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读书是谁的错
——评几米《不爱读书不是你的错》
2018-11-14夏丽柠
文_夏丽柠
编辑推荐:
★2018年的新作,聚焦时下较热的读书问题。
★不落窠臼,通过孩子的视角,提供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新颖观点。
★在低度阅读的年代,让每个人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阅读的书。
★大人不读书天经地义,小孩不读书罪大恶极。关于阅读的美好说词,是不是大家都会错意了呢?
★献给不爱读书的人的一本会爱上的书。
1
杨绛说过:年轻时,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想来,杨先生多年读书的收获,是说给年轻人听的。
可转念一想,杨先生不公平啊,小孩子们怎么办呢?他们初上社会,没有多少生活经验,还不够了解人生。而且,生活感更少之又少,大部分还都是“电子的”。这样的人生里,阅读该是件很无趣的事吧?他们要从书中汲取多少乐趣,才肯扔掉手中的游戏机、上网本,乖乖地坐下来读书呢?“从小培养阅读习惯”的话,在家长口中也就是说说而已。
显然,关于这个问题,台湾绘本作家几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大陆与台湾几乎同时上市的新书《不爱读书不是你的错》里,几米以小孩子的口吻,道出“爱读书”这件事,带给孩子们的困惑与窘迫。
众人皆知,几米喜欢小孩。他不仅说自己心里住着一个小孩,而且在女儿出生之后,更是在自我介绍里将工作一栏写成了“带小孩”。2007年出版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一书中,几米已经以小孩的口吻向大人们宣战了,说出来的话掷地有声:“嘿!不要用你们大人的想法和眼光来看我们,大人看不到我们内心的奇幻彩虹!”
十几年过去了,想不到,本书里的孩子们不是学乖了,而是吐槽火力越来越猛烈了,怼起大人来真是毫不留情啊。当然,说得句句在理,大人们也的确无地自容。据说本书还引起了出版业内激烈的讨论:不爱读书到底是谁的错?孩子们究竟爱读什么样的书?
2
几米的画风明艳、温暖。翻开书,穿着水手衫的小男孩便酷酷地出场了,书中写道:街上的书店,可能要关门了。我是第一个知道的,因为我爸是这家书店的老板。随后,几个孩子聊着网络买书更便宜、网红直播更好看,线上游戏可以多人玩,养青蛙的女孩觉得蛙儿好可爱……登场了。你看,今天的孩子们,完全不需要通过书去感受生活,虚拟的世界给他们的乐趣已经足够多。
小男孩想帮助爸爸将书店维持下去,便请来同学们开了一场“热爱读书分享会”。会议形式是用投影仪放出一些名人关于热爱阅读的名言,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孰不知,名人名言很好,但孩子们心里盘算的小九九更妙。几米将孩子的话,以话外音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真是落出凡间的精灵,那些反驳的话,让我们这些大人都忍不住默默点头赞同。
比如帕慕克说,“某天,我读了一本书,然后我的人生就改变了。”其中一个小孩说,“说不定会变坏喔”。这明显是大人眼中的“皮孩子”,要不要虚心一点啊!但是另一个孩子说的,却不容大人小觑,他说,“我上了一个网站,人生才彻底被改变了。”完蛋了,这孩子就是实话实说。可这世界,恰是因为真实而幽默。而幽默之后,大人们难道没有一点意兴阑珊吗?孩子们居然与大人有同样的见地。在我们轻视孩子的同时,其实也轻视了我们自己。
之后,无论是J.K.罗琳、阿兰.德波顿,还是奥黛丽·赫本和斯蒂芬·金的至理名言,都让孩子们怼得七荤八素,惨不忍睹。但是,当说到“书是最完美的快乐时”,孩子们彻底怒了。一个说,“有的书又大又重。有的书设计不良”。另一个说,“有的书胡说八道。有的书错误百出”。嘿,大人们,你们听到了吗?甚至有一个孩子吐槽说,“爸妈都叫我不要去看不考试的书。”大人的那点功利心,一下就被小孩戳破了。
3
给孩子们提供的书,在小读者眼里真是“槽点”太多了。大英图书馆曾撰写《我们为什么要读儿童文学》,文中指出:“在十七世纪以前,世上几乎没有专门为孩子写的书。给年轻人看的文字,从内容到语调都是说教,谴责罪恶、倡导美德。同时,部分先驱作家希望作品在说教之余也能带有娱乐性。他们意识到,教化如果能跟乐趣相随,效果会更好;这种包糖衣的方式‘寓教于乐’,大约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就被儿童文学所尊崇”。
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惊讶地发现,针对儿童文学,孩子们如灵敏的小动物,把糖衣吃了,却把炮弹吐出来了。过去的一套根本就不好用了!父母与儿女之间,只剩下藏手机和破解电脑密码的智力竞赛。今天的孩子们被现实社会的各种声音、观念、流行元素吸引、绑架,如果我们再不试图去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那么,不仅在如何读书这件事上,也许会有更多的事情,令两代人之间无法再沟通。
然而,小孩子口无遮拦地说出了与大人最深的矛盾:“为什么大人自己不读书,却要小孩用功读书?”“大人都是为了小孩好,但自己却不想变好。”
阅读中,读者就像一条条潜进孩子们心海里的鱼,不再是见识他们的奇幻彩虹,而是被孩子们的聪慧俘虏,为他们的洞见所折服。大人们啊,关于阅读这件事,我们做错了。
如果我们是一个不想读书的大人,就不要强迫孩子去读书了;如果我们不想读这本书,就不要规定孩子一定要读;如果我们不想变成一个更好的大人,便不要奢望拥有一个更好的小孩。
关于读书,罗曼·罗兰说得最好,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不爱读书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找到值得他爱的书。大人难道不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