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切特,被里根废掉的智利总统
2018-11-14边际
边际
1988年10月5日,这是智利历史上难忘的一天。700多万智利选民对是否继续接受军事强人皮诺切特的统治进行公投。
选前一个月,双方的宣传海报铺天盖地。军政府把皮诺切特描绘成拯救国家的“共和国之父”。反对阵营则打出“智利,幸福将至”的口号。投票日,全球媒体记者云集智利。
起初,皮诺切特的支持者稍占优势,随后军政府方面沉默了。人们猜出了结局,但猜不透皮诺切特心思。直到午夜,智利空军司令马太露面了。他说,投否决票的阵营赢了。又过了许久,皮诺切特出现在电视上。他说,公投结果将受到尊重。
皮诺切特平静交权,這事似乎“好得难以置信”。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30年后美国解密的档案显示,事情其实并不是那么平静。
奥古斯托·何塞·拉蒙·皮诺切特·乌加特 1915年生于智利瓦尔帕莱索,长期从军,曾任智利陆军总司令,1973年发动政变上台,实行高压统治,1990年卸任总统,2006年病逝
打算再次“不惜代价”
皮诺切特的上台,伴随着暴力。
1973年9月11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变成了“战区”。林荫大道上坦克在开炮轰击。时任陆军总司令皮诺切特指挥的政变军人在进攻总统府。时任总统阿连德当天上午发表了最后一次广播讲话。他说:“我将用一切方式进行抗争,哪怕以生命为代价……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联合,使智利军队放弃传统,发动了政变……智利万岁!智利人民万岁!”在总统府陪伴他的只有36名支持者。到傍晚,政变军人宣布“总统死亡”。阿连德的私人医生回忆,当日下午2时,阿连德让身边人员撤离,然后用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送给他的自动步枪自杀。而军方传出的另一种说法是,士兵们冲进总统府的红色大厅,打死了包括阿连德在内的5人。他的腹部连中6枪。
15年后,面临下台的皮诺切特,还是想到了暴力。当年9月底,当民调显示他可能输掉公投时,美国情报部门和外交机构从不同渠道获悉:皮诺切特打算动武。
10月1日,时任美驻智利大使巴恩斯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电报,称一旦皮诺切特认定自己将输掉公投,就会“不惜代价,以暴力维护权力”。这个消息来自智利军方高官。巴恩斯强调,“军政府导演的政变即将来临”,结果可能是“重大的生命损失”。中央情报局的一个线人也报告,皮诺切特私下表示:“我不会离开,不管用什么代价。”
10月3日,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发布一份报告称:“皮诺切特的亲密支持者已有应急计划,准备实施暴力行动破坏公投。他们希望暴力行动引发反对派报复,引起骚乱,然后出动安全部队干预,并以投票遭破坏为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样,公投将被暂停,被宣布无效,最后被无限期推迟。”报告还称皮诺切特是“不受欢迎的独裁者”。
对皮诺切特“不惜代价”的含义,美国人非常清楚。1973年发动政变后,皮诺切特将政敌送往靠近南极的荒岛关押。军方大肆抓捕民众,仅圣地亚哥国家体育场就有7000多人被关押。军人押着戴头套的告密者指认“颠覆分子”,将他们拖进更衣室刑讯逼供。前总统弗雷曾支持皮诺切特政变,后来因为主张恢复民主制度而被杀。曾任陆军总司令的普拉茨在阿根廷死于智利特工制造的汽车炸弹袭击。阿连德时代的驻美大使莱特利尔在华盛顿也同样被炸死。空军准将阿尔韦托·巴切莱特因忠于阿连德而被关进监狱拷打致死,他的女儿米歇尔后来成为智利首位女总统。根据智利内政部公布的数据,政变后一年半内军政府逮捕了41795人,驱逐了9167人,1557人接受审判。
政变后的皮诺切特
政变被中情局叫停
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收到有关“皮诺切特将破坏公投”的情报后,很快做出决定:阻止其再搞第二次政变。
1970年到1973年,中情局鼓动智利军人搞政变推翻阿连德。现在,中情局驻智利站的负责人收到了相反的指令,联络智利秘密警察部门的负责人阻止政变。美军南方司令部的军官们则动用在智利军方的关系,要求军方“不要采取干扰公投的行动”。
皮诺切特感慨万分。他和阿连德是老乡,但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左翼社会党人阿连德在1970年的总统大选中联合共产党和激进党组成“人民团结阵线”,并和中间派基督教民主党结盟,最终取得政权。执政后,他对美国人所投资的矿业公司实施国有化,得罪了美国;又推动激进的土地改革,造成农民和地主尖锐对立;还实施一系列冒进的经济政策,不断失误。到1973年,智利经济已危机重重。此时,早就有意搞垮阿连德的美国,借皮诺切特之手达到了目的。
皮诺切特18岁从军,从少尉干到总司令。他当过战争研究所教授,编过学术杂志,精通地缘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和情报学,甚至还在智利大学研究过法学。政变后,他强化集权,1974年自任总统,将自己的军衔提为大元帅,并严厉镇压异己。另一方面,他又重用一批芝加哥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家,采用激进的“休克疗法”来推进经济自由化,将大量企业私有化,并厚待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有一段时间,智利经济的表现在拉美各国中相当出色。皮诺切特还解散激进的工会组织,打击工人运动,并联合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国的军政府,开展“秃鹰行动”,追捕、杀害左翼“颠覆分子”。
皮诺切特做的很多事,都是当年的美国总统们所乐见的。弗里德曼的经济思想也深刻影响了里根。因此,很长时间内里根对皮诺切特侵犯人权问题视若无睹。事实上,里根对亲美的独裁政权一向很宽容。1981年2月,里根刚上台,美国就改变立场,不再以侵犯人权为由反对国际金融机构向智利等亲美国家提供援助,但对安哥拉等亲苏国家仍施加压力。但到1988年,智利的内外情势已变。在国内,智利经济上遭遇困境,政治上反对派不满皮诺切特长期掌权,基督教民主党发起成立了“各党一致否决联盟”,社会党等中左翼政党都参加了。在国际上,西半球多数国家都已建立民选政府,即便在南美洲,军人政权也只剩巴拉圭和智利。民心所向,智利回归民主政治传统势所必然。
最重要的是,此时处在第二个任期的里根也变了。他的班子里增加了一批实用主义者。他们认为,支持某些国家的反共独裁者对美国长远利益并无好处。里根接受了这样的观点。1986年,菲律宾强人马科斯和海地强人杜瓦利埃都下台了,这两件事里根政府都发挥了作用。而在智利,里根担心如果皮诺切特继续掌权,民怨积累,可能导致激进的左翼再度掌权。里根政府开始在联合国等场合批评智利的人权记录,否决对智利的贷款。1985年,当里根将以支持人权著称的巴恩斯派往智利出任大使时,很多人已得出一个结论:皮诺切特的好日子到头了。
政变期间智利军人在街头抓捕反对派人士
不甘心隐退
尽管美国人不同意,皮诺切特还想再搏一下。
根据中情局线人的报告,皮诺切特要求首都警方取消街头的警戒线,希望引发混乱和暴力行动。警方拒絕执行命令,这个尝试失败了。
10月4日1时,皮诺切特把军政府的高官们召集到总统府。解密文件记录了一位在场者的描述。皮诺切特向将军们表示,准备采取行动推翻公投,并表示军政府赋予他这种权力来应对危机。“他准备了一份文件,要求他们签字同意此事。他谈到如何出动武装部队占领首都。此时,马太站起来说,‘算了。马太告诉皮诺切特,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同意干这样的事情。他还劝皮诺切特,就算公投输了,后者还是有机会成为候选人并参加总统大选。皮诺切特转向其他人,并提出同样的请求,被一一拒绝。”
得不到军政府要员们的支持,干扰或推翻公投都不可能。皮诺切特已经别无选择。1989年,艾尔文当选总统。皮诺切特坚持留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直到1998年卸任,又转任终身参议员。艾尔文执政那些年,皮诺切特还继续“刷存在感”。议会调查他儿子与军方的腐败交易,他便让首都驻军做出暴动姿态,艾尔文只能妥协,调查不了了之。一些政要和媒体人嘲笑皮诺切特,也遭以诽谤罪抓捕。当然,毕竟时代不同了,他们被象征性关上两三天也就没事了。
2000年,智利法院开始审理皮诺切特执政期间的罪行。2002年,法院宣布皮诺切特患老年痴呆症不宜受审,他则宣布放弃终身参议员头衔。2006年,91岁的皮诺切特病逝,对他的审判没有结论。他算是熬到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