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样化形式探究
2018-11-14刘翠云
摘 要:初中是进入高中之前的重要准备阶段,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已经初具雏形,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开始拥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照书本学习过程中也开始拥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所以需要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含量和词语储蓄量,而语文课本大多是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见识,但是往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我国现代的教学手段还存在着许多弊端,课文研究往往十分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导致了课堂效率提不高的情况,本文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规则以此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勃勃生机。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样化形式
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教学模式也开始多样化,冲破了原有对照书本学习课文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的指标也大大改变了中学学生的现状,学生开始对课文内容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和阅读语文书本已经成为一种乐趣,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压榨了学生对于课本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厌恶的情绪,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大幅度地带动学生对课堂以及学习的兴趣,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因而另辟蹊径,用另外一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本和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形式陈旧、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 教学形式陈旧
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做笔记以及做练习的教学形式,手段比起现在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陈旧,而且在手法上较单一、无趣。
(二) 学生兴趣不足
有很多初中学生虽然喜欢读课外书,也在知识上涉猎广泛,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却对课文内容毫无兴趣,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的时候,学生通常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或者在座位上神游天外,对于教师的讲解表现出毫无兴趣,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二、 初中語文阅读教学多样化形式研究
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就需要使阅读教学趋向于多样化,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教学,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提升。
(一) 利用角色扮演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以此加深对叙事性文章的理解,通过扮演文章中出现的角色来体会人物心理,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例如,《皇帝的新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该文章改编成剧本表演话剧,两个学生分别扮演两名骗子,一名学生表演皇帝,另外几名学生表演大臣和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认真揣摩了骗子、皇帝、大臣的心思,并且揣摩得十分到位,同时也表演得十分精彩,惟妙惟肖,这样的教学形式突破了学生对于阅读理解死板、无趣的认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于文章的认识。
(二) 利用辩论赛的形式增进对阅读的理解
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作为教师的一方提出,让学生去回答,但是同样的课本内容通过更换另一种方式比如说利用辩论赛对文章中的内容设置话题,从而让学生对其进行辩论,在进行辩论前,学生必须对文章有一个清晰、全面、深入的认知,从而在辩论开始之前,学生会自觉主动学习、阅读、体会,并且在其中发现论点与论据,并且在辩论的过程中进行深化认识文章内容,增进了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比如,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辩题:“没有莎莉文老师,海伦·凯勒还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吗?”关于这一项话题,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到,莎莉文老师固然对海伦·凯勒有特殊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海伦·凯勒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但是真正重新再塑生命的其实是海伦·凯勒自己,只有她自身敞开心扉,接受外界对她自身的影响,热爱生活,老师的方法才能起到改变她自身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没有莎莉文老师,就不会有现在的海伦·凯勒,莎莉文在海伦·凯勒的生命中是为她重塑生命的人,在辩论赛的过程中,学生热烈探讨文章内容,增进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什么叫做“重塑生命”。
(三) 利用分组合作形式促进彼此之间相互交流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自己出现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和理解不了的问题,教师并不急着给出答案,而是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话题转移到小组当中,对其进行共同探讨,并且将问题予以解决,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组内分工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加强了合作,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或者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撰写一篇与阅读文章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激发学生对阅读文章,撰写论文的兴趣,促进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四) 利用读写结合形式促进对教学的强化效果
读写结合以文章作为载体,从文章自身的内容出发,设计训练需要与“写”相互关联,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合一,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方式进行读写训练,发展了学生自身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读写结合的形式加强阅读效果,使学生同步发展读写能力,比如说七年级的课文《春》,表达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课本语言的同时,掌握了比喻的相关知识,从而指导学生仿写文章中的字句,并且学着写比喻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作为主体来进行教学,设计的阅读形式需要符合学生发展多样化,从而通过阅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适应阅读教学,提升了阅读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龙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样化形式探究[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2).
作者简介:刘翠云,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伯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