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市现实题材剧看教育焦虑及其社会责任
——以《虎妈猫爸》《小别离》为例
2018-11-14朱梦
朱 梦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当今电视荧屏中,一部电视剧的流行与热播,恰恰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道德诉求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近几年都市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开始涉猎教育话题,并在观众中掀起了讨论风潮。何为现实题材?泛指以当下普通大众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为蓝本,讲述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贴近生活,深入社会,展现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生存本相、情感需求与精神状态。都市现实题材剧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内容一般聚焦社会热点话题,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使其发人深省。本文以《虎妈猫爸》和《小别离》为介入点,从这两部剧出发分析与探讨教育话题。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冲突
(一)从《虎妈猫爸》角色中看教育冲突。“虎妈”是典型的“精英式教育”,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发现女儿比同龄人“弱智”的时候,立即决定将孩子从爷爷奶奶家接回来自己带,每天给女儿布置各种类型的作业。为了让她上重点小学,将自己的洋房卖掉高价买入学区房,并且推迟一年上小学。“猫爸”走温柔型路线,是“放羊式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但有时候也会过于没有原则,为了帮女儿“偷懒”“欺骗”妈妈。
(二)从《小别离》家庭中看教育焦虑。《小别离》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围绕自己孩子升学或出国留学与否展开的家庭战争和冲突,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两个家庭。城市中产家庭妈妈对女儿朵朵的成绩分外敏感,一切影响朵朵学习的事情都要靠边站。在笔者看来,妈妈似乎将朵朵看成了自己的所属物,女儿一切都要听从她的。爸爸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他会和孩子沟通,与其做朋友。妈妈担心女儿考不上重点高中,就提出了想让朵朵出国留学的想法,这样也可以减少女儿升学的压力,后来听说上司的女儿在外留学学饱受欺凌患上精神病又推翻了这一想法。
小康之家的琴琴成绩优秀,留在国内考上重点高中也很有把握,但妈妈吴佳妮为了女儿有个更好的前途,强烈希望琴琴可以出国留学,在没有征询琴琴意见的情况下,已经在为了她能出国做准备。受经济影响吴佳妮前后想出了三种方法解决琴琴出国留学问题,但这些想法在爸爸与女儿的强烈反对和斗争中以失败告终,琴琴最终如愿留在国内并考上了重点高中。
二、父母教育焦虑原因
(一)父母成长价值观不同。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做出判断并指导个体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人在做活动选择时总会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对事物所做出的选择是由个体的价值观决定的。虎妈和猫爸之间出现教育分歧的最大原因就是两人因成长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价值观。“虎妈”毕胜男出生在农村,从小就被父亲严格管教,她坚信农村的孩子只有通过学习和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在城市立足,享受到城市生活。再加上工作环境和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与相互比较,更加坚定拥有“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而猫爸是在北京城长大的,家境小康,从小的生活就比较安逸,工作又是游戏设计开发师,读书、毕业、工作一直顺风顺水,对于“竞争”这个词没有切身体验。这些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之间关于教育的价值观不相同,所以对于孩子教育的分歧也越来越大,相比于温顺的爸爸,妈妈毕胜男以自己偏执的教育观念束缚孩子,对女儿学习择学表现出更强烈的教育焦虑。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教育肯定也会持有分歧,价值观的不同使他们对于教育的感知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和毕胜男一样有相似成长经历的妈妈们而言,她们会更容易产生“教育焦虑症”。
(二)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源的总和,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普遍来说,某地方学校总量很多,但是好的学校很少,师资分布严重不均,教学水平存在差距,学校也被分为名校、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不同等级。现在的家长们都崇尚“名校名师”,普遍认为只要孩子进了好的学校,自然就能学习成绩好,于是有了“升学难”等问题。“如果读不了一个好的小学就升入不了一个好的初中,如果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重点高中,没有重点高中将来就不能考取一所好的大学,考不了好大学……”这样的“成才”逻辑使得焦虑的家长们为了上一所名校,一方面家长买学区房,买名校名额,甚至推迟孩子上学;另一方面,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虎妈猫爸》中毕胜男卖掉洋房购入简陋学区房就只为了读一所重点小学,《小别离》中朵朵妈妈担心女儿考不上重点高中想让她出国留学,这些剧情都传达出了“上一所重点学校很难”的讯息,这种资源的不平衡就间接滋生了家长们“争夺起跑线”,从而引发教育焦虑。
(三)教育机构制造泡沫。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下的教育资源已是很丰富,但是现在的教育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近年来,各种大小教育培训机构拔地而起,教育市场发展呈旺盛发展趋势,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 1.8亿人,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由此可见教育行业正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但这也带来了行业内的不良发展。一些培训机构通过煽动性的文章、名校案例、伪成功说教夸大宣传,刺激着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心,引起他们对升学的的恐慌,帮助他们制造教育焦虑,从而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是一个儿童营养品的广告语,现在却让一些教育机构们拿来当宣传标语忽悠焦虑的家长们,家长们为了避免输在“起跑线”便会投入大量金钱与时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付出没有在孩子成绩上得到回报时,他们便会焦虑不已。
三、都市现实题材剧有关“家庭教育”
(一)都市现实题材剧应传达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虎妈猫爸》和《小别离》中的家庭都以教育焦虑得到缓解为结束,家长放弃了专权,孩子有了自由选择权后开开心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这仅仅只是影视剧中的结尾,和生活有相同但也有不同。剧中的孩子教育问题几乎在中国的每个家庭中都有出现,教育焦虑问题也确实存在,各种竞赛班、补习班的招生永远满额,孩子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习,这些家庭的结局总是不同的,有幸福有欢笑有泪水也有痛苦。影视剧通过这些家庭相似的生活状况,但总是以幸福快乐来结局,初衷是想通过有共鸣的教育事件来获得公众的关注,给予家长一个警醒,让众多不同家庭的家长在典型的影视素材中进行反思,思考对于孩子的教育到底该如何展开。也是希望家长摆脱这种教育焦虑,避免高压式灌输,给孩子的教育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都市现实题材剧在传递价值观过程中要明确社会责任。电视剧因其大众文化的定位,是进行社会责任教化的首选载体,创作一部现实题材的影视剧,要明确这类题材的责任,它既不是为了达成社会热点的“顺风车”来博眼球,也不仅仅和其他影视剧一样丰富和娱乐群众的文化生活,它最终的责任是能给观众带来生活启发。它更像是一个教育类、指导类的节目,观者是有可能参考或模仿其中的剧情细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所以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做好一个引导者。它要借助视听优势,示范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三)都市现实题材剧如何更好地起到社会教育意义
1.题材适时性。首先影视剧的题材要具有适时性,适时性是指其所选题材必须符合时下社会上人们普遍关注的心理。本文所列的两部剧的共同题材是教育,这个话题是能够聚焦目光的,因为教育几乎是每个中国家庭都要或正在面临的,它是受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能够引发观众参与讨论并进行反省与深思。“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古话在父母关心子女教育问题上得以充分体现,例如《虎妈猫爸》中的学区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其上重点小学,从父母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这是无法否定的。受众能从剧情中得到思考,那它就是有意义的。
2.细节真实。套用一句网络用语,“剧情细节要走心”,这样电视剧才能直触观众心灵。在《小别离》中吴佳妮知道好友文洁要送女儿朵朵出国上高中,也立马产生了送琴琴出国留学的念头。在笔者看来这一做法其实就是有种攀比心理在里面,“攀比”心态在现实中也是比比皆是,小到攀比别人家孩子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大到子女娶亲生子问题。同样在《虎妈猫爸》中的一个细节也说出了家长的无奈与辛酸,毕胜男想让女儿读重点小学就走了各种关系,在久不联系的老同学面前放低自己就为了争取一个名额。还有一些学校领导在招生期间“消失”联系不到人,看到剧情可能会觉得好笑,但这就是现实。这些细节生动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和状态,将家长的焦虑表达出来,
四、结语
教育一直是学生家长们永恒的话题,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的混合使家长们得了集体焦虑症,关于“教育”题材的影视剧在上演剧情的同时,应明确并承担起“模板”责任。更重要的是,通过剧中人物思想的冲突和矛盾,给观众以启迪,对剧中人物的身影引发共鸣,从而更多思考,帮助家长们缓解教育焦虑症,走出“沉重的‘起跑线’,速成的‘小超人’”这个非正常的教育怪圈。
注释:
①陈祯.电视剧热播的根本原因分析[J].视听,2012,(06):22-23.
②杜晶琦.国产现实题材热播电视剧分析[D].河北大学,2014.
③余榴艳.电视剧是社会责任教化的首选载体[J].新闻爱好者,201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