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效分析与思考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设岗资助导师

■/

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是指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助研、助教、助管以及学生辅导员实践工作。[1]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学积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在全校范围面向研究生开展“三助一辅”工作,这项工作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和全面能力培养要求,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以来,研究生奖助体系中一项重要的资助政策,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重要举措。[2]研究生参与“三助一辅”岗位实践既有效缓解经济压力,补充生活支出,更实现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一、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发展与现状

自2006年起,从面向研究生设置“助教”岗位开始,经过近10年的不断发展,“三助一辅”工作正在逐年成为高校内研究生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同时也为学校各部门、基层单位和设岗教师所肯定和认可。学校高度重视“三助一辅”工作,逐年增加财政预算投入,鼓励支持研究生参与到“三助一辅”岗位工作中去。

(一)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的实施

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聘任是一项系统的、周期性、需多方面协调共同实现的工作。如果将“三助一辅”工作理解为企事业单位中的“聘任”工作,这也恰恰实现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功能。学校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三助一辅”工作,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牵头,联合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等机关部门从岗位需求设置开始,逐步落实“三助一辅”岗位各项工作环节。面向全体在校全体研究生公开工作岗位需求,并落实聘岗学生的岗前培训、考勤管理、津贴发放、考核、评优等工作。通过完善“三助一辅”岗位各项工作环节,规范实施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

同时学校对“助管”、“学生辅导员”岗位指导教师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岗位培养目标,进一步实现培养功能。通过向研究生设岗聘任,不仅仅实现对学生的资助,通过资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聘任现状

经过对近三年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工作聘任实施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聘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博士参加“三助一辅”岗位工作人员较少,且主要聘任在“助研”岗位上。一方面与博士这一培养层次有很大关系,博士研究生专业性更强,毕业后主要以科研工作为主。另一方面博士研究生学业压力大、科研任务重,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论文上,而忽略了形式上的“聘任”环节。

(2)从导师支持角度来讲,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多数导师希望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故在学生参加“助研”岗位,或“助教”岗位予以很大支持,但对于“助管”、“学生辅导员”岗位多数导师理解为学生活动,与研究生培养无关起到了诸多消极作用。

(3)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设岗单位、设岗教师、指导教师缺乏对岗位的准确认识,主要认为研究生是过来帮助其完成工作的,缺乏对聘岗研究生的指导、教育和培养,从而未能实现“三助一辅”岗位的育人功能。[3]

二、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效

2018年春季,我们面向研究生“三助一辅”聘岗工作组织进行调研,发出问卷1650份,有效回收问卷1626份。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参加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83.1%的聘岗研究生认为在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方面有很大帮助,72.4%的学生认为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有帮助,20.4%的聘岗研究生认为在个人气质素质方面有提升,33.25%的聘岗研究生认为可以缓解日常经济压力。

总结实施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突出实效:

第一,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作为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一项重要资助政策,实现了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后对研究生的资助功能,学校按月向聘岗研究生发放岗位津贴有效减轻了研究生经济压力,帮助研究生改善生活待遇。

第二,通过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聘任,作为研究生培养教育平台,在各类岗位上有效了拓宽培养渠道。作为师范类高校,研究生在担任“助教”岗位工作中即夯实专业学习,又实现了专业实践;研究生在担任“助研”岗位工作中可以参与通过导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在相近学科中通过“助研”岗位拓宽知识面,实现跨学科交流。研究生在“助管”、“学生辅导员”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部分文科专业特别是思政专业、党史专业、管理专业学生涌现出向理科类专业学院担任学生辅导员的现象,向这些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第三,提高研究生实习实践和就业能力。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聘任环节完整,落实有效,研究生从参加“三助一辅”岗位面试开始,即已经进入模拟工作情景,并通过日常的工作、收获岗位津贴、考核、评优以及后期续聘等环节,进行了完整的职业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专业技术、组织沟通、文案起草、会议筹备、团队合作等具体事务进行实际操练。这种“职业体验”是真实的、有效的、完整的,更是包容的,聘岗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不断取得进步。

第四,资助资金监管有力,落实有保障。在学校财务制度体系工作下,设立专项导师津贴配套账户,有效确保了设岗教师能够及时配套资金到位,保障研究生岗位津贴准时、准确发放。[4]

三、对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的思考

(1)进行进一步调研,有效地掌握学生经济状况,充分发挥“三助一辅”工作的资助效能,有的放矢的向经济困难学生聘岗,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保障在实行全面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下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顺利顺利进行。

还需通过调研准确掌握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的供需要求,突出岗位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学科特点、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一方面在校内各基层培养单位、机关、业务服务部门中积极主动挖掘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实践培养能力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到“三助一辅”岗位工作实践中的积极性。

(2)通过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领导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全”育人开展。通过研究生生参与到“三助一辅”工作明确以实现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的研究生思想政教育核心内容,突出实践育人和资助育人实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5]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3)进一步探索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与各类奖助学金政策的有机结合,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机结合。在研究生各类奖学金评审中将研究生参加“三助一辅”工作情况和考核结果,作为奖学金评审的参考因素。将研究生参加“三助一辅”工作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渠道或形式写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按照1-2学分的标准落实到培养教育环节。

(4)增加“三助一辅”岗位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岗位成本多元分担理念。[6]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学校还需进一步增加“三助一辅”岗位资金投入力度,从整体上适时提高“三助一辅”岗位津贴额度,进一步实现“三助一辅”岗位的资助实效。另一方面,加强学院、导师对“助研”岗位配套资金的投入力度,助力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素养的培养;“助管”、“学生辅导员”岗位的设岗单位以及“助教”岗位的设岗教师及学院也应积极加强资金投入。

(5)优化管理工作,推进信息平台建设。明确“三助一辅”管理、服务工作的定位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三助一辅”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实施和监管。同时,增强服务意识,在今后的岗位设置和聘任环节上优化管理环节,区分固定工作岗位和急需工作岗位的设置与选聘工作,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建设、新媒体技术及时发布设岗单位的聘岗信息以及研究生的聘任需求。

猜你喜欢

设岗资助导师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班级卫生岗位编排的实践创新与反思
全区今年招8000多名特岗教师
如何打造给力班干部
导师的猫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