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中学生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研究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学中学生传统

兰州市第五十二中学

一、中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传承情况都不尽如人意。

首先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当今我们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程度不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多数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认识了解程度相较于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是由于文科类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大多开设的历史、地理、政治相关文科类专业课程,所以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大多是从此受益。根据明确的数据研究资料表明,文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是最高的,其次是理工科类学生,普遍艺术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国古典文集掌握程度竟然为零。面对这一数据调查数据,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当今中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较重,日常上课课时时间安排较紧,升学压力较大。更多的同学们不能单纯只靠兴趣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学习任务当中去。这一现象也是无可避免的。

再者,不过现在大多数我们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有限,就更别提所谓的传承情况。就拿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来说,我们大多数学生只能依靠电视剧重的影视改编来进行相关名著的观看和解读,而面对厚厚的四大名著实体书籍很少学生会真正的去研读。除此之外,大多数中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还是较少的,而且所能够接触到的途径也相对狭小。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少人愿意去拿一本传统的书籍来仔细。电子书籍往往成为现在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向。然而电子书科目繁多。内容有限,良莠不齐,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扩展,有的反而会让学生沉迷其中,耽误学业。

还有就是,我国目前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宣传这方面得内容还是相对较缺的。而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态度,来指引人们去学习探讨。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大多数我们学生往往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于中国国学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处于一个保守的态度,并不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更是难以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

二、中学生如何更好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注意培养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

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有时会更好的促进社会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和交流,更利于在社会范围内提倡人们积极学习国学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潮。例如近些年我国在央视等平台上举办的各类国学知识竞赛节目,这些无异于通过电视这么一个推广平台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社会是不断努力向前发展的,社会也是剧烈变迁的,健康的国家发展态势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丢掉国家的文化发展。对于有着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中国来说,有些文化是中国之根,祖国之魂,是万万不能抛弃的。这时如果能够在社会范围内注意培养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相信对于提高我们中学生的文化继承会更有帮助。

(二)发挥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我们中学生日常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对于学校来说,作为一个知识的输出地,也同样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由于事关如何更好的使我们中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中学生更希望学校的老师能够带领我们通过相关历史课程的学习来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断的熏陶着我们中学生的个人修身,培养着我们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可以培养我们中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

(三)激发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激发中学生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我们中学生个人来说。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是首要。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法呢。现在的零零后,零零后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朝气蓬勃。这个年龄群体的学生群体喜欢追求新鲜感,追求新事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幸好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神秘莫测,变化多样,奥秘无限,细细挖掘不能探索出其中引人入胜的有趣之处,而这也恰恰是最能吸引当今中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要想让当今的中学生重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首先要做的便是唤醒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激发出自我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个缺乏精神信仰的世界,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诱惑和矛盾,21世纪中学生也极度需要有个人精神信仰,这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显的格外重要,接受良好的中国文化的洗礼,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陈水利.以传统礼文化滋养心灵之根:“礼文化教育”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

[2]陈光谊.中国传统礼文化资源的现代开掘[J].作家,2010(12).

[3]陈军科.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孔子的礼乐观[J].宁夏党校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国学中学生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