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学生服质量安全“基因”

2018-11-12盖文桥亓林敏付娟娟王煦董丛丛

中国纤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生服滨州市校服

文/盖文桥 亓林敏 付娟娟 王煦 董丛丛

学生服的质量安全是政府关心、社会重视、舆论关切的热点问题。不合格的校服一旦流入学校,穿在学生身上,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因此一身活泼漂亮、质优价宜的校服,不仅要能体现学生在特定人生成长阶段那种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

近两年来,笔者通过深入学校调研、监督检查、发放调查问卷、与有关人员座谈等方式,从滨州市范围内校服的使用、生产、检测、监管等4个环节入手,分别对每个环节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在如何确保学生服质量安全、质量提升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学生服使用质量分析

(一)滨州辖区幼儿园、学校基本情况

滨州辖区内有幼儿园101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58所,民办幼儿园428所,在园幼儿14.1万,教职工1.13万;普通中小学478所,在校生44.2万,教职工3.64万;高级中学29所,在校生6.87万;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生4.7万;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568人;高校5所,在校生5.47万。公办幼儿园70%、中小学100%纳入教育局校、园服的管理,每个学生和幼儿至少有一套校服或园服,民办幼儿园没有纳入教育的统一管理,园服有的统一,有的没有园服。

(二)学生服的采购方式

目前学生服的采购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教育部门或当地政府指导下的集团采购;二是学校统一组织的采购;三是家长自行采购。下面分别就三种方式采购产品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种采购方式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入围合格校服生产企业供应商,一般按照中小学、幼儿园或夏装冬装分为几个包,分别确定前几名为中标供应商。我市在2016年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确定校服供应商。2016年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全市中小学校服、幼儿园服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了公开招标,经过评标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每包选取前五名的方式,4个包共有全国范围内7家企业入围合格供应商。近两年,滨州市各学校分别从这些企业中选购了校服。因为在招标过程中及后续验收过程中,都有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关环节,使这种采购方式相对而言质量更有保障,因为统一集中采购也有利于议价,能有效达到价廉质优,同时也便于产品质量的监督和质量问题的可追溯。

第二种采购方式是学校自行考察校服生产企业,双方协商确定供货合同,少数在校生较多需求量大的学校也可能通过自行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供应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灵活、自由;缺点是由于整个采购过程既没有教育部门的指导,也没有质监部门的监督,特别是采购单位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在采购过程中忽视质量把关,为学生服使用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

第三种采购方式为家长自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虽然并非集中大量采购,但数量仍不可忽视。由于大多数学校每款校服只给学生提供一套,而青少年正值青春活力时期,衣服破损、脏污等因素导致不可穿以及夏季需要更换频繁的原因,校方因为无法预估具体数量没有可供家长选择的库存产品,导致家长只能自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的来源渠道比较多,根据对我市该种采购方式的调查,家长一般选择学校周边的校服门市部购买。这种采购方式就目前实际情况看不可避免,但质量状况确实令人担忧。这类产品一般是“三无”小企业自行缝制,就监管部门而言也是盲区。

如上所述,第一种采购模式中的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经营的规范性、产品质量的合格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这也是由公开招标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公开招标不仅在产品质量方面有明确指标要求,对企业规模、技术实力以及商务业绩等方面也有严格限制,且公开招标基本面向全国范围,在激烈竞争中,规模小实力不强的企业入围难度较大,因此入围企业一般在技术实力、企业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有较强优势。

以滨州市目前入围供应商为例,7家企业中本市企业4家、外地企业3家,其中外地入围企业均属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比较优秀的专业学生服生产厂家。本市3家企业也是多年来一直从事学生服生产的企业。第二种采购方式,区别在于部分企业属于规模较小,技术实力也相对较差。第三种采购因为非集中采购,来源基本是市场或者家庭作坊型小企业。滨州市教育局2016年改变以往由其主办评审入围学生服生产企业的方式,变为由滨州市政府采购,并向山东全省公开招标入围学生服装生产企业。这种方式的变化是,引进了山东范围内更有实力和管理能力更强的生产企业,参与到滨州市学生服招标中,也促使以前滨州市的学生服生产企业提高了学生服装的加工质量。

(三)学生服使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校服数量的问题。各学校每个学生至少征订一套校服,可征订两套。但实际情况基本是每个学生在开学时订一套校服,有的洗了而需要穿的时候,就图省事到学校周边的校服店里购买。这也是学校周边存在校服店,而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解决的措施是建议在一年级至少订两套校服,让学生在换洗时还有校服穿。

2.存在中标企业学生服外包的问题。中标企业愿做大单,小单因零散,常由其代理公司负责。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代理公司跑下业务来,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常私自委托小的服装公司生产。这些小公司管理乱,质量控制能力差,产品常出现质量问题。惠民某学校就存在类似的问题,代理商提供的校服缝制较粗糙,标识不全,只有纤维成分含量,没有产品标准和安全标准,没有厂名厂址。解决的措施是:学生服、园服是关系青少年幼儿身心健康的大事,谁中标,谁负责,不允许代理公司揽活,必须是中标企业自己生产。

3.绝大部分学校对学生服质量监测不到位。对学生服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政策不清楚。“双送检”制度是学生服生产企业送检和学校从大货中随机抽样送检,只有在双送检都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将学生服分发给学生使用,这一项制度的实施有效地避免了生产企业送检的校服和送学校的学生服不一致的问题,防止不合格校服流入校园。很大一部分学校不知道或不了解“双送检”制度。从2017年滨州实验室检测中心只检测了126批次,占全市478所中小学的1/4,还有3/4的学校没有送检。解决的措施是对学校负责学生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熟悉并掌握双送检制度。

4.招标方式存在的问题。2016年—2018年,这三年滨州市教育局统一招标,各个县区根据中标的企业自由选择,这样便于管理,可以减少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但是有些统一招标的企业校服数量相对少,款式老旧,企业服务意识不高,供货不及时。某些企业为保证中标,在投标时蓄意压低价格,中标后,又与学校协商以种种理由,私自提高校服价格。如某公司中标报价的小学春秋装是60元,中学的春秋装64元,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这个价格很难生产出质量好甚至质量合格的校服,于是又和学校签订了服装采购合同附加协议书,小学春秋装加了20元,中学春秋装加了22元。还有的没有中标的企业,冒充中标公司来接单后进行生产。

2018年下半年开始县里自主选择招标,现在只有邹平县已开始政府采购,其余县区都没有招标,试图看邹平县招标结束后再做打算。各县区自主招标,参与招标的企业会很多,竞争会比较激烈,款式肯定会增加,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但是各县区的政府采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各企业和各种利益交织不可避免,管理上出现一些混乱是必然的,给下一步校服监管增加了难度。

生产企业学生服质量分析

(一)企业原料采购环节

1.面料种类。当前滨州市校服生产企业所用原料主要为棉、涤纶、锦纶及维纶,譬如夏装多为纯棉或涤棉面料,春秋运动服装多为涤纶面料,冬装面料多为锦纶等。

2.企业面料采购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多数校服企业一般没有自有的面料生产线,基本依靠购买成品面料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没有自有实验室,缺乏必要的检验手段。对购买的面料无法进行质量检验,很多时候只能单纯依靠面料生产企业提供的检验报告。也有企业通过对外委托检验的方式对采购原料进行质量把关,但往往因为检验费高,或者时间原因并不能做到批批检验,尤其是面料的成分、染色色牢度、pH值等指标不合格率较高。二是校服细节不够重视。校服上像拉链、裤绳等小配饰并未受到重视,因此校服出现不合格质量问题很多时候也表现为细节处理不符合标准,甚至个别会给低龄儿童造成伤害。虽然企业越来越重视校服产品质量,也有很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但总体校服生产企业仍然与品牌服装生产企业整体产品设计、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大型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因为种种担心并不愿意涉足国内校服生产。三是价格限制客观造成质量低下。优质面料的成本比较高,而现在山东省滨州市大多数学校通用的校服,尤其是招标采购中,基本都实行最高限价。夏季的校服一般不超过60元/套,秋季的运动装一般不超过120元/套,在这样的价格限制下,本来利润空间就较小,加之部分小企业为中标更是刻意压低价格,但又不愿意放弃利润,直接导致校服产品质量低下。

(二)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状况

一是校服生产企业不够规模化。目前滨州市校服生产企业已建档案的有5家,另外还有部分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这5家企业虽然长期从事校服生产制造,但规模相对制造业划分类型仍然属于小微型企业,人员都在20人至100人之间。小规模生产不能形成规模化就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就很难快速发展。二是校服需求的特殊性。校服虽然多数时候属于批量采购,但因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数量不同,有很多采购批量特别小,但在校服的款式要求上又必须突出校名等特色标志,这种小批量的生产给企业带来一定困难,这也是存在很多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原因。三是市场对低价产品的需求。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决定了普通群众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反映在校服订购上就类似“木桶效应”。学校采购的指导价格往往取决于大多数家长甚至少数收入较低家长的心理接受价位,这就导致很多优质商家因为缺乏利润空间没有竞争力,而一些小作坊企业则购买低成本原料仿制优质商家的设计样版进行生产,以此占有市场。在去年、今年滨州市学校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存在很多冒用其他中标优质企业产品的校服。四是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履行企业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差、质量意识差,对产品标准不熟悉,大部分企业并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接订单、买原料、加工、交货的原始制造模式上,缺乏对生产经营的总体规划,基本没有产品设计环节,没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学生服质量检验分析

2016—2017年度,滨州市质监局所属国家生态纺织品质检中心滨州实验室通过开展监督检查、生产企业委托送检和推动学校、幼儿园落实双送检制度主动送检的方式,对全市各县区229个批次的学生服样品包括夏装(T恤衫、衬衫、短裤、夏裤、短裙等)和秋冬装(运动装、春秋裤、春秋上衣、棉服装等)进行了检验。其中2016年度检验学生服59个批次,合格率为91.53%;2017年度检验学生服170个批次,合格率为97.65%。

(一)校服质量分析

2016年共检验学生服59个批次,合格率为91.53%。2017年共检验学生服170个批次,合格率为97.65%。2017年学生服检验批次是2016年的2.9倍,批次合格率明显提高,说明滨州市学生服整体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1.按送检领域分类统计

表1 送检领域批次合格率汇总表

由表1可见,2016年生产企业送检批次合格率92.50%,较监管机构送检批次合格率高3.03个百分点,2017年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的送检合格率达到了100%,说明通过近几年的管理及引导,企业的质量意识有所提高,大部分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管理,主动履行了出厂检验义务,保证合格产品出厂,但有些小企业生产的学生服产品质量不过关仍流入学校。2017年教育机构的送检合格率为94.37%,说明在学生服采购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需要采取系列措施加强校服入校的准入管理。

2.按产品类型分类统计

表2 按产品类型分类批次合格率汇总表

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服的不合格批次全部是春秋装,2017年学生服春秋装的合格率比上年增加了15.12个百分点,说明学生服春秋装的整体质量明显提高。夏季校服采用的大部分为透气、舒适性较好、棉含量较高的面料,冬季校服采用的大多数是耐磨性较好的聚酯纤维面料,春秋装大部分采用聚酯纤维和棉混纺的面料,更容易在纤维含量、染色牢度等指标上出现质量问题,因此生产企业要强化原辅材料的进货把关,确保采购符合学生服标准的面料组织生产。

3.按检验项目分析。学生服的主要检验项目有纤维含量、产品标识、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异味等。

表3 各检验项目不符合批次统计表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主要有纤维含量、耐光色牢度、耐酸汗色牢度、耐碱汗色牢度3项,其中纤维含量的不合格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8.47%和1.76%,说明纤维含量仍是不符合率最高的项目。

学生服质量提升、安全的做法和建议

(一)近年来滨州市学生服监管工作主要做法。

1.加强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纤维制品监管合力。一是组织宣贯培训,提高重视程度。2017年7月21日,滨州市质监局组织教育部门、各县区质监(市场监管)局,各学校及学生服生产企业负责人等115人参加的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培训会议。培训专门邀请了《办法》主要起草专家授课。这次培训层次高、参加人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效果明显。二是开展全面调查,找准重点问题。2016年下半年,滨州纤检所与教育部门协调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发放了学生服质量调查问卷120份,同时,与市教育局勤管站的负责同志走访部分学校,召集家委会现场征求意见。通过征求意见,把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纤维含量、色牢度、甲醛含量等指标作为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重点监控指标。三是加强沟通协调,联合开展工作。多年的监管经验使笔者认识到通过沟通协调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实施监管事半功倍。在对学生服和学生公寓床上用品等学生用纺织品监管上,经过与教育部门坚持不懈的沟通交流,做到了相互通报、分工负责、联合检查、共同管理。

2. 强化监督,不断提高纤维制品监督检查有效性。2017年以来,面对监管对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自身工作人员偏少的实际状况,经市局同意,滨州纤检所起草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纤维制品、学生服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滨监字〔2017〕126号)。文件明确了市县联合共同推进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机制,既充分发挥了县区局属地管理优势,也弥补了当前纤检机构监管力量不足的短板。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滨州纤检所将通过重点督导县区局工作开展情况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提高监督检查的有效性。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1.发挥监管职能,扎实开展学生服生产企业监管工作。加强原料、质量、标识三方面的监督工作。抓重点环节,着力加强对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探索对企业购买原料、生产、出厂环节的事前、事中质量监管方式。抓关键问题,把握社会舆情关注点,将监管力量向涉及安全指标的项目倾斜,如纤维含量、GB 31701—2015国标要求检测的指标等。加强对企业进行标准宣贯工作,提供相应技术服务,及时到企业走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使学生服生产企业能够按照新标准的要求生产学生服产品。建立质量信用评价机制,推进质量信用信息部门共享和社会公示制度,不断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2.加强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教育、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完善学生服管理机制,建立各部门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创新学生服监管模式,完善数据共享渠道,建立定期沟通制度,推广“联动合力,源头治理”的工作做法。各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切实形成校服质量监管合力,形成专业优势互补的有效管理模式,从学生服生产环节开始“链条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杜绝不合格学生服流入校园。

猜你喜欢

学生服滨州市校服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菏泽纤检所积极开展学生服监督抽查工作
上海市学生服监督抽查工作践行实录
中纤局开展2016年学生服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