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思考
2018-11-14■/
■/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新常态下做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国家人才计划,提高我国综合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居于此,本文的研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新认知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为推动我国“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要对现行教育理念进行改革,着重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真正一流的人才。我国新常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新常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现在很多高校的本科教育改革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本科教育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本科教育就是单纯的传播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思想道德的培养[1]。教育分为教书和育人,本科教育的目的不应仅局限于教授知识,而是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未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这与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培养能力素质双一流的全面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所有教育改革的成效最终也会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科学思考
(一)教育设计优化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设计优化的关键是做好三个体系,具体如下:(1)创新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能够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向及教育成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必须包括必修课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德育教育模块、社会实践模块[2]。(2)健全学生管理体系。学校需要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院基础上成立教研部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验室,对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学校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纳入到学生教学事业发展规划当中,完善和优化现行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奠定基础。
(二)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思考
在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为加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强大的思政教育资源库。因此,教师间应通过合作建立起团队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要多样化,其内容可在与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教学内容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将其中的思想部分深化,具有出思政教育丰富的教育内容[3]。在教育形式上可采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以此来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正常需求。为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高校应大力开发第三方网络课程的运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将互联网手段作为技术核心手段,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该课程教学平台的内容要包含课程教学以及课后思想指导。在课程教学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建立起核心数据库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
传统的本科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现象,这是中国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现象虽然是正常的,但却是不可取的,这使得本科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注重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探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刻骨钻研的研究精神。并且,教师应尽量避免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多采用讨论、辩论、情境演练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中,并让学生针对此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认可度。
(三)思政教育评价体制改革思考
单纯依靠期末试卷成绩作为思想政治教学考核的评价标准过于片面,并不能真实说明思想政治的教育成果,其不利于新常态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应采用新式评价标准,注重过程化评价,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优点是能够更具针对性地体现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真实反应出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思想接受程度。
三、结语
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响应国家“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我国本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科学思考:教育设计优化思考、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思考、思政教育评价体制改革思考。培养全面人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国教育人员应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改革、发展问题有着更加明确的认知,进而做到更具针对性及前瞻性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