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特色

2018-11-14陈煜璐

戏剧之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用笔线条中国画

陈煜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家运用笔墨营造形象、传情达意。在几千年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派系风格,展现出时而惟妙惟肖,时而流畅洒脱的绘画形态。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在于画家对自然现象的感悟和人文道德的思考,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语言,线条之美就如同游云惊龙一般游荡在画面之上。

一、中国画的线条特色

线条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在绘画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深远的意境。中国画十分讲究用线,有人曾把中国画称为“线性艺术”。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画自诞生之初就与线条有着密切联系。新石器时期,彩陶十分流行,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典型代表,原始社会的人类运用线条勾勒出其造型轮廓,并逐步进行精细地刻画。到了殷商时代,青铜艺术由成熟发展至鼎盛,形成了繁缛华丽的纹饰线效果。随着刻画工艺的愈发精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一改昔日风貌,出现了较多具有生活气息的图案,线条更是呈现出一种流利挺拔、百转千回的姿态。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壶这件艺术品就颇具时代特色,做工精细、细条流畅、刚柔并济,将贵族演礼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同一时期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也明显受到了铭文线的影响,线条娟秀,一气呵成。到了汉代,绘画线条的驾驭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墓室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线条卷曲缭绕、繁而不乱的特点,更鲜明地体现出升仙的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画面中的线条如同春蚕吐丝般灵动优雅。他根据画面呈现物体的不同,总结出线条不同的走势与提案,如针对人物描法的十八描,就包括高古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在山水画中同样包含几十种不同风格的皴法,如披麻皴、斧头皴、云头皴、乱麻皴、雨点皴等。直至隋唐时期,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美术开始向外传播,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其他民族的有益因素,从而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山水、花鸟、人物三种题材独立成科,将绘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道释人物画、仕女画、金碧山水、“破墨”山水等画法在画坛上相继涌现,彰显出美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画圣吴道子是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善于融合外来文化,在传统绘画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周家样”。在《八十七神仙卷》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吴道子对线条独到的驾驭能力。他对高古游丝描进行了改进,行笔颇具力量、张力与节奏感,呈现出洒脱飘逸的形态,故而被称之为“吴带当风”。“莼菜条”的用笔技法被后世许多画家借鉴学习,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形式美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条艺术也越发成熟,成为画家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心境的重要造型手段。

中国绘画的线条用笔与书法行笔两者颇有渊源。元代赵孟頫曾在《秀石疏林图》的题跋中写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书法和绘画都属视觉空间艺术,需借助笔墨表现画家的气韵、风度与情感。无论是隶书、楷书还是行草、篆书,书法始终不能脱离线条而存在,在起笔、行笔、收笔中可见字的筋骨与气脉。书法创作中字体间的间架结构与画家所强调的骨法用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倘若画家只重视绘画技巧而忽视书法用笔的方法与力度,就会逐渐沦为肤浅的、华而不实的虚无主义,这与精湛技艺的工匠将没有区别。画家只有在绘画创作中细细斟酌墨色的干湿浓淡、行笔的轻重缓急、线条的顿挫转折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如著名画家吴昌硕就是“以书入画”的践行者,他十分擅长篆书,尤其对石鼓文最为精通。他在绘画创作中融入了书法用笔的力度,使整体的画风更偏向于雄厚、苍劲,画面的布局也别出心裁,巧夺天工。

二、中国画线条的审美趣味

中国画的线条艺术与西方绘画有明显区别。西方绘画强调在写实能力的基础上对块面结构、明暗光影的塑造。绘画线条从属于物体的整体结构,突出立体感、纵深感和空间感。倘若线条脱离了物体的形态和结构,那么线条自身将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反而观之,在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中,线条的作用远远不止于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它早已与画面融为一体,成为画家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思想意志的重要手段。它是画家对客观主体的抽象概括和理解,凝聚着画家的主观情感。因此,中国画的线条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取向。

三、中国画线条的韵律美与力度美

中国画的线条之美在于画家的别出心裁、巧心匠制。中国画线条的走向强调“笔断意连”“意到笔不到”,线条的停顿与连接在画面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美。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到“张、吴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在张彦远的笔下吴道子和张僧繇对线条的把握也颇具一番风味,即便在笔墨未能触及的画面空白处,也能感受到精巧的构思,真正达到了中国画“计白当黑”的画面效果与意蕴。王献之《中秋贴》被世人称为“一笔书”之祖,其笔法畅快淋漓令人叹为观止;陆探微的“一笔画”并非在整幅画面上只凭一笔作画就能穷尽所有的画面形象,而是画家以情感、意境为主导,将作品视为一个统一整体,即便有千万线条,也相互呼应、散而不乱、气脉贯通。

民间自古流传“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线条的力量感与生动性。画家运笔时要注意线条笔法的变化,将干湿浓淡、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统一于线条的笔势中。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骨法用笔”作为品评绘画的重要标准之一,用笔的力度同样也是体现画面美感的重要方面。线条被画家赋予了灵性与生命力,它生动地诠释了画家的艺术修养与人文情操,是画家综合素养的客观体现。北宋李公麟的白描传世之作《五马图》,以灵动飘逸而又富有力量感的线描表现出五马的神态与状貌。其博大精深的艺术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他艺术创作大有帮助。任伯年创作人物画擅长使用钉头鼠尾描的绘画方式,用笔方折顿挫极有力度,起笔时顿笔,收笔时渐渐抬起,并对长线条有着极高的驾驭能力,用笔强有力度,每一根线条都不多余,每一组线条的编排都有其寓意。在中华浩瀚的美术世界,这样的作品层出不穷,它们都彰显着线条对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与表现力。

线条是艺术形式美的重要表现方式,它凝聚着画家对自然万物的审美认识与理解。线条艺术是中华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要不断发扬光大。同时,在崭新的新时代下,线条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蓬勃发展,赋予其多样性。画家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将不同创作主题、不同艺术构思的绘画作品与复杂多样的线条风格相互排列组合,不断探索出新的艺术样式,以丰富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形式。将中国画的写意性与现代造型和谐统一起来,汲取中西绘画之长,突破笔墨语言的教条化和程式化,创作出更富有文化意韵的艺术作品。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黄华明.中国画线条艺术阐释[J].艺术教育 ,2005(3):26-27.

[6]陶琳娜.论中国画的线条美[J].装饰,2005(7):77.

猜你喜欢

用笔线条中国画
找不同
中国画
线条之美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