,问题引领

一年级下学期至二年级,我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读题,读完题后我会有目的的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道题里包含几个问题?你圈画了什么重点字词?你发现了什么陷阱?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题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时,有部分学生只做最后一个问题,所以第一个问题问出后,提醒学生有几个问题,就要解决几个问题,不能遗漏。而第二个问题“你圈画了什么重点字词”?这个问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捕捉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有效信息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许多数学题目都有陷阱,学生一不小心就会上当。第三个问题能提醒学生找出陷阱,避免上当。

用此类问题长期地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训练,学生往往能做到解决问题不遗漏,能抓住每题的要害之处,并能有效避开陷阱,审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 表扬激励,巩固成果

为了巩固学生审题习惯的训练成果,鼓励学生在做题时圈画重点字词,我采取这样几个激励措施:1. 批改练习册的时候,会给做得好的孩子加星进行表扬。2. 每次考试前都会提前告诉学生会给圈画重点字词的孩子加分(中高年级学生画图也会加分)。3. 把做得好的孩子的试卷、作业拍照通过班级多媒体在全班展示,在班级微信群里展示。以上这些措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 家校联盟,习惯养成

为了巩固学生在校养成的良好审题习惯,避免“在家一个样,在学校一个样”的现象,我们要给家长讲清辅导孩子作业时的具体做法和要求,避免走弯路,和我们形成统一战线,巩固训练成果。

二、 中高年级

三年级以上,除了巩固之前的训练成果,还要着重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一) 充分利用好演草纸

三年级时训练学生使用演草纸的关键一年,在使用演草纸时我会提出这样几个要求:提前准备、顺序使用、标明题号、考后上交。三年级的孩子一开始没有使用演草纸的习惯,遇到口算不出来的时候,都是在手上、书上、桌子上、橡皮上就近随便找一个地方演草。提前准备,能避免在做题过程中需要用演草纸时手忙脚乱,减少失误。另外,演草纸在使用时要规范,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使用,最好是在演草纸上分好区域,标上题号,便于最后的检查。演草纸使用得好的班级分数绝对不会太差。为了督促学生使用好演草纸,我在每次考试后除了收试卷,同时还会让学生把演草纸写上名字后收上来,看看有哪些同学该用演草纸而没有用造成失分。老师一旦重视了,学生自然也会重视起来。

(二) 重视解题技巧训练

三年级以上,学生开始逐步接触用画图、列表、列举、画线段图等技巧解决问题。从三年级开始,凡是需要用這些技巧解决的题目,我的要求是题目旁边一定要见图、见表,并且这个要求一直贯彻到小学毕业。这些技巧能使题目中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大大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三) 认真推敲,“咬文嚼字”

数学题往往“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我们可以通过一组组的对比练习让孩子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

例如:

1. 华东村去年产小麦100吨,今年产量增加到去年的3倍。今年产小麦多少吨?

2. 华东村去年产小麦100吨,今年产量比去年增加了3倍。今年产小麦多少吨?

这组练习主要让学生区分“增加到”和“增加了”的不同含义,含义不同,做法就不同。中高年级的题目里经常会出现让孩子们混淆的词,让孩子学会咬文嚼字,引导学生揣摩其中的不同之处,学会思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

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小学教学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吴黎黎,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做法解题技巧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知多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