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L-17、PCT和hs-CRP水平在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2018-11-14,,,,,,
, , , ,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该疾病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呈逐年攀升的趋势[2-3]。侧支循环的形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冠心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由于侧支循环形成能够起到保护冠心病病人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预测因素、形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4],以期探寻能够促进冠心病病人侧支循环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分析测定两组受试者白细胞介素-17(IL-17)、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形成的相关性,旨在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侧支循环相关靶点,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的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月住院就诊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5例,女性85例,年龄35岁~70岁(57.13岁±14.26岁)。
1.2 入组标准 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狭窄造影结果显示超过70%;临床资料齐全;积极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低于70%;碘皮试呈阳性者;酸碱电解质严重紊乱者;严重心律失常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1.4 失联原因及应对措施等 ①预计原因:受试者退出试验、受试者转院治疗;②应对措施:遵照入选和排除标准按1∶1比例补充。医学伦理学问题:①受试者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②依据临床指南的相关原则充分保障受试者的治疗安全;③对诊疗记录进行保密,保护受试者的隐私权。遵守临床试验的双盲原则:①研究者分成4组:第1组筛选和分配受试者。第2组施行治疗,第3组观察和收集指标数据;第4组统计数据并且撰写文章;②试验对象的分组对受试者严格保密;③4组研究者的各自操作互相保密。
1.5 分组 根据Rentrop分级将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为0级或1级的受试者(A组,n=121);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分级为2级或3级的受试者(B组,n=79)。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6 研究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①取病人平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②穿刺右侧桡动脉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注入3 000 IU肝素、10 mg地塞米松;③采用0.035″泥鳅导引导丝(日本,TERUMO)进行引导;④将左右冠共用造影导管(日本,TERUMO)置于左、右冠状动脉窦口后,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X线投影大致位置,右冠状动脉:左前斜45°位,头位30°+正位(略偏左);左冠状动脉:小蜘蛛位(足位20°+左前斜20°),蜘蛛位(足位30°+左前斜45°),向头位(头位30°+右前斜20°),肝位(足位30°+右前斜30°),左肩位(头位25°+左前斜45°),造影剂采用优维显370。
侧支循环的评价方法,采用Rentrop评分对侧支循环进行评价,Rentrop评分包括以下4个等级:冠状动脉造影未出现侧支血管判定为0级;病变远端小边枝血管显影判定为1级;病变血管远端大分支部分显影判定为2级;病变血管远端大分支完全显影判定为3级。
检测指标,于受试者空腹状态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ackmanLX20)检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水平。IL-17浓度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试剂盒由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PCT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试剂盒由德国柏林BRAHMSDiagnostica公司生产);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通过全自动生化仪(美国Beckman CX-Ⅴ型)检测。检测全部由专人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1 两组受试者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水平比较 两组受试者在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是否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试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B组,使用他汀类药物史以及患病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水平等观测项目比较
2.2 两组受试者IL-17、PCT和hs-CRP表达水平比较 A组受试者IL-17浓度为(106.43±4.61)ng/L,明显高于B组的(81.23±5.29)ng/L;PCT浓度明显高于B组(1.41±0.30) mg/L 与( 0.56±.011) mg/L,hs-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4.02±0.28) mg/L与(1.50±0.19) m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受试者病变血管情况比较 两组受试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试者平均Gensini积分明显低于B组(1.81±0.11与2.54±0.23);A组受试者狭窄血管支数明显低于B组(40支与51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病变血管情况比较
2.4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评分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IL-17、PCT和hs-CRP表达水平、服用他汀类药物史以及患病时间独立相关(P<0.05)。详见表3。
表3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
3 讨 论
冠心病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肌梗死是导致冠心病病人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实,侧支循环建立充分的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即使发生心肌梗死,相对于侧支循环较少的病人,其梗死面积也小得多。IL-17、PCT和hs-CRP是炎症反应的相关物质,表达水平与组织损伤修复的程度密切相关。IL-17、PCT和hs-CRP均对冠心病病人的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是较为常用的生化检测指标。
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IL-17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IL-17表达水平相关[5];Van等[6]对LDLR-/-小鼠的研究发现,IL-17受体信号转导可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促进作用;另有研究指出,IL-17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加重,对斑块稳定性起到调节作用[7]。
本研究中,A组受试者IL-17浓度为(106.43±4.61)ng/L,明显高于B组的(81.23±5.29)ng/L,且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IL-17水平独立相关。甲状腺C细胞在正常代谢时分泌与释放的具有激素活性的PCT浓度较低。当机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时,血浆中的PCT浓度水平会增加,因此可以将PCT作为监测与诊断炎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指标[8]。此外,另有研究证实PCT水平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9]。C反应蛋白是一类在机体组织受损或出现感染时血浆中表达水平迅速升高的蛋白质,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可检测到浓度低于以往实验室方法所测得的CRP,即hs-CRP,目前国内研究显示PCT以及hs-CRP两种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的硬化密切相关。罗红等[10]研究显示,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斑块形成与其血清中PCT以及hs-CRP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刘志祥等[11]研究结果也表明,PCT、hs-CR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CT与hs-CRP浓度的联合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冠心病。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受试者PCT浓度明显高于B组,hs-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病人的CT和hs-CRP表达水平独立相关(P<0.05)。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效果,在本研究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史的病人侧支循环程度更好,故可以推断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对血管生成起到抑制作用,最终阻碍了侧支循环的形成[12]。
综上所述,血清IL-17、PCT和hs-CRP水平分别与侧支循环评分独立相关,其机制可能是上述炎症因子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了血管的生成过程,最终促进侧支循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