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冠军技术运用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2018-11-14席晓雷李秀梅
席晓雷,李秀梅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自十七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经过广泛的传播,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受到亿万人喜爱的运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太极拳在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1],然而其实战技击的价值与能力却一直饱受争议和质疑。现代人对太极拳实战技击能力的印象,在武侠小说和功夫片的渲染中走向巅峰,又在闫芳、魏雷等“大师”的抹黑后跌入谷底,成为笑柄,这些认识都是夸张、片面、不科学的。陈式太极拳作为众多学者认可的现今太极拳的主要源流[2],已经在央视《武林大会》的实战比赛中为自己正名,其传承者王战军和韩飞龙更是先后获得2010和2013年《武林大会》太极拳六大门派总冠军。我们印象里缓慢轻柔的太极拳,在实战中却是以踢打摔拿为基础的综合格斗术,尤其是陈式太极拳,圆转自如、刚猛有力[3]。本文以央视《武林大会》三位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冠军的技术运用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对他们12场比赛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总结其技术运用特征与规律,分析其技术发展变化趋势,探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能为陈式太极拳实战技击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冠军总体技术运用特征
表1 三位冠军总体技术使用情况一览表
如表1所示,三位冠军在实战比赛中使用率排在前三位的技术依次是腿法、摔法和手法,但从技法运用成功率上看则与使用率有较大反差,成功率排在前三位的技术依次是摔法、靠法和肘法。结合录像观察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冠军在实战技击时,善于通过身体旋转寻找防守破绽或化解对方进攻,并能时刻保持身体中正,保证重心的稳固,运动员灵活的步法,配合掤捋挤按等手法的不断变化,形成黏粘连随的身法,而采挒肘靠等技法则隐藏其中,伺机而动[4]。
1.1 技术类型以腿法、摔法和手法为主
统计结果显示(表1),腿法、摔法和手法是三位冠军运用次数最多的三种技术类型,共使用271次,使用率达到69.67%。在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有歌谣曰:“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可见陈式太极拳腿法技术在实战中的普及。如表2所示,三位冠军的腿法技术以中低位腿法为主,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扫腿、边腿和侧踹[5]。扫腿和边腿技术特点相似,都属于弧线型腿法,分高、中、低三个段位进攻,边腿的控制力和灵活性要好于扫腿,但杀伤力却往往不如扫腿,本研究中的扫腿技术几乎都为低扫腿,低扫腿又叫下路扫腿、扫堂腿等,是一种十分凌厉的腿法,其目的在于打击对手腿部肌肉及关节要穴,破坏对方重心。侧踹是三位冠军使用成功率最高的腿法技术,属于直线进攻型腿法,太极拳实战比赛中的侧踹源自太极拳架里的“蹬一跟”,攻击力威猛,杀伤力极强,往往使对手难以阻挡[6]。
表2 三位冠军腿法技术使用情况一览表
摔法是三位冠军得分次数最多、使用次数第二多的技术,陈式太极拳实战摔法主要有接腿摔、抱摔、勾腿摔、舍身摔以及利用身法变化的摔拿。统计结果显示(表3),接腿摔是比赛中最常用的摔法技术;利用身法变化的摔拿充分展现了太极拳的巧劲,尽管使用次数不如接腿摔位列第二,但是成功率却远超接腿摔,达到94.44%;舍身摔使用次数最少,但100%的成功率足够引起注意。摔法充分体现了陈式太极拳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借力打力的技战术特点,三位冠军在实战比赛中善于把握机会,利用身体旋转或发力方向的突然改变,达到破坏对手重心进而将其摔倒的目的。
表3 三位冠军摔法技术使用情况一览表
陈式太极拳里有“浑身都是手,出手不见手,挨着何处何处击”的说法,可见陈式太极拳手法之迅捷多变。本研究统计的是攻击型手法技术,但在实战比赛中,运动员也常常通过手的采、抓等动作控制对手,配合进攻。如表4所示,陈式太极拳实战手法包括掌击、按推、劈手、小擒拿等,其中掌击运用次数最多,但成功率最低。王战军运用按推和小擒拿较多,陈自强则惯用掌击和劈手,韩飞龙以拳法代替了手法的发挥,因此他没有手法技术的运用。
表4 三位冠军手法技术使用情况一览表
1.2 摔法、靠法和肘法等近身技术成功率较高
相对于腿法和拳法的长距离攻击,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中的摔法、靠法和肘法以及手法里的劈手、小擒拿等都属于近身技术,近身有助于充分发挥陈式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大劲法的优势,近身技术的高成功率也表明三位冠军更擅长近距离攻守得分。
如表1所示,摔法的成功率最高,靠法和肘法次之。靠法在比赛中的常见用法是迎门靠和肩靠,有道是“远拳近肘贴身靠”、“不贴不靠,贴而靠之”,靠法在实战中攻击隐蔽且刚猛,往往使对手难以招架。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肘法包括腰拦肘、穿心肘、上挑肘、下采肘等,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是腰拦肘和下采肘。如表4所示,手法里的劈手和小擒拿技术成功率极高,劈手是杀伤效果最好的手法技术,直接干脆,主要攻击对手的颈、背部,小擒拿则属于肘、腕部反关节技术,常常在搭手的一瞬间发力。
1.3 拳法技术运用单一且成功率最低
陈式太极拳套路里有“金刚捣碓”、“掩手肱拳”等拳法动作,但由于“禁止用拳击打对方头部”的规则限制[7],在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中很少能看到拳法的变化和重击。王战军和陈自强几乎没有出拳进攻的动作,韩飞龙使用拳法较多,但成功率只有6.52%,成功率低是因为韩飞龙的拳法常常用于控制节奏、试探和迷惑对手,攻击部位集中在躯干,很难直接重创对手,且多以直拳为主,拳法种类单一、变化较少。
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中运动员不佩戴拳套,属于徒手对抗性比赛。徒手有助于太极拳运动员手法、劲法等技术的施展,但也需要考虑在佩戴拳套的比赛中如何发挥太极拳的技法优势;同时,尽管“禁止用拳击打对方头部”的规则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但却限制了太极拳实战拳法技术的发挥,造成运动员不注重对头部的防守,也很难适应新时代重击倒和KO的比赛形式与观赛热情。
1.4 组合技术得分效率高
如表5所示,三位冠军在比赛中运用组合技术144次,得分102次,得分率达到70.83%。陈自强运用组合技术比例最高(71.67%),得分率也最高(83.72%);韩飞龙运用组合技术最多,得分率一般(55.36%),但相对其单一技术的得分率(31.03%),已有很大改善。陈式太极拳讲究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连绵不断,而想要在实战攻防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运动员有成熟的组合技术。与单一技术相比,组合技术能够增加进攻的压迫感,提高运动员的得分效率。
表5 三位冠军单一技术与组合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2 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冠军个人技术运用特征
现代主流实战技击比赛如拳击、散打、自由搏击等都必须严格按照体重分级,而《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的基本规则是“所有参赛运动员不分级别”,即便身高体重差异明显,也依然要同台竞技。如表6所示,三位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冠军在身高、体重、年龄、习武时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各自的对手也有很大差别,这使得他们的技术风格迥异。所以,在分析三位冠军的个人技术运用特征时,要结合他们的具体技术使用情况与特点以及他们的身体条件与素质进行[8]。
2.1 王战军个人技术运用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表7),王战军运用腿法技术最多,手法和摔法技术次之,这三种技术占其全部技术的88.35%。王战军的腿法技术包括扫腿、侧踹和正蹬,都属于中低位腿法,他起腿低、力量大,总是让对手无力防守,并且常常出现将对手直接踢起的情景;王战军的手法技术以按推和小擒拿为主,他的小擒拿技术隐蔽且灵活,对规则和时机的把控恰到好处,往往能在搭手瞬间将对手制服,运用非常巧妙,几乎从不失手;他的摔法技术则主要用于防守反击之中,以接腿摔和勾腿摔为主。王战军腿法和按推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其身高腿长、力量大的优势,而小擒拿和摔法技术的运用则更多体现了他实战经验丰富的特点。
表6 三位冠军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7 王战军个人技术使用情况一览表
录像观察表明,王战军比赛节奏不快,但招式凶狠,他擅以“采”劲配合主动进攻,即先用手采执对方腕、肘、肩等活动关节,进而有效控制对手,再结合腿法、摔法或靠法等技术进行攻击。同时,手法的采执也能起到声东击西、指上打下的作用,例如在手法的迷惑或佯攻下,低扫腿或勾腿摔往往令对手猝不及防。另外,王战军小擒拿和腿法技术的运用直接干脆、一气呵成,常常可以轻松得分。王战军惯用弹抖之劲发力,他深谙“彼不动,己不动”之道,善于从对手的进攻中捕捉机会,从而打出漂亮的防守反击,摔法技术是最直观的体现。
2.2 陈自强个人技术运用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表8),陈自强手法技术运用最多,摔(拿)法、靠法、肘法、腿法等技术运用较为均衡,近身技术是陈自强最主要的技术类型,包括摔(拿)法、靠法、肘法、膝法以及手法里的劈手和按推,占其全部技术的60.14%。陈自强身材矮小,身高体重皆处于下风,但他下盘扎实,爆发力好,近身进攻能够弥补其攻击距离短的劣势,靠、肘、膝、劈手等技术可以增加进攻的杀伤力,他使用靠、肘、膝、劈手技术最多,占其全部技术的40.58%,占全部靠、肘、膝、劈手技术的73.68%。
表8 陈自强个人技术使用情况一览表
录像观察表明,陈自强在主动进攻时,善于通过手法或肘法开路,从而寻找与对手近身接触的机会,然后利用手法或靠、肘、膝等技术组合进行连续进攻。陈自强的摔(拿)法技术成功率最高(95%),与王战军和韩飞龙善于在防守反击时利用接腿摔将对手摔倒的方式不同,他更擅长通过主动进攻使对手疲于防守,在控制对手的同时利用身体摇转破坏对手的重心,以采挒劲将对手摔倒。而在防守反击时,他常会利用步法的移动化解进攻,避敌锋芒后以肩靠、肘击等技术直接迎击。
2.3 韩飞龙个人技术运用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表9),韩飞龙的技术类型以腿法、拳法和摔法为主,占其全部技术的91.89%。边腿是韩飞龙运用最多的腿法技术,除边腿外他还有舍身踢、后摆腿、剪刀腿、旋风腿等难度极高、观赏性很强的腿法运用。尽管韩飞龙的腿法灵活多变,但其腿法成功率较低,因为他起腿高、动作幅度大、腿法运行路线长并且力量不足,所以很容易被对手防守。即便如此,韩飞龙的腿法技术还是让人印象深刻,也为太极拳实战腿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韩飞龙的拳法技术类型单一,成功率最低,其摔法技术成功率最高。
表9 韩飞龙个人技术使用情况一览表
韩飞龙身高臂长,反应迅捷,动作灵活多变,爆发力好,尽管其得分效率不如王战军和陈自强,但他的动作大开大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能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录像观察表明:韩飞龙在主动进攻时,善于通过拳(手)法的试探、虚晃假动作迷惑对手,从而为自己创造合理的进攻时机。由于身高腿长的优势以及腿法技术的灵活多变,他更习惯用腿法展开攻势,直接得分。例如,拳法试探接舍身踢的组合技术,已经成为他最亮眼的招牌动作。在防守反击时,韩飞龙丰富多样的接腿摔方式让对手苦不堪言,他接腿的点和接腿之后摔的方式都有很多技巧与变化,但最让人惊叹的是他对接腿时机的把握,配合接腿摔动作的连贯性,往往干净利落,一招制敌。
2.4 三位冠军个人技术运用特征的对比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表7和表8),王战军和陈自强均有手法、靠法等传统陈式太极拳技法的运用,并且成功率很高,这可能与他们出身于陈式太极拳世家、自小习武的经历有关,两人都曾多次获得太极推手比赛冠军,对陈式太极拳手法和劲法的认识必然要比半路出家的韩飞龙深刻。王战军和陈自强拳法技术的运用都很少,主要是因为在“禁止用拳击打对方头部”的规则限制下,他们以手法代替了拳法的发挥。另外,两人的腿法技术都以扫腿、侧踹等中低位腿法为主,传统武术讲“好腿不过膝”,中低位腿法的特点是起腿低、动作幅度小、隐蔽性强,能在进攻时让身体更好地保持平衡,不易被对手接腿摔摔倒。
统计结果显示(表7和表9),王战军和韩飞龙运用最多和第三多的技术类型一样,分别是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两人身高相仿,腿法有助于发挥他们身高腿长的优势,也有利于控制比赛节奏和攻防距离;两人的摔法技术都以接腿摔为主,这也与他们身高臂长的特点有关。值得一提的是,韩飞龙是王战军的入室弟子,因而技法使用上存在相似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统计结果显示(表8和表9),陈自强运用掌击最多,韩飞龙运用直拳最多,并且成功率都很低。结合录像观察可以看出,两人力量一般,但反应迅捷、爆发力好,陈自强的掌击和韩飞龙的直拳攻击部位都集中在躯干,攻击目的往往是为了寻找防守漏洞,配合其他技术进攻,尽管技术类型不同,但却有近似的技击效果。
3 《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冠军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1 手法、靠法等传统技术弱化
手法和靠法技术展现了传统陈式太极拳的技击魅力,然而2013年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冠军韩飞龙已没有手法和靠法技术的运用。韩飞龙的打法风格虽然保留了陈式太极拳“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的技击理念,但从技术动作运用来看,腿法、拳法和摔法已成为其主流技术类型。
3.2 技术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发展
统计结果和录像观察显示,王战军和陈自强腿法技术运用较为单一,虽然攻击效果很好,但也存在动作不规范的问题。相对而言,韩飞龙的腿法更加灵活多变,速度、力度、观赏度更好,动作也更加完整规范,只是出腿的时机还有待改善。从腿法、拳法、手法等技术的攻击位置来看,王战军和陈自强主要集中在中低位,韩飞龙则主要集中于中高位,尤其是他高边腿和舍身踢技法对对手头部的攻击,非常具有威胁和杀伤。从抱架技术来看,王战军和陈自强虽然手法变化多,但双手位置较低;韩飞龙抱架更高,也更注重对头部的防守。整体而言,王战军和陈自强传统技术运用更多,但腿法、拳法、摔法的多样性有待提高,韩飞龙的攻防技术则更加现代化,更适合现代搏击的舞台。
3.3 攻防节奏加快,技术成功率降低
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每场共计三个回合,每回合时间为1min30s,由于存在优势获胜导致比赛提前结束的情况,所以只把三位冠军完整进行的回合纳入统计当中。统计结果显示(表10),三位冠军单回合平均攻防次数呈现递增趋势,随着比赛攻防节奏的加快,运动员需要具备更好的体能状况,由于单回合体能消耗更多,陈自强和韩飞龙往往会在每一回合的最后阶段采取躲闪或搂抱僵持的防守方式节省体能;总体技术运用成功率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这与运动员自身身体条件、身体素质、技术特点以及对手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技术特点等多种因素有关。
表10 三位陈式太极拳冠军单回合平均攻防次数统计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三位陈式太极拳实战比赛冠军的技术类型以腿法、摔法和手法为主;摔法、靠法和肘法等近身技术成功率较高;拳法技术运用单一且成功率最低;组合技术得分效率高。
4.1.2 王战军擅以“采”劲配合主动进攻,他惯用弹抖之劲发力,善于防守反击;陈自强善于通过手法或肘法开路,然后利用手法或靠、肘、膝等技术组合进行连续进攻;韩飞龙善于通过拳(手)法的试探、虚晃假动作迷惑对手,从而为自己创造合理的进攻时机。
4.1.3 王战军和陈自强传统技法运用较多,拳法运用很少,腿法技术以中低位为主;王战军和韩飞龙身高腿长,腿法和摔法技术运用较多;陈自强的掌击和韩飞龙的拳法技击效果相似。
4.1.4 手法、靠法等传统技术弱化,腿法、拳法和摔法等现代主流技术运用增多;技术运用更加多样化,攻防动作更加现代化;单回合攻防节奏加快,总体技术使用成功率降低。
4.2 建议
4.2.1 陈式太极拳运动员要以扫腿、侧踹等中低位腿法为基础,提高腿法技术的多样性,加强腿法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练习。
4.2.2 加强摔法、劈手、小擒拿、靠法等优势技术的训练,增加拳法技术的运用,进一步完善组合技术。
4.2.3 教练员可以把陈式太极拳的劲法、步法和摔法技巧融入到日常训练中去,进一步挖掘陈式太极拳里靠、膝、肘等技术的实战价值。运动员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身体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动作,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技术风格。
4.2.4 需要建立适合太极拳的比赛体系,更要与时俱进,在保留太极拳核心技击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学习国内外优秀技战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