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2018-11-14诸文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诸文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由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逐渐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以此实现大学生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地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开展有效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从大思政教育模式角度出发,将思政教学贯彻和落实到大学生群体中。
一、高校大思政教育基本内涵
大思政教育是指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其主要是指在党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或心理进行疏通的教育模式,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是现阶段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要求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者要重新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大思政教育模式具有普遍性。大思政教育模式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活动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传统的思政教育活动过于依赖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内容相对空洞,而大思政教育模式下不同学科的教职工人员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承担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大思政教育模式具有专业性。高校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不仅要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更需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思政教育模式下要求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内容更具全面性和专业性,能够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结合时代精神内涵,不断加强高校思政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
第三,大思政教育模式具有互动性。传统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教学内容生涩难懂,无法有效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大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打破单一的教学方法,丰富思政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有效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构建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主要途径
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明确高校大思政教育目标
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是国家和政府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情况提出的具有实践教学价值的理论和思想,对加强大学生思想知识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部分高校依然残存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狭窄性,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而大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者要重新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放在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明确大思政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升华,帮助大学生有效的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扰,这也是构建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二)创新大思政教育方法
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整体性等特征,仅靠思政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的,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者要重视思政组织结构和制度的建立,将大思政教育模式纳入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高校要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大思政教育模式下还要求高校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学术研究,积极建立各学术研究委员会,如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协会、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委员会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优化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形式;最后重视网络技术在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中的作用,利用网络的信息传播和宣传功能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加强大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具备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能力,能够深入把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核心和精髓,从而能够灵活的将大思政教育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此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建立一支高能力、高水平的思政教学队伍。如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思想学习,向教职工传递最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理念,提升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客观全面的认识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接班人,不仅需要具备的专业的知识,更加需要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政治意识,能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为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把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