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人文情怀
2018-11-14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检察院
■夏 冲/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检察院
人文关怀是指能够平等的看待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充分关注对人的尊重与理解。《平凡的世界》一书中路遥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对小说中的人物描绘中对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能够表现的很透彻,通篇小说没有一个对立面的人物,充分表现出路遥对于人性价值的远见,能够正确全面的认识对待每一个人,与此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人文主义的重视。
一、《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及内容概况
作者路遥出生于位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的陕北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陕北自古就是依靠自然生存的,相对较为封闭落后,就是在这样一个山区里有着一个热爱文学又对自己的家乡故土有着浓厚的感情的知识分子用平凡的人生书写与众不同的华章。《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于1975年开始创作,于1988年完稿的一部作品。本部小说以当时中国十余年的社会发展为创作背景,在这一时期是各种文学思想风起云涌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非常落伍的,而路遥始终坚持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落后封闭的陕北小村庄展开故事情节,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在当时经历的各种困难,以及他们面对困难勇敢的寻找出路,拯救人生漫漫之路。这部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等贫苦青年的描写,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构成当时中国社会普通人生活两极的经历,对书中主人公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心以及对普通百姓选择各种生活方式的理解与认可,传达出浓浓的人文情怀。
二、《平凡的世界》中人文关怀的表现
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挑战自我、用于同命运作斗争的青年。孙少平虽然出身于贫苦的农村,而且经常会遭受忍饥挨饿的困境,学习环境也是相当的艰苦,但是这一切外在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构成阻碍孙少平努力前进的理由。他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眼光和见识,但是他又是矛盾的,他似乎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现实的处境与自己所想要彼及的梦想是遥不可及的,他在纠结,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年轻的哥哥少安已经为了整个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求学之路,而他却有机会行走在漫漫求学之路上,而且家里人都很支持他,同时他幸运到遇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田晓霞,在田晓霞的一次次鼓励支持下,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进的信心。各种机遇的到来似乎都在促使他走向成功,但是似乎有时候命运并不会那么的一帆风顺,正当他人生稍有起步,和初恋田晓霞的关系也有所发展时,一次意外田晓霞的离开又让他备受打击,在矿难中又毁容,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玩弄,孙少平毅然勇敢的面对,完成人生由平凡向伟大的转变。通过对孙少平这个形象的塑造,将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一代勇敢的少年凭借坚强的意志战胜屈辱,战胜命运的不屈精神。
小说中的孙少安虽然说有读书的机会但是依然选择了做农民,而且遇到了陪伴他度过穷苦少年的润叶和帮扶他经历艰难创业历程的秀莲,虽是平凡的农民但是依旧光鲜亮丽;从小就听话懂事的孙香兰是一个不服输,坚强的小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大学并收获自己人生的幸福,她的人生可以说是最让人羡慕的;小说中的郝红梅这个角色似乎看上去是一个消极的形象,又是地主家的家庭背景,她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种种行为都让人对他产生一定的厌恶不满,但是最后的她经过生活的洗礼,保留了那份最单纯的善良,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孙少安、孙香兰、郝红梅等这些主人公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荣华富贵,认真看自己,其实自己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仔细观察作者路遥笔下的这些人物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闪光点。
在这样一个充满喧嚣和道德危机的时代,这些平凡而普通的青年还能够始终怀揣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勇往直前,他始终让我们明白,尽管命运会有不公,人生道路上会有你想不道德坎坷,但是只要你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永不放弃,你总会与一天成功的。时刻要相信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只要你能够坚强的找到那扇窗户,平凡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同时也要关注人性的光辉,相信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论贫穷富贵、不论善恶丑美都有他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
三、结语
在路遥笔下的《平凡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路遥淳朴的农民气息同时又隐含着高尚的情操,在那样一个对人格不重视的时代,路遥始终能以他质朴的眼光看到身边人性的美,并极力向周围的人甚至后人传递最高尚的人文关怀,以填充人们被残酷的现实逼迫无奈的处境,通过发现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为自己的梦想追求不懈的奋斗。
[1]刘晓宇.孤独的引路人与最后的守护者——以“青年问题”为中心考察路遥的“恰科夫斯基影响”[J].当代作家评论 ,2017(01):135~144.
[2]姬娜.论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地域文化内涵[D].西安:西北大学,2013.
[3]胡冠男.“平凡”“人生”中的遗忘和重塑—路遥接受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