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文献保护研究述略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籍民国文献

河南大学图书馆

民国文献记录了从1911年到1949年间的历史发展、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但民国文献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保存寿命只有100-200年。在过去的约100年中,民国文献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致使大量文献破损严重,面临纸张酸化、老化严重、缺乏韧性、开裂、变碎掉渣的困境,因此对其的保护迫在眉睫。

我国民国文献保护工作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展。随着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成立;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馆限制查阅和禁止复印民国文献规定的实施,拉开了民国文献保护的序幕。2012年2月23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民国文献保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意义

据2012年对全国35家图书馆统计,我国图书馆民国文献藏量约为23万种,389万件、册;80%以上的文献破损严重,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就显得刻不容缓,缓势在必行。文物不可再生,文化遗产亦然。民国文献作为文化遗产,有效的对其保护,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民国文献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国文献进行的保护与修复,既延长了文献自身寿命,减缓其消亡速度;也利于读者地利用和专家学者的研究。

二、民国文献保护研究现状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再国外就我国的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没有开展专门的研究,对它的研究是被包含在文献保护这一主题之下的。文献保护研究是一个国际性议题,世界各国对其都非常重视,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文献保护机构,对文献进行保护和保护性研究,针对文献保护的课题,各国学者纷纷著书立说,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文物保护研究》、《遗产科学:鉴定、保护与修复》、《跨学科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遗产藏品的保存:预防性保护概要》等。这些研究从文献的纸质保护到文献的存储环境;从保护技术方法到新技术和新型材料地应用都有涉及,为我国对民国文献分级保护与修复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学术界对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广泛开展,研究成果逐年倍增,研究内容日益深入。如:荣杰在《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文献调研与分析》一文中,就国家图书馆如何改善库房条件、优化流通政策、推进抢救性修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林明等学者在《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状况调査》一文中,进一步就全国图书馆对于民国文献馆藏数量、破损情况的普查;存藏环境控制手段的专业程度;优化民国文献保护技术手段、加强修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梳理;赵辉、裴文玲、阮素雯在研究中对民国文献保护中纸张脱酸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所有这些成果为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陈桂香在《民国文献普查与数字化》一文中进一步提出:民国文献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领导、缺乏合作、成果共享程度低、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马琳、汪帆等众多学者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成果为业界开展民国文献再生性保护工作总结了宝贵的经验。由于民国文献数量庞大,为更好的对其保护,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了民国文献进行分级保护的理论,如王新才,周佳的《民国时期文献遗产分级保护标准与原则初探》、李芳的《民国文献的保护和鉴藏工作》等成果都对民国文献分级保护这一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修复是对残损文献进行原生性保护的重要措施,民国文献修复作为民国文献保护的重要手段,对其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陈桂香、武红、阮素雯、谢雷等多位学者普遍认为:民国文献不同于线装古籍,其修复方法不能套用古籍的修复方法;武红《民国文献保护抢救工作之我见》一文中提到:“民国文献同古籍不一样,是书页的正反两面都有图文,不可能采取古籍的修复方法”,这些研究仅仅提到了民国文献和古籍修复有所不同,但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林明,邱蔚晴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实践谈——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一文中,虽然就中山大学民国文献修复的实践工作进行了的总结,但并未对具体的修复技法进行解读。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前学术界对民国文献保护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保护民国文献的背景和意义,民国文献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手段,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进展和成就等方面,而就民国文献分级保护虽有探讨,但缺乏深入;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入,针对民国文献修复与实践的研究更是处于小范围的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少之又少。

三、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对策

(一)提高主观上重视程度,增强保护意识

一直以来图书馆界都比较重视线装古籍保护,文献保护工作的投入也主要用于古籍方面。民国文献因其距今时间较短,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业界都忽略了对民国文献的保护。这导致收藏单位不仅在各方面的重视和投入不足,平时工作中制定借阅、存放制度时,保护意识不强,从而对这些珍贵的民国文献造成了人为损坏。因此,政府和公藏单位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提高认知意识,加大对民国文献保护的资金投入。

(二)改善馆藏条件,实现对民国文献的原生性保护

图书馆应根据《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通过硬件条件的改善,提高民国文献的待遇。民国文献书库也

要对建筑结构、空气温湿度、光线以及防虫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在书库中加装恒温、恒湿设备,采用能防止灰尘和光污染的书架等措施。

(三)通过数字化加工、开发民国文献替代品

加大对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建立数据库,方便读者网上检索利用;借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经验,对民国文献进行影印出版,开发民国文献的替代品,从而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标。

(四)研究民国文献修复方法,攻克纸张脱酸难题

民国文献修复是不同于古籍修复的新课题,因此业界应根据民国文献的纸张特点、装帧形式及印刷方式总结出合适的修复方法并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原则;民国文献纸张酸化严重,是业界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因此要多方联动、集中优势资源,研制出有针对性的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应用的脱酸技术,用以解决民国文献酸化的问题。

(五)制定合理有效的阅览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国文献,要制定专门的民国文献阅览制度。对民国文献阅览的服务对象、范围、数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条件限制;多引导读者利用数据库,如读者确需查阅文献原文,严禁复印,如需复制,应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拍照……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民国文献。

四、结语

民国文献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成为研究民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蕴含着珍贵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然而据统计,我国公藏单位民国文献80%以上的都破损严重,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民国时期文献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对民族负责。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就显得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保护好民国文献更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神圣使命。

[1]郑春汛.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40~42.

[2]汪帆.浙江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2):64~65.

[3]马琳.新善本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0(1):53~55.

[4]邓雪梅.贵州省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现状及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5):82~84.

[5]龙世彤,关富英.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专题库建设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6):34~36.

[6]国办发[2007]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1/29/content_511825.htm,2008-01-09.

猜你喜欢

古籍民国文献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古籍修复师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