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失Z城》看好莱坞冒险片的反类型特征与冒险精神的表达
2018-11-14陆天怡
陆天怡,徐 明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9)
一、视听语言层面
(一)好莱坞冒险片视觉奇观的打造
南京大学学者周宪教授曾指出“奇观就是指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影像和画面,或者借助各种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两个世纪以来,“黄金城”一直是西方人眼中神秘、猎奇的地方。从以往的很多西方的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如同样是“黄金城”背景,开启冒险片新纪元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系列充满很多奇观画面。从这以后,冒险电影都承袭着这一特征,致力于打造视觉奇观。尤其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出现并发展后,美国的动作冒险电影就以迅猛的势头成为主力,个中原因也与视觉特效的制造有直接关系。
(二)《迷失Z城》对视觉奇观的消解
2017年6月2日上映的《迷失Z城》,以沉稳大气的影像风格,古典式的视听风格对好莱坞冒险片类型做了一次很好的颠覆反类型尝试。电影根据美国作家大卫·格恩的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故事基于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福赛特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探险家福斯特(查理·汉纳姆饰)冒险进入亚马逊丛林寻找一个古老文明,希望做出史上最重大发现之一。经历几次失败后,他同儿子等人启程,深入亚马逊决心证明这个古老的、被他称作“Z城”的文明古城是存在的,最后他们在探险的过程中销声匿迹。本片没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视觉特效奇观,恰恰相反,是去奇观化,甚至是反类型的。它关注的不是彼岸的视觉奇观而是在于冒险精神本身。
1.细节呈现。本片对丛林奇观化展示是非常克制的,可能也是大众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例如丛林中的豹子总共出现不到五秒,还有食人鱼、食人部落也是一笔带过,印第安部落只出现了几个镜头。主角福斯特几次都是刚刚熟悉环境或者是接近疑似的“黄金城”时都因为各种问题离开。这种克制的拍摄方法,更能让观众理解主角,带入主角的视角,期待跟随主角去往丛林。
本片的制作精良,在服化道方面,就能体现出本片时间跨度之大。从一战前到二战前,片中主角妻子的服装从一开始的维多利亚风格变化成二战前军装风格。以及随着时间变化,主角妻子的发型和发色都有改变;还有福斯特参加一战时穿着的英国军装手臂处的透气孔、使用的手枪等等细节展现了时代的变化。
2.画面表达。本片的摄影师是达吕斯·康第,他曾经拍摄过多部知名影片,多次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如《七宗罪》、《午夜巴黎》等。《迷失Z城》的影像风格古典大气,如影片中的烛火光、室内灯光、进入丛林后的火把这些光既经过处理看上去却又自然别致。最后男主角和他儿子被印第安人抬走的那段,透过大气呈现出“之”字形;男主角昏迷那段,脑海中幻想出英国家中光透过窗户射进来梦见妻子坐在窗户旁边,参加家庭宴会,透过屋外的黄昏时分的光效果呈现出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都带有魔幻影像色彩。并且影片很好地将两个时空英国家与丛林的摄影基调融合统一;在影片后半段主角英国的家中壁纸和桌上的台灯都是丛林风格的与后面男主角进入丛林的火把光形成呼应。
本片多次使用明暗对照法表现出影片中主角探险过程中丛林的神秘主义以及战场上的消极氛围。例如在主角用书挡箭那段,男主角脑海中出现的闪回,短暂性剪辑表现出类似于塔可夫斯基似的时空穿越。在几次濒临死亡的经历过后,男主角最后一次探险踏上火车,先是展现了车跟站台划过的画面,然后直接剪辑到家里妻子在卧室里的一个推轨镜头,将火车站台和主角的家交叉剪辑,将男主角与妻子之间的相互思念之情表达了出来。
3.音乐方面。本片的配乐与整部电影基调相符,呈现出沉稳大气的古典主义气息,例如影片中开头男主角和妻子参加宴会时,选用了很多古典音乐,有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曲和小提琴曲,流露出英国贵族上流社会的高雅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展现惊险的场面时,配乐的气氛渲染是不可缺少的,恢弘的管乐配合沉重的鼓点,将观众一步步拉进诡秘莫测的亚马逊雨林。
二、叙事方式层面
(一)传统好莱坞科幻片的模式化叙事
《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一书中提出:“类型电影根本的特征是情节的模式化和叙事策略的定型化。”动作冒险片作为好莱坞的经典类型之一,在叙事层面上也遵循着特有的一套成熟的运作系统和情节架构方式,这些类型叙事策略在好莱坞经典时期就已经形成。21世纪的好莱坞动作冒险大片也基本沿用了类型片的叙事策略,背景设定、故事架构、线索铺展、人物谱系等元素的展现都遵循着类型化的程式。
(二)《迷失Z城》的创新叙事
1.情节设置。从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系列开始就有了突破,情节上设置麦格芬,“麦格芬”是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即兴捏造的一个词语,它表示一个话题或一个简单的情节和意念,并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悬念和情节。这个“麦格芬”虽然根本不存在抑或没有任何含义,却作为关键的元素推动着整个故事中一系列事件、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并营造出种种悬念,或者使整个故事本身呈现出另外的含义。例如《印第安那·琼斯》系列电影中的圣杯就为麦格芬。
然而本片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彻底,区别于《夺宝奇兵》系列和《金刚》(2005年版)等,在情节设置上不仅没有设置麦格芬,而且将影片的重心重点从奇观化的展现神秘丛林转移到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刻画上,本片主要讲述主角准备探险和在探险的路上,重点在刻画人物而不在情节、结果而在于探险的过程。所以为了铺垫大量的细节,一度影片的叙事节奏比较慢,这也是为什么本片票房低、不讨普通观众的喜欢了。
2.人物塑造。不仅男主角包括片中配角如家人、对手、伙伴等都有很清晰的成长过程和完整人物弧光的展现,他们和男主角之间的关系也是有变化的。“人物弧光”就是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者变化,无论是变好或变坏。它具备隐蔽性、动态性、对抗性和渐进性等特点。以片中的男主角福斯特(查理·汉纳姆)为例,他一开始为了功名利禄去探险,期间遇到危险而害怕甚至不敢看家人的信件,至后来为了冒险精神主动寻求资助几次去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城”,最后为了寻找“黄金城”带上儿子失踪。与妻子的关系是从一开始的担心,到后面支持男主角,最后为了男主和儿子一直不放弃寻找。与大儿子的关系,从一开始男主角错过儿子的成长变得疏离,到后面对父亲行为、价值观的不理解和矛盾心情,直至最后被父辈价值观征服与父亲一起上路,最后结局却是父子俩一起探险赴死。
从人设上也是区别于之前的电影具有反类型特征的,首先是男主角人设上的反类型,如果是在一般冒险片中主人公要成为一名探险英雄需要克服的是周围的环境,他所要坚持的是梦想或理想。但本片将所有的笔墨都用来刻画男主角在现实中压抑自己内心对探险的狂热。其中包括上述讲到的所有和妻子以及儿子等情感牵绊都是他狂热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不同于以往类型片中将主角塑造成一个终极孤独的、与世道格格不入的悲情刻板形象。片中的男主儿子最后和男主一起上路了,可以看出本片并不是想讲述男主角不为世道所容,而是通过男主角这个角色表现出这一个崇尚冒险精神的世界,只是主人公更加突出而已,而主角又在某种程度上牵引着这个世道,改变着这个世界,让冒险精神继续传扬下去,这在以往的同类型作品中很少见,让人很出乎意料。
在一个极端条件下,才能将个人最本质的东西激发出来,男主角如此、反派也如此。反派角色一开始他出发前的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极端环境下,在跟随主角冒险的路上遇到危险后表现出来如此的懦弱、无能。但是在他经历几次失败后还是选择上路去探险,还是以冒险精神为最高荣耀的,这是他的价值观体现,而不是过去冒险片中为了追求金钱、权力等其他利益的反派人物设定,在人设上与传统类型片相比有所不同。
这些人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例如男二亨利·克斯汀(罗伯特·帕丁森饰),从一开始出场展现出自己熟练的探险技能。看似不顾一切,最后出人意料的是拒绝最后一次和男主角还有他儿子们上路探险。仔细回想一下细节他这个人物动机都是合理的,比如一开始不显露自己身手,来试探男主角的为人,是否值得信任;在一战战场上,面对敌方毒气攻击,他第一个拿出防毒面具等。再联想到他没有家人,就能明白此人之前行事作风的动机,又能解释他最后离开的原因。一系列都说明他其实是一个非常谨慎、做事缜密的一个人。又和男主角形成对比,可以看出真正有冒险精神、为之疯狂着迷的是男主角。
3.影片叙事存在的不足。虽然这些剧情上的细节都让影片更有质感人物更丰满,但还是有些碍于篇幅时长细节铺垫不够的地方。比如说还有男主角“六出祁山”式的探险,每次出发都比前一次意志更坚定,但最后未获得成功。有几次几乎接近主角想要探险的目的地了,却因为粮食不够等很牵强的原因选择离开,没有做到穷尽主角所有的智慧和尝试所有可能性就直接放弃了,在逻辑上有点说不过去。还有男主对奴隶态度友好、在遇到印第安部落时区别于周围普通人用手帕示好表示出亲近。男主角离开大陆在探险过程中,他一整套的反殖民和非西方主义的视角的价值观怎么形成的呢?虽然影片中提过主人公以前去过北洲和印度驻扎过,有过进入异种文明的经历,知道如何和不同文明的人群相处。但是到底什么促使主人公和其他人一到丛林就表现不同呢?这些都没有说得很清楚,这便与之前的一部史诗片《与狼共舞》中讲述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大量细节铺垫形成很好的对比反衬,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本片时长限制导致大量细节无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