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利用旧工业建筑改造休闲体育空间的可行性研究
2018-11-14■/
■ /
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起步较晚,大量工业资源已被拆除,尚存的工业遗产内容虽然丰富,但主要以馆藏文化遗产为主。尽管有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11号院艺术区等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案例,还缺乏更为生动具体深层次构建,造成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泛形式化”,不足以融入城市文化空间,无法实现其存在价值,提高工业遗产的开发效益是促进其保护和再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的保障。沈阳旧工业建筑改造需要以人为本的多层面的创新尝试,而非游离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体系之外的孤立存在。“新情感衔接”的建立才能使工业遗产从被动需求转为主动需求,人们只有在与其互动体验中会尝试了解与关注,从而实现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和审美值。
一、沈阳居民休闲体育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进步、收入增长、受教育程度提升、信息化以及快节奏生活影响,越来越多居民注重生活品质,逐渐在休闲娱乐中融入康体理念,潜在的体育健身需求增多。目前沈阳健身设施及环境的实效性并不尽如人意,包括社区内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公园绿地、广场、街边绿色廊道、收费体育场馆、收费体育健身俱乐部、学校体育场地以及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等,多半存在维修不足、环境差、数量少、利用率低等问题,许多体育场馆因规模大、地点远、成本高、财政负担重等原因难以作为全民健身的场地向大众开放,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职业人群对商业性休闲体育活动需求日渐提升,高质量、多功能的综合休闲康体场馆亟待增加。
二、沈阳利用旧工业建筑改造休闲体育设施的可行性
沈阳工业遗产普查总结出49项工业遗产名录,其中近70%未明身份的遗产点中绝大多数为老旧工业建筑,部分具有空间阔、体量大、跨度大、粗装修等特点,正好符合现代多功能及多样性休闲体育设施建设所需要的空间要求。同时,名录中所列示的工业遗产分布于市内四大区,可以结合不同区域人口规模以及实际的空间距离有针对性地规划不同等级规模的体育生活场。如何更为合理地通过改造改建进行功能置换以获取经济价值是亟待系统解决地问题,只有良性再利用才能做到有效持久地保护,才能提升保护的现实意义,才能做到真正遗产活化。
三、沈阳利用旧工业建筑改造休闲体育设施发展体育健身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以民为本
从2007年开始,沈阳承办了许多大型体育赛事,2013年辽宁省第十二届全运会在沈阳召开,沈阳民众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在升温,已经具备了深入发展民用休闲体育产业的氛围。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很多优质体育资源得不到良性利用,供需市场失衡,市民的多层级康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整体发展理念亟待转变。承办体育赛事不是目的,旨在引导市民树立健康意识,养成科学有效的健身习惯,同时以市民需求为市场导向,为市民提供更有利于休闲健身的平台和空间,逐渐形成民众康体文化,这样才能变简单的俗世热情为真正的体育精神,以利于城市整体文明层次提升。
(二)制定计划——系统周密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简单提到东塔兵工工业区和铁西工业区的保护以及对具有代表性的厂房、机械设备等工业建筑物和辅助构筑物,办公楼、展览馆、文化宫等建筑遗产实施系统性保护,还没有细则规划。利用旧工业建筑改造民用休闲体育设施是从长远角度考虑为市民服务,同时可以对城市布局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应该对沈城旧工业建筑进行总体考查,之后根据各区人口密度、交通状况、收入状况、体育设施供给情况等要素有针对性地做出开发及管理规划细则。
(三)利益兼顾——市场运作
商业性休闲体育设施原则上可以利用政府补助、博彩收益、企业投资等融资方式,其运作必须考虑市场原则确保公平及效益以形成长久良性运营。项目投资前专业的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策是非常必要的,此阶段涉及市场调研、专业咨询、招标竞标等事项,每一环节都要确保公开、公正、公平,需要相应的制度法规做监管,这样才可以为项目的长远存续提供保障。
(四)专业实用——需求主导
休闲体育有别于传统意义的体育锻炼,强调娱乐休闲、运动乐趣、放松身心的体育活动,意味着以体育的方式参与休闲或享受休闲,人们可以获得康体、娱乐、社交、放松、探索、学习、拓展等多方面的愉悦感受。随着交通环境改善及居民消费层次的提高,距离制约因素呈弱化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体育的专业性和舒适度。高品质必须由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双重注入,根据实际需要改造实用、时尚、专业、绿色的休闲体育场,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配备特色餐饮)、触觉等多重感官满足消费者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L15BJL010);省社科联2018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lslkty6-10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QN201706);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重大孵化项目“东北城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