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8-11-14■
■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
一、前言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大学录取顺序中为统招的第四批,就生源来讲,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从应届普通高中录取,二是从应届职高、技校、中专学校,历届高中毕业生中录取。这些学生来源渠道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特点,一、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较低,所以学生的文化程度较差,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缺乏想象力、逻辑能力;二、高职学生在行为养成方面有待提高,缺乏自控、自律能力,组织纪律性较差,情感认知丰富而脆弱,抗压能力不足。这些特点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新的认知。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中央16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指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其中第18条就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特点,辅导员的主要工作精力全部投入在思想政治工作及处理学生事务的琐事上,忽略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家庭、校园、求职、人际交往等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病态的现象,尤其抑郁症的比例逐年上升。如果辅导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会错过对学生最佳的开导或者治疗时间,那么后果会不堪设想。所以辅导员提升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网络的传播,智能手机的普及
随着网络的发达,资讯越来越快速的在网络上传播,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面消息能通过网络及时的出现在智能手机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已被打破,学生们只认同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对老师的话语权持怀疑态度。但是高职学生这个时候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是正在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很强,也很容易被网络上糟粕的信息所感染,形成错误的甚至扭曲的三观,以致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还有网络游戏、网络主播平台的大肆发展,缺乏科学的监控手段,自律性差的高职学生会沉迷于其中,网络成瘾,分不清现实与网络,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高职院校的师资、校园环境与本科院校来说确实存在着差异,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有落差,尤其对于高考失利或者同班同学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但是进入校园后发现依然有早操晚自习等约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考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本科的方式来弥补与本科生的差距,但是发现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有差别;想学好专业技能,但是长期养成坏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能力不足,持续性不够;想在大学校园里施展拳脚,发现就算是学生会或者社团等也只是天天开会或者查考勤事务,根本没平台提高个人能力,如此种种,使高职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之间迷茫,徘徊,犹豫,就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三)家庭亲子关系的紧张
有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父母忙于生计,与孩子的交流较少;或者是重组家庭或单亲家庭,有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变得极度敏感;或者是孩子进入叛逆期后,一直以来就与家长关系紧张,家长不知道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上了大学之后,将孩子的教育依赖于学校;这样的孩子来到大学以后,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
(四)辅导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可行性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尤其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除了学生的思政工作,还会接触到学生生活、学习、情感、社交等校园生活的各方各面,与父母、任课教师、同学相比,辅导员的生活阅历丰富,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太大,能与学生沟通,不会有严重的代沟,所以有些学生愿意与辅导员吐露心声,如果辅导员以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容易产生冲突或者不认同感,如果辅导员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使学生了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认知自我,掌握适度的调适方法,如果出现严重心理问题,辅导员也知道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或者医院转诊,确保了学生的安全。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文化思想百花争妍,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频繁,引起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疾病的原因也逐渐多样化,专职辅导员提升自身心理健康专业技能来教育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利用所学的专业技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降彩虹.心理健康与调节[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王瑛,王建永.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措施[J].创新教育研究,2013(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