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定视角下的中国铜镜

2018-11-14李家淇贺除署名外

收藏·拍卖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纪年铜镜万历

文/图:李家淇贺(除署名外)

图12天启甲子镜

众所周知,中国铜镜是古人用来照容饰面的实用器具,与人的关系可谓形影不离。它凝聚古人之才智,百炼成鉴,以其独特的金属语言、清晰的时代标签深刻地“鉴”证绵绵数千年的国之兴衰,民之众生相。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收藏铜镜,对中国铜镜文化的研究也日渐深入。尤其是对战国汉唐铜镜的交流和研究,可谓深入而广泛;对宋辽金时期铜镜的研究也渐成热点,但对“定制”铜镜的交流探讨,却罕闻其声,文不过百。如果将中国铜镜文化喻为浩瀚的海洋,那毫无疑问定制镜便是沧海一粟。本文从商品经济视角对中国定制铜镜的定义、类型略作探析,以求争鸣共进。

何谓“定制镜”?

顾名思义,“定制”就是根据需要,按照约定或指定的内容、标准为特定的对象进行专门制作。即用户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产品中呈现指定的内容,以获得强烈个人属性的商品。据此,中国古代定制铜镜应该具备以下赏鉴特征:

1.镜背图案或铸铭等纹饰能够清晰地表达其铸镜缘由是为了满足某人特定用途或特殊需求,如唐代“千秋”镜、宋代供奉镜、南京应天府嘉靖年墓志铭镜等。

2.铸有鲜明的私人专属定制特征。常见铸有定制人姓氏、姓名,附属准确地纪年、记事等内容信息,如明代科举镜、祝寿等。

3.具有强烈的个性化信息和显著排他性特征。一眼便知此乃私人定制版,如明代私人款定制诗文镜等。

唐代 “千秋镜” “江心镜”能否打上定制标签?

唐代铜镜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发展是公认的高峰,种类繁多,纹饰生动,既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也吸收了外来文化艺术,大气而瑰丽,盛唐气象扑面而来。铸造铜镜作为赏赐馈赠物品的传统做法在唐代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官方铸镜赏赐馈赠故事史书有记载,民间有流传,出土有实物。据《唐会要》卷74和《太平广记》164卷均记载有唐太宗李世民赏赐臣子高季辅金背镜,“以表其清鉴焉”;《唐书·礼乐志》记载“千秋节”唐玄宗以“千秋”铭铜镜(图1)赠群臣,以示圣恩,后此习俗更流传到民间。《太平广记·异闻录》载: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清莹耀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玄宗览而异之。可知江心镜为贡品(图2);唐代黑石号沉船发现的“江心百炼镜(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 (图3)等亦有这种用途。从这个角度看,在特定的日子、地点为特定的对象专门铸造的 “千秋镜” “江心镜”也可视为早期的定制镜。

图1 千秋双鸾镜

图2 千秋天子龙镜,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

图3 黑石号江心镜

图5 建炎乙酉冬镜 图片来源:飞来飞去

图6 丁丑纪年镜

图4 何氏月宫镜 图片来源:崇古堂

宋代,商品经济奠定明确的定制镜概念

两宋时期,以“工商惠国”。据有关资料,两宋时期拥有440多个行业,市场经济突飞猛进,最早的纸币“交子”也因此而诞生,所创财富与繁荣为前朝历代所不及。繁荣的商品经济必然带来巨大的商品需求、商业竞争和技术改良革新,而这当然包括铜镜制造业。与此同时,宋人崇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主导培育了宋人不讲奢华,追求质朴的社会风气。除了各类带纹饰的铜镜,素镜加铸镜商标铭文也极为流行。在理学思想主导、激烈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宋镜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注重实用,铸镜工艺出现了“质”的改变,广泛采用翻砂铸镜,简化降低了铸造成本,缩短了制镜周期。形成了湖州、饶州、建州、成都等铸镜中心,催生了为之配套的新行业:磨镜业。据《事物原始》记载“用铁数片,长五寸许,阔二寸五分,如拍板样。磨镜匠手持作声,使闺阁知之。名曰惊闺”。可见实用、世俗、大规模商品化、商标化是两宋时期铜镜最显著的特征,“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实。大量的“湖州真石家念二叔无比炼铜(照)子” “饶州叶家久炼青铜照子”等带有鲜明堂号广告的铜镜一方面揭示着宋代制镜工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激烈的行业竞争现实。如 “嘉熙元年(南宋理宗嘉熙一年1237年)正月张谢子衡”款双龙宝鼎纹镜(故宫藏镜)、“宋庆元六年庚申冬至日思庄刘氏”(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款踏泥纹七出菱花镜、何氏月宫镜(图4)等一批制作精美同时带有明确私人定制标记的出土实物,则再次证明了市场经济规律:高度的经济繁荣,必然带来商品大生产,而商品大生产必将刺激个性化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商人的趋利性必然要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档次的需求,从而决定了定制铜镜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西陆续出土了一大批和同时期的江浙商铺镜文字风格截然不同的定制镜,镜子铸铭为随意刻画的字体,带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私家铸造款,如“乙未岁二月二十四日置”镜、 “建炎乙酉冬夏少魏置用”镜(图5),这种随意写就的字体,是具有江西特色的定制镜,继而逐渐演变为一种风尚,在明代江西民间继续流传。

明镜高悬,中国定制铜镜鼎盛期

明朝建立后,先后实施了轮班匠和住坐匠的徭役制度和代役租制等一系列工匠制度,减弱了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和徭役税负,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工匠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刺激了采矿和冶金技术方面的大发展。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矿冶、纺织、制瓷等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江西铅山、德兴、四川梁山、山西五台以及云南铜场等地铜矿开采十分兴盛,铜矿产量超过宋、元时期。火法炼铜技术进一步提高,金属锌配制黄铜开始出现并盛行,步入当时世界先进行列,经济和手工业随之日渐繁荣兴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铜镜铸造业在经历了辽、金、元的缓慢发展后,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带有商标性质的工匠名和作坊名大量出现在铜镜上,除浙江湖州外,其他见于铭文的铸镜地还有绍兴、南京、贵州、苏州等地。铸镜工匠中以湖州薛氏最有名。它们一改宋代同类铭文的单一形式,既有纪年、记事类,也有吉语、诗文类;既有作坊、人名类,也有庆典、供养类等,带有明显定制特征铭文镜大量涌现,内容、书体丰富多样,种类繁多,个性鲜明特点得以充分呈现,远超前代。这些显著的特征现象充分证明了明代铜镜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制镜业较前朝前代更繁荣发达,也标志着定制铜镜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依据现有图录实物资料,此时定制镜可粗略分为十类,且尚有细分空间,有待进一步细化辨识。具体如下:

(一)纪年+“置”类后缀铭

此类带有明确干支纪年的年号镜大多为圆钮光板形制,铭文加缀“置”“置用”“记”等字,“办”字后缀少见,多见于万历时期。常见纪年如“丁丑年置”铭(图6)、“壬午年置”铭,“丙寅年办”铭镜等。

(二)纪年+定制人姓或名

图7 旋读万历丁亥春镜

图8 万历锦堂霁月镜

“丁已年汝善置”铭镜,以钮为中心,镜铭左右分布纵向排列;“庚子戴置”铭镜,镜铭上下右左排列;“隆庆二年置”镜铭呈顺时针排列;“万历丁亥春体阳子车记”镜(图7)铭呈环绕镜钮状分布。由此可见此时此类定制镜文字布局分为“左右对称”“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上”“下”“旋读”等灵活多变,通过纪年、个性定制信息以及文字布局特征大可从中总结判断其年代时期特点,破读百年信息,揭示背后文化背景秘密。将其逐枚摆放在一起静心赏鉴,自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三)纪年+年号+定制人+斋号+月份

“万历乙酉锦堂霁月杨制”镜(图8)字体工整俊秀,规范端庄,呈标准中式对联式布局。可想镜主定是一位治学严谨、做事稳健的文人雅士。

(四)纪年+年号+定制人身份+姓名

“万历丁酉秋盐熊化海置”镜,左右布局。镜铭可见当时盐商地位显赫,已经到了铸镜不忘炫耀的地步,想必定是“土豪”一枚。

(五)科举类

图9 丁酉科置镜

明代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自洪武十七年开始,又实行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的定制。从下而上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丁酉科置”镜(图9),丁酉(1597)乃万历二十五年,正是乡试之年;由镜文可知,这一年是科举之年所置。干支纪年加人名、加斋号,也当属同类题材定制镜。

(六)纪年+地铭+工匠铭+吉语+定制人铭

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有一面梅花镜钮铸铭“湖州薛茂松造”,钮上方铸方章款“丁亥定铸”,右上铸“德孚”,周边分别以方形和菱花框交叉铸“福寿双全”“五子登科”,共22字。

图11 昪房置用镜

图10 黄氏居子镜 图片来源:小蓝

(七)女性定制

如“陈门冯氏”“彭氏置用”“徐氏少桂”“黄氏居子”(图10)等,多呈上下左右对称布局,大概多为体现女性端庄淑丽传统守德之意吧。

(八)供养、祝寿、庆贺类

如“昪房置用”镜(图11)庆祝自己住进阳光房,铸镜为念;“彭母刘氏,九孺老人,万历乙未”镜,庆祝家中老人九十高寿;“檀香阿弥陀佛,万历四十四年正月九日比丘还一性空铸宝镜一心恭敬求生净土,薛茂松造”镜,以示供养作念等。

(九)记事类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一面圆形铜镜,铭文为:“运城南门外右有弘教寺,于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天变地震,将寺院倒坏,有里仁坊张文通等设仪,三十八年正月吉日,塑浑金佛像七尊,墙笔画祈愿国泰民安,连修谨记。”落款为郭锡、黄致才等十几人姓名。《明史》对这次地震记载十分简单,而此镜铭文为研究这次地震提供了详尽的文字资料;类似记事题材的还有狄秀斌先生旧藏明代嘉靖年应天府“墓志铭”镜等。

(十)纪年+诗文+定制人姓名类

这类铭文与汉、唐时期相比,文辞直白,缺少诗意。如“宝色明金屋,清光满玉台;天启甲子;石蒲斋监造”(图12)、“万历光轮,承照朗曜,湛迪长明,恒博广照。鸾生回文,壬寅秋秉忠制”“尔象斯团,尔质斯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影我之形,印我之心,我心不尘,与尔同明。方氏(印押),万历甲寅棠溪金忆铭,金绍吾记”(故宫藏镜)等。

“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文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今天,中国铜镜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退出了人们的日常。但历史正因有了岁月的镌刻方显深厚而凝重,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却伴随着千古岁月痕迹,唤醒时光的记忆。一眼千年,宛若初见。

猜你喜欢

纪年铜镜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故太师铭石记》纪年小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古代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