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国运

2018-11-14策划执行

时代邮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甲午海战国运马车

◆策划/ 执行/

策划人语

“国运”,指国家的命运。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解释。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其《国家命运论》一文中,针对“以国家之治乱兴亡,皆原于命,而人事无所用其力”的传统思想,提出了“国家之所以盛衰兴亡,由人事也,非由天命也”的观念,他的看法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并非捉摸不定,不可掌控,而在于“人事”如何去为。

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的国运是否昌隆确实和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本因为明治维新而摆脱了被瓜分的命运,清朝因为戊戌变法失败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有学者私下将中日甲午海战称为“中日两国的国运对赌”,不可否认的是,看似捉摸不定、把握不住的“国运”背后,是一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奋起的步伐和一个封建王朝的蹒跚背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1978年改革开放,让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中国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们认为,如果将国家比喻成一辆前行的马车,那么影响命运之路的除了改革,还应该包括科技、文化、民心。只有确保这四只车轮都打足了气,马车奔跑起来才有力量,国家才能兴旺,国运才能昌盛。

猜你喜欢

甲午海战国运马车
喜迎二十大(“党恩国运”联,书法)
马车与游船
追忆铁面法官:君子如兰耀赣鄱纵使无人亦自芳
马车
驾着马车去打仗
展宏图来国运兴
茶运兴衰 系于国运
基层医改“三驾马车”并重
沉没的锚链——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近代化之比较
甲午海战纪念馆主体雕塑的创意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