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以及解决途径
2018-11-14■
■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球村”正在现实,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与交流更为密切,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思想碰撞和融合。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基础和积淀也越来越浓厚,但多元的社会思潮的带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社会思维的变化。我们要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方针。既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又要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主张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允许其自由发展。
一、历史虚无主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关联
(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思想交锋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为了加快自身发展,除了产品、技术等经济贸易与合作外,同时也会向他国输出文化及文化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通过文化产品获得经济利益,赚取更多外汇;二是通过自身文化的影响力,使他国成为自身的“文化附属国”,从而控制其政策制定、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便于更大程度地获取其它方面的利益。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求上层建筑同自己相适合,以利于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符合经济基础及其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不能长期存在下去。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体现了我国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树立社会时代先锋等,都使得我国的国民受教育程度和思想觉悟有了极大提升。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之势,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把先进思想教育作为主旋律,把分层次教育作为基本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国民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就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使得我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三)加强学术和舆论阵地建设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文化世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在悄无声息的利用各种手段滋生蔓延。我们要加强舆论宣传导向,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既要不断强化阵地意识,确保各级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又要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思想领域的特点,遵循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公民爱国主义情怀,坚守高校舆论阵地,加强高校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国精神和社会正能量。
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重要意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极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予以坚决的抵制。
(一)尊重历史的需要
“知史以明鉴 查古以至今”。历史已成往事,但我们不可忘却五千年的灿烂古文明和几十年近代的民主革命历史。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基础的是加强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研究。把历史事件写科学、写透彻、写出所以然,把历史人物写客观、写鲜活、写出历史感。要在加强宏观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微观研究。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和规律,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从整体上去研究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探求历史本质。同时,以大量深入细致的微观研究作为宏观研究的基础,以更丰富多样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微观研究和历史细节,以扎实的历史研究成果,挫败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化”的攻击。只有牢记并认真学习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地做到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吸取借鉴历史经验,结合当下的实际国情,创新性利用历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少走弯路、不走邪路和老路,同时发扬先锋模范的艰苦奋斗精神,真正的做到“文化自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披荆斩棘,朝着我们的“中国梦”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二)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需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始终坚守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不能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甚至破坏。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正做到真懂真信,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复杂,要警惕“四种风险”,经受“四大考验”,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历史有血有肉,有过程有细节,有情感有温度,有智慧有规律。特别是党的历史中有宗旨有信仰,有意志有定力,有激励有警示。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能力,深化理论和历史研究,探索规律,创新方式方法,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才能赢得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胜利。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形势的需要,是落实中央对党史工作“一突出、两跟进”要求的需要,是理论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的重要政治任务。大家一定要清醒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性、欺骗性、片面性、破坏性,清醒认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增强政治自觉,强化政治担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定力、政治鉴别力、战斗力和政策把控力,不断夺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新胜利。
(三)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来带领全国人民向前迈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很显然,这些都是党的根本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四个自信”,用唯物史观作为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党的带领下,实事求是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途径
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那么我们就要面对现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克服这一难题。
首先,从国家角度上,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化自信观”,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立。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要在社会各领域播撒社会正能量的种子,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处藏身。健全法律制度,对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宣传历史虚无主义,要给予严厉打击。
其次,从社会角度上,积极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在与国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文化企业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自身文化理念和产品,结合我国文化精髓、把握文化脉络,制作出能够反映战争年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中国人民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的作品。
再次,在舆论和学术阵地上,要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安全立法工作,将网络信息传播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和信息管理。加强高校舆论宣传阵地建设,推进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深入发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根源与危害,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拥护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新闻媒体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寻找为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过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以他们为标准,树立良好典范,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最后,从公民个人角度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是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先决条件。要坚决拥护党中央,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多种思潮的腐蚀。自觉向榜样学习,向模范学习,以他们的社会行为和工作方法作为学习的标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重视下一代的文化教育和熏陶,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内外两个因素决定的,面对问题,要敢于正视,我们始终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人民群众也一定能够在精神层面上获得更大的升华提升。
[1]杨金华.历史虚无主义的生成机理及其克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唐忠宝.虚无主义及其克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朱汉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现状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杨河.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北京教育(德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