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政教学管理方向思考
2018-11-14■/
■/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一、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各高校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
现如今随着社会各种文化的相互冲击,许多高校学生的思想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变得更加开放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不良文化的侵蚀,产生了许多高校的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我心态的遗失、弱化整个民族的向心力等现象,而思政教育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人的正确发展,同事时也有益于推动着一个国家的前进和稳定,另也是形成各高校学生保持民族精神的关键基础。
(二)有益于塑造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人才
从文化的方向为出发点来看,全国各个高校校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继承的内核,或者说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化的核心场所,更应是教育各个院校文化内核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发源地。所以,高效的思政教育有益于塑造全面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完善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前问题
(一)思政教学理念亟待创新
尽管大多数的思政课教育者都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但仍旧免不了教师以传统的灌输式说教为主体,这就局限于教师就理论而谈理论,不能很好的利用热点、时点问题结合专业实际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导致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创新教学理念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思政教学这门课程,促进对他的学习热情。
(二)思政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高校的一线思政老师大多任课班级较多,涉及专业较广,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虽然一些教师尝试利用一些新的信息化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但是收效甚微,使得许多学生只知道纸上谈兵,却缺乏真正的实践操作,思政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也就导致了教学质量效果难尽人意。
(三)思政管理具有强制性
适度的强制性的管理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思政学习的主动性,然而,过犹不及,然而强制性的管理出现在不少高校中,使学生产生压力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等现象,对学生来说,学校把课程安排非常死,理论课程安排得很满,而学生个人时间就很少了,无法满足自主学习的要求,这样的结果则是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僵硬的知识,却缺乏基本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也培养不起来,做不到学以致用。
三、政治教育管理的改正策略
(一)教育方式的改观
根据最近在全国各个院校展开的调查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众多的大学思政教育无法满足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实现完全的改进,因此,大学要完善中国优良传统资源放进教材、加入课堂教学、建立完整的培养体系和方案,来完成促进各个高校学生传统良好道德和素质方面的提升;要持续研究课题的可行性与精神意义相补充的方案,大学教师要提高和增加对大学生调查报告的分析和研究,要完成依靠调查报告的写作来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动手能力,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
(二)教学理念的创新
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才能确实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以此更好的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本旨,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创新教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加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应利用新媒体等工具多途径的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双创新,实现思政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教师素质的提升
在创新性时代,思政教师队伍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除了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境界以外,还需加强对新时代特征下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功的创新发展,并且还要具有清醒而正确的社会认识。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具有在一定的层面有着能提高和增进学生的个性和精神状态的健康成长的能力,必须将思政教育视为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来加以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的优化教学措施,要严于律己,不仅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更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促进思政教学更有质量的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模式,我先分析出分析出三个需要修正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正方法,实现了学校、学生、教师、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相结合,促进思政教学管理方向走向创新化与长远化,使思政教学在长期实践研究的曲折线路中获得突破发展。如此下去,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整体的效果和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