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以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2018-11-14■/
■/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其中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合格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更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动学生内涵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使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有才,更要有德,真正德才兼备。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基本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英语技能和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的能力,同时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毅的性格品质。这样《大学英语》课程不再仅仅是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英语语言技能传授的“一座孤岛”,而是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的良好协同效应。
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基本分类为专业课和公共课两大类,其中的公共课由政治、英语、体育等组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逐渐采用各守一块田、各教一门课的做法,使的不同课程之间缺乏应有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依托,逐渐形成了一座座课程的“孤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几乎完全有思政课独立承担,这样的课程教学不仅孤立,而且见效慢,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费尽心机,学生在课堂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二、课程思政实施难点
非思政课程因其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内容、设置目的和授课理念等方面的固有特点,使得课程思政的推行困难重重,现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分析如下:
(一)课程的属性和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基本都以《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进行编写,提供给高职公共英语基础阶段教学使用,在为期2-3学期的课程学习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巩固、充实和加深语音、词汇、句型和语法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能力,培养基本的语言使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最终能够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B(或A级)级水平,部分优秀者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具备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资料的初步能力和涉外交往能力,并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在内容编写时基本体现生活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各单元主题以大学生生活为主,从刚开始的大学校园生活,到后面的社会热点问题,最后结束为商务及就业内容。
可以看出,由于课程属性和内容的固有特点,《大学英语》课程主要以英语语言技能的习得内容为主,而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并没有体现,这就导致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面临着课程差异这道“坎”。
(二)学生的现状
随着95后孩子成为大学校园主力,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逐渐走进大学校园,新一代大学生正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基本都是70后和少数80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已有显著成效后,对新事物有着明锐的洞察能力和接触能力,有自己群体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资讯信息和文化知识正在逐渐演变为以手机为主要载体,以QQ、微信、微博和各种直播平台为主要手段的新型传播方式。他们的基本特点有:第一,思想开放而活跃,不保守,对新事物有较强的理解力;第二,有理想,有个性,自我意识很强,但普遍带有极其现实的生活目标;第三,独立性强,能多角度看待问题,但同时思想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影响。因此,固有的传统教育方式和宣讲手段很难吸引现代大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在有些课堂上看到教师讲的精彩纷呈(传统“一言堂”),学生玩的忘乎所以(现代“APP”)。
(三)教师的理念认知
由于专业知识背景的差异,非思政课教师在理念认知上存在着思想误区,主要表现为:第一,不能理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所授课程之间的关系,甚至担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干扰所授课程的教学活动,削弱教学效果,所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第二、缺乏“大思政”课程的授课理念,坚持课程本身的知识技能传授特性,而忽视课程所包含的育人成才理念,“乐教”于知识,“厌教”于思想。高职英语课教师遵循着单词-句型-文章-练习的基本授课模式,重视英语语言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大思政”课堂的形成,除了从课程本身发力之外,还需要客观教育环境的设计和创建,形成教室之内和教室之外交相呼应的良好格局。
(一)课堂同步传授
课堂是教学的最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发挥好课堂的同步传授作用。首先,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讲解内容,科学取舍,找到专业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其次,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利用课程内容、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等多种渠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成分”,进行“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大学英语》课程的Paradise Lost(《失乐园》)章节,教师在讲解西方文化关于人类起源猜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查证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盘古开天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以甄别中西文化的差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第二课堂”的潜移默化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除了课堂上的教育和引导之外,更需要课堂之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办的English Corner(英语角)及各类英文演讲/写作大赛等第二课堂时,可将第二课堂的主题设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在举办的学生口语比赛中,英文话剧多以《女儿国》、《真朋友》、《甄嬛传》等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大学生互帮互助等真能量的内容为主,既展示了学生的英语口语风采,又是一次良好的思想熏陶和启迪,可谓一箭双雕,效果良好。
四、结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基于课程教学要求和课程内容严谨认真地研究讲授的知识,同时摈弃“独守一块田”的做法,从“人人教育”的大思政理念出发,在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