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加强

2018-11-14徐怀平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教育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将充分结合素质教育,对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详细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引言

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时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将会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开展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小学生普遍呈现出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需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准确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丰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这既是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需求,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的教学任务。

二、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 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现阶段,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模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多元化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对于教师各方面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将会承担起更多的身份和角色,其中,心理辅导员就是小学教师众多角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为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前提所在。只有保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其才能够对于小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有效的疏导,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自我调整和减压的方法,让自己保持宽广的胸怀,保持良好的、积极的情緒,避免将其他各方面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在向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积极的情感,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的烦恼,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总之,只有教师自身保持良好的、乐观的心态,才能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地实施和开展。

(二)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育是双向的一种行为,可以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一个过程,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的。从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和约束,学生往往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或者不敢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心声,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于表面形式,教师无法及时地、准确地掌握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应该学会热爱和爱护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放下顾忌、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前提在于教师应该与学生搭建良好的情感关系。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去爱护自己的学生,例如,以平等的姿态去和学生进行对话、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感,让学生真正地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采取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积极营造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应该适当地选择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第一,文字交流。部分小学生由于自身性格较为内向等原因,可能不愿意直接向教师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和困惑,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发邮件、发信息或者写信等文字形式实现交流。文字交流具有较强的私密性特征,能够让无法直接用言语进行交流的学生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学生倾诉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保密性。第二,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谈心的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的问题,从而采取对应的措施加以纠正,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三) 家庭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做好小学生的“第一老师”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其主要生活场所之一,也是他们的第一学校。所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长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教育方式以及知识储备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会导致学生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品质。所以,家庭教育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作为家长,必须准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学会真正地去关心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对自己孩子负责,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 积极开创第二课堂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心智还不够成熟,认知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时间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所起到的效果甚微。因此,在开展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将这些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转变为自觉的行为规范。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具有非常鲜明的多样性、丰富新性和趣味性的特征,能够较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亲身的感受,利用指导行为实践,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解除心中的困惑和困难,让小学生拥有健全的心理,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通过实践充分证明,开创第二课堂是实施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内各种丰富教学资源的优势,例如通过广播、宣传板报等,甚至可以举办表演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积极调整自己。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准确地、全面地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动态等,紧密结合小学生实际的情况和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冠文.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医,2003(6):558.

[2]张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J].中国校医,2002(1):95-96.

作者简介:徐怀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黄岗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