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主导作用探析
2018-11-14■
■
绵阳师范学院
大学生社会实践飞速发展,成为了各级各类党组织,社团,协会等大力支持和鼓励的学生实践活动。各高校通过社会实践,积极组织策划并全面普及育人活动,其实现方式不断多样化,是大学里广泛被接受和喜爱的实践育人的教育方式。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其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导作用毋容置疑,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
一、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注重教育效益的主导作用。高校在安排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的时候,要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升华学生的思想等作为实践的中心,其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观,它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效益,要在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取得一定的,合理的经济效益。组织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不仅是一个对紧缺教育经费的消耗过程,更多的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广阔时代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自由演绎并获取成果的过程。兼顾经济效益,不仅使学生的付出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回报,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育经费,而且可以以此为契机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经济观念。
二、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力提高综合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全面的专门性人才。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创造性的解决学习中、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要引导他们善于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检验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等,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年,为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把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同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专业知识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目前,很多高校都将社会实践列入了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教学,而且为必修课程,这一趋势正在普及,也在逐步完善。此外,专业实习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部分,其实习的内容与高校和学生息息相关,实习方式和地点相对固定,也便于同高校和学生及时反馈沟通信息,做到互通有无,互惠并进。
四、坚持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所认同的原则体系以及这一体系的现实化,它是学校传统、校风、教风、学风、行为方式、物理空间和设施等因素的综合。校园文化包含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是整体性、协调性都很强的学生课外实践形式。这些活动同学生的身心素质、个性发展和生活品质有紧密联系,因而也成为大学生最容易参与、最自觉坚持的形式。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比赛、训练、表演、沙龙、活动的组织等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精神状态和个性发展起到全面的调节和促进作用。活动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状态中提高了身心素质,保证了学习的高效率、高质量,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和兴趣等多项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的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五、坚持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
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职能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连年扩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让很多莘莘学子甚至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实际,政府和高校在转变职能的同时,应加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毕业、择业、就业的结合,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素质。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结合也要实现日常化、长期化。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应该逐步开展实践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结合,做到未雨绸缪、全面深化。
[1]涂淑珍,何永胜.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18(2).
[2]李莉.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J].教书育人,2013(27).
[3]李显棠,段鑫星.论社会实践对德育模式的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4]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5).
[5]李志,裴琳,孟东方.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培养的重要举措——对682名大学生和225名社会青年的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0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