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究
2018-11-14孙山山惠州学院
■杨 阳 孙山山/惠州学院
一、文化自信的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推动力。他认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也就是说,追根溯源的去认识了解中国文化,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自信。而文化自信是人的主观意识与情感包容,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信任。
本文所提到的文化是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文化、制度,以及红色革命文化。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对自我主观意识的熏陶,对历史文明与光辉史册的解读,传承着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坚韧,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文化自信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一)文化自信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发展的希望。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大学生民族自信与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土壤,而时代的进步也需要大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更全面、更高的文化素养服务社会。同时,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在文化冲击中维护好中国文化的尊严。
文化自信也能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思想教育带来新的契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说教为主,显得过于枯燥。而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融入学生第二课堂,以多样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其认知,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的鉴赏力和分辨力,能够进一步拓展知识和技能,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发展。
(二)文化自信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分析
“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培养。”[3]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作用,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多途径、高效率的教育方法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进文化认识、强化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而文化自信的加强又能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更深层次地去关注国家,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三、文化自信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创建多元化的学生教育平台
当今互联网、高科技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教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要创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借助互联网、微信公众号、QQ以及时下最流行的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有声有色、形式多样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创建不同主题的网络平台,如“追溯文化根源”、“红色革命历史”、“党建时政学习”等。通过学生常用的软件,以便捷、简单易懂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可以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亲近感,逐步建立自信心。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学科建设联系在一起,以大学生创新项目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纳入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姿,将优秀的文化瑰宝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文化活动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传统元素做基垫,办一场古色古香韵味浓厚的文化盛宴。如以传统戏曲、书法国画、民族舞蹈、民族服饰等为主题开展新时代美学教育,以传统民俗文化“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主题,探索、体验传统节日带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增加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并逐步增加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与自豪感。
(三)引进来走出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引进来、走出去”,国家发展尚且坚持二者相结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也要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思想教育范畴,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逐步完善校内校外互动机制,形成高效、有益的全新教育模式。通过学生丰富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寻找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邀请他们走进校园,向大学生讲授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示范传统物件的制作流程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校园活动氛围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好寒、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去,走进田野、走进乡村,切身实地的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用影像等形式记录乡村的端午盛况、春节民俗等等。让学生在身边的节日中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在现场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礼俗、服饰、音乐等文化盛况,从全方位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