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的教化之观

2018-11-14王琳深香港教育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夫子教化圣人

■王琳深/香港教育大学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辞世,其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鲍鹏山在《孔子传》行将收笔时将其比喻为“千秋木铎”,并以夫子“自道”的口吻对“无道也久”的社会发出预言:“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蕅益大师在《论语点睛》中提到“终身定评,千古知己,夫子真万古木铎也”。这是对孔子一生的至高评价,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为接下来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孔子的精神就是先王之道,将古圣贤的仁义道德传承至今,这精神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郑玄注此句云:“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木舌。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说明木铎是一种铃铛,古代凡是要发号施令时一定击打木铎来聚集天下人,是他们能清楚的听到号令。金口木舌,外面是金属做的,铃舌是用木头制成的,摇起来很响亮,这叫木铎。在宣布政教法令时使用木铎,打仗时则使用金铎。

由于古代时期各地方官员都用木铎来警示听众,宣告事宜所以人们慢慢的将它赋予了神圣的含义,比如把木铎看作宣扬上天旨意、权威学说的圣人。

《论语·八佾》载:“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当时孔子在鲁国辞掉官位,周游列国,到了卫国的仪地这里,当时他自己没有官职,是一位平民,没有人任用他。而他志向是宣传圣人之道,当时真是有一点落魄潦倒的样子,好像是天之将丧斯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在与孔夫子见面后对孔夫子进行预言,说天下不能永远无道,现在天下已经无道很久了,上天将会把夫子做为木铎,这个铃铛摇起来,使孔子能够将圣贤之道传于天下。仪封人在这里认为圣人之道是不会消亡的。之所以说圣道不会消亡是因为圣人之道即是孔子真情的流露,是人性最自然最善的那部分,人生来本就有那一部分。圣人将自己的人性之善仁爱之心呈现出来,而平民百姓并没有发现自己本就具有的性情。虽说没发现,但是并不代表缺失,因为有圣人教学,所以百姓的思想也将会得到开发,而当大家的善念及仁爱之心都流动在社会之间时,圣人之道就被天下所拥有,所以说圣人之道时不会消亡的。

《周礼·地官·乡师》载:“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铎徇以市、朝。”《周礼》中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由《周礼》一书中对“木铎”一词的记载来看,“木铎”的教化思想在古代礼法、礼仪中都有很高的推崇,古代国家多用“木铎”来教化天下,制作礼法。

“木铎”从仪封人的口中传承出圣人,虽然两人在屋内所谈的内容没人知道,但是从封人出来后说的话来看,孔子对他的启发很大,对他的世界观冲击也很大,所以他才会预言孔子将为天下人的老师,开创教育的先河。由此以后的木铎成为了教育与神圣的代名词,他想表达孔子将会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在经历苦难之后成为圣人,流传后世。

夫子一生做就是教育,将先王之道传下来。夫子可谓是集大成者,把古圣先王的这些道德仁义的教诲系统的讲述,撰写出来。夫子也著述,但是更多的是教学,他的这些教诲由弟子们记载下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像四书五经,这都是孔子精神的记载,也是先王之道记载下来,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根本,也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文的根本。所以这位封人所说的天以夫子为木铎,可谓是至理名言,夫子真正是万古木铎。

《朱子集注》当中提到,「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这是解释仪封人为什么说这一番话,告诉孔子弟子说,何必忧患夫子圣人之道将要丧亡?天下没有道德礼法已经很久了,上天之所以这么对待孔子,就是希望孔子可以作为“木铎”来教化世人,传颂圣德。

朱子的意思是「乱极当治」,当天下已经乱做一团时上天就会排出一位圣人对世人进行教化,称之为「得位设教」,得位就是他能够发挥他的才能。孔子一生都不被君王重用,因为他的仁道注意与当时各个想要扩张国土的君主并不同路。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教学和写作的时间就变得多了起来。他的才华充分发挥著书与教化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上。他的教育模式为中国的教育设定了一个标准,所以孔子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

“木铎传教”在清朝受到统治者的推崇,随后大范围推广,地方官员在属地宣扬,皇帝和朝臣在早朝中谈论,朝廷和民间都在进行“木铎传教”。传承这孔夫子的意,“木铎”终于成功的对社会进行了一次教化运动,试图将皇帝的意志和要求变为每个平民日常行为的准则,从而是儒家思想从上到下不断发展,借助君王的权威,儒学深入人心,并延续后世,在国民的精神世界中,打上了儒家仁德思想的烙印。

宋人王十朋:“吾夫子以天纵将圣,生于晚周之鲁。木铎之教,止行乎洙泗三千之徒。”从此可看出后世对孔子的“木铎”精神赞扬和继承,大家都想亲自去聆听一下孔子的教诲。现在的我们需要去探寻,历经千年的文化洗礼这“木铎”的教化是怎么样一路走来的。在这一路的风雨中,孔子的形象曾被破坏,被诋毁, 但终将神圣的精神传扬后世。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教育的开创者孔子就是我们的祖师爷。我们需要将“木铎”的圣火继续传扬。

猜你喜欢

夫子教化圣人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秋夜
官场圣人范仲淹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官场圣人范仲淹
夫子亦“愚”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不以己善示人
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