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誓以智慧水,加快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2018-11-14程醉

中国纤检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集群纺织企业

文/程醉

纺织产业集群是指纺织行业的竞争性企业以及和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乃至于相关科研、服务机构聚集在某一特定地域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产业集群对我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高速、稳定发展给予了强而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在纺织服装行业完善产业主体,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开拓产业新领域等方方面面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面临新的国际经贸环境的风险与挑战,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一些积累性、结构性和素质性的矛盾及问题也日益凸显。

辉煌:产业集群模式下的纺织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也正是因为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全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地方经济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的纺织产业集群基本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们初期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十分明显的地理靠近性和部门专业化特点,甚至于还有社会文化同一性的特征。纺织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之间多多少少都有相对较高的信任度以及运转高效的自发性行业协会等组织,同时更兼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我国各纺织产业集群内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同时,由于纺织产业集群内部条件的改善,也吸引了一些大型企业的入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这三大经济圈内。中东部地区的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滞后,按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纺织产业集群分布图来看,云南、贵州、甘肃等省市尚无一个成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

毫无疑问,纺织产业集群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一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成功途径。比如说,湖南省蓝山县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湘南小城,却因为近几年承接广东沿海外向型毛织加工企业向内地转移而发展起来的毛衫产业集群获得了“中国毛衫名城”的荣誉称号。人口不过40余万的蓝山县,其境内的120余家毛衫服装企业,2017年全年产值竟然高达35亿余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纺织企业总户数约为20万户,工业总产值达3891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38071.1亿元,利润总额达2217.6亿元。由此可见,纺织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力量和重要载体。

这些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聚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使得原本分散的各种资源集中在了一起。比如说,上下游各企业之间互为客户,你买我的面料,我买你的纱线等等。既节约了运输费用,还降低了原材料价格,同时还增加了本地市场的需求,让整个产业的边际效益实现了递增。

当然,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还远不止这一点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集群聚集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日趋明显。“术业有专攻”带给纺织企业的好处在于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效率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于纺织行业的产业工人来说,依据工序特点长期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尤为有利。

同时,纺织产业集群内部必然会聚集一大批规模、结构大致趋同的纺织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并且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还会愈演愈烈。不过,竞争是市场机制条件下的正常现象,也是企业创新的外部动力。彼此相邻,必然会产生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交流,比如说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等,各种经验类的生产技术、知识传播也就会更快。大浪淘沙,从实际情况看纺织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竞争虽然会长期存在,但更多的则是会逐渐趋于合作。

实际上,在我国绝大多数纺织产业集群聚集区域内都已经形成了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 局面。简单地说就是在纺织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基本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产业链条,其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亦显著提高。

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既有各种历史因素,也有资源禀赋的原因,甚至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能够产生内部或外部的规模效应,各纺 织企业可以 分 工协作,互相学习,降低成本,增加发展机会,同时交易对象和范围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减少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并获得品牌区域效应。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同时,又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才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沿海一些地区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资源,加上内地大量涌入的劳动力资源,很快便自发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各类纺织产业集群。原本“无棉之地”转眼间便成为了“纺织名城”“纺织工业重镇”的现象,在我国早已经是遍地开花,屡见不鲜了。

忧患:纺织产业集群显现的问题

纺织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自然也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必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整体在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之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纺织产业集群也暴露出了诸如产业大而不强,品牌意识和区域品牌影响力不高,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群总体上发展不足、发育不成熟、产业配套不完善、人才资源匮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加快我国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四川省东北部某市,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便是全国有名的纺织工业重镇。其城 区附近林立着大型的国营棉纺、 麻纺、绢纺、丝厂、绸厂、印染厂等纺织企业,周边乡镇上更有数不胜数的小丝厂等集体企业。可以说,这个地区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传统纺织产业集群的雏形。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这个城市的纺织企业悉数破产,纺织工业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谓的“纺织产业集群”彻底崩塌。

从客观上来分析,当时川东北的这个纺织工业重镇存在着 严重且致命的问题。现代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 一个地区要建立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要运用好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基础性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关系这4个关键要素,同时还要善于把握机遇以及当地政府的影响。

生产要素很好理解,无非就是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川东北地区地处西南腹地,在当时交通运输、信息传递都很不方便,所以并不具备天然资源优势。同时,当时虽然并不缺乏劳动力,但劳动力的质量却值得商榷,因此也不具备人力资源的优势。再者,现在回头来看,当时川东北地区的知识资源、资本资源都严重缺乏,基础设施也很落后。所以,当时川东北这个纺织工业重镇并不具备运用好生产要素的条件。

需求条件是纺织产业发展乃至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当时,川东北地区的真丝绸产品超过80%都是依赖于“出口创汇”,国内市场需求几乎为零。因此,当国际贸易环境出现变化之后,当地纺织产业特别是丝绸产业的需求条件也自然就荡然无存。

川东北地区直到现在和纺织产业相关联、基础性产业的发展以及所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谈的是广义上的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而并非是服装辅料、纺织原料等产业。比如说,关联产业就包括了纺织机械、会展等产业;基础性产业甚至还包括了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关键性配套企业。

当时在川东北地区纺织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但是在战略发展上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对未来的经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众多纺织企业都是按部就班地得过且过,丝厂只知道缫丝、卖丝,绸厂只晓得织绸、卖绸……以至于,整个川东北纺织产业集群没有及时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便走到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悲催地步。

目前,我国沿海一带的纺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及时抓住机遇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从产品的品质品牌上入手,培育出了一大批知名优秀的品牌,打造出了很多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集聚区。虎门休闲服装、义乌无缝织造、马桥经编等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区域纺织服装品牌。

但是,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意识不足、人才资源匮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等等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障碍。不可否认,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些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出现了衰退甚至是消亡的情况。

湖北省某市,处长江以北、汉江之东,与武汉接壤,可谓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其下辖某镇,一度号称“湖北纺织第一镇”“中国制线名镇”。从2000年开始,该镇进入了纺织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鼎盛时拥有纺织企业300多家,生产规模达到140万锭以上,涤纶纱线的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一半以上,生产的缝纫线占据了超过全国市场的六成份额。到2010年的时候,该镇人均纯收入已达到8000余元,一家三口在纺织企业打工年纯收入轻轻松松过10万。

然而,才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就只剩下了一家家倒闭的纺织企业,一栋栋空荡荡的厂房以及门口挂着的讨债横幅……该镇纺织产业集群的衰败,客观上能找出来诸如市场不景气、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融资困难甚至是用工荒等等原因。不过,这些所谓的“问题”是全国所有的纺织产业集群都同样遭遇到的。那么,为何独独该镇的纺织企业几乎“伤亡殆尽”呢?

首先,从该镇的纺织产业集群的需求条件上看,他们一直都是着眼于国内市场,销售渠道相对单一。遇到下游企业开工不足,纱线产品需要减少,该镇以纱线为主的纺织产业便一蹶不振。

其次,该纺织产业集群的生产总量虽然庞大,但集群内却基本上都是中小微型纺织企业。当遇到用工成本增加,原辅料价格上涨,渠道、融资等费用增加以及政府部门对纺织行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标准不断提升,监管范围扩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的时候,以这类中小微型纺织企业十分有限的应对能力显然没有“活下去”的机会。

再者,落后的产业结构也是衰败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该镇的纺织企业主要以生产中低档纱线产品为主。我们从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的产业链来看,该产业集群虽然在其他环节有所涉猎,但各环节间关联度很低,配套产业也几乎没有。简单地说,就是虽然形成了纺织产业集群,但完全没有发挥出集群的优势。

还有,因为长期生产中低档纱线产品,其集群内的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纺织行业津津乐道的差异性产品、功能性产品在这里几乎找不到踪影。他们逐渐形成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以走量来生存。个别纺织企业虽然拥有数十万锭的规模,却大而不强,其产品既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产品的平均利润还十分低下。

另外,同质化竞争大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该纺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以本地企业为主,自我意识和攀比意识十分严重,企业之间的凝聚力极低。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具有极其强烈的传统“小农意识”的狭隘性。企业经营者之间互相不服气,谁都想当“头领”。从而导致一些没有加入行业协会的小厂,只为自身利益考量而不顾全整个产业集群的利益,以卖出去为目的的随意降价现象十分严重。

毋庸置疑,湖北的这个制线大镇长期以来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张,但关键的技术、设备没有升级,产品档次没有提升,从而走向了没落和衰败。因此,我国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就成为时不我待、十分紧迫的事情了。

转型升级: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谈及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这个问题,我们势必要先搞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转型升级。这就牵涉到我国纺织行业要建设纺织强国的伟大目标以及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任务。简单地说,转型升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推动纺织产业集群以及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走向高端。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大多还集中在沿海的几个省份中,不过产业集群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已经日趋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在承接纺织产业集群转移的过程中,现在看来还存在着一些短时间难以改变或者说解决的问题。

成都一家以生产销售丝绸、苎麻等天然纤维纺织品为主的企业,2018年初便整体搬迁到了上海附近。显然,偏居西南一隅的成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要低于上海。那么,这家纺织企业为何要“不远万里”到上海呢?实际上,成本已经不是制约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瓶颈了。产品流行信息的获取、企业市场的快速反应、产业配套等“软实力”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小觑。

据说,相同条件下,客户更愿意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的纺织企业合作。原因是,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服装企业向面料企业下单订货的周期都比较长。但是,最近这一两年间这个周期变得很短,很多服装企业巴不得今天下单,明天就提货。因此,服装企业更多会选择与周边的面料企业合作。中西部地区的纺织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配套完善程度还有所欠缺,大部分产业集群都难以满足这种快节奏、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

那么,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和产业用并举”已经给我国纺织产业指明了转型升级的走向。

实际上,近几年在市场的推动下,我国沿海的部分纺织产业集群已经显现出高质量发展、升级发展的特征。比如说柯桥、盛泽、张家港等纺织产业集群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集群内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已经建立起了一批院士工作站、产品研发中心等。这些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集聚了大量科技研发设计人才,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在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行业内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应该从科技转型升级、绿色转型升级、智能转型升级、特色转型升级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形成一批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供销紧密衔接、智能制造与现代物流高效结合的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

其中,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就是纺织产业集群的特色转型升级。众所周知,特色是纺织产业集群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很多纺织产业集群一味追求“大而全”,逐步丧失了自身的特色,进而让原本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在纺织产业集群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应和官员的个人政绩,一心只想着项目引进和土地开发,纺织产业集群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情况已经是矛头初露。

依旧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依旧严峻的国内产销情况,都给我国的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好在,我们已经明确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努力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不断拓展新模式、新渠道,才能推动我国纺织产业集群走向高端,实现我们成为纺织强国的目标。

猜你喜欢

集群纺织企业
澳洋纺织
企业
企业
企业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