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我的嫂
2018-11-14■
■
高考结束,夕阳下学生们背起行囊在余辉中渐行渐远,同学情深,师恩更难忘,我情不自禁忆起了我的老师我的嫂。
嫂子来我家时我还没上小学,烙在记忆深处的印象是长长的马尾辫、肤如凝脂,语音清脆,笑容可掬,神似李春波传唱大江南北的“小芳”形象。也是我们村少有的读书女子。没过多久,嫂子的身影便出现在我们山里最有文化的地方——村办小学。我也藉此常常随嫂子到学校去调皮捣蛋一番。偶尔还能听到嫂子或其他老师讲些“孔融让梨”、“精忠报国”、“孟母三迁”、“伤仲永”等“三味书屋”般的故事,但却不曾听闻美女蛇之类的鬼怪。也许正是从小受嫂子的影响,让稚气的我无形中接近了文学。
随着求学的步伐,我迈进了嫂子的课堂,嫂子漂亮的容颜,婀娜的身姿,灵动的马尾辫,甜美的声音,教字读句的抑扬顿挫,课间“咿呀”的歌唱,逗得同学们都此起彼伏地东施效颦起来。嫂子已毫无争议的成了同学们心中的女神,我也因为老师是我嫂而沾沾自喜。
读书总是要有成绩的,随着年级的上升,渐渐地我便与嫂子有了隔膜。
每逢检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诗词背诵、默写时,必定是我被老师第一个检查,没过关还要享受“戒尺”的惩罚。虽然嫂子每每都把戒尺举得很高,落掌很轻,但她只对我这般特别的“戒尺照顾”,其他同学是不曾挨到“戒尺”招待的,那种同学们面前一点面子都没有的“照顾”,很让我消受了被嘲讽的“好滋味”。还有作业批改总是我的批红繁密,办公室谈话也都是我的责备较多,那个年代特有的帮农活动,也是我的任务最多……最让我心里难受的是,学校、家里我与嫂子都是同行,让我在嫂子面前成了透明人,自然也就不能有自己的一点点小九九了。虽然娘少有对我管束,但我逃课去河里捉鱼,林场偷栗子,玩游戏扯破了裤子等“坏事”,母亲总还是要惩罚的。每每受罚嫂子只是摸摸我的头,并不为我开脱,渐渐的我也就对嫂子心存埋怨。那种埋怨全然淹没了嫂子辅导、督促我作文获奖,数学获奖后喜悦的感激,心里还时时、处处提防着“老师”,怕她成了娘的远程监控。那时有种深刻的感受:嫂子一认真,我就很伤心!
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后,嫂子还没有进教室,一位同学调皮的将门半掩,门头放上一根筷子,等嫂子推门进来,筷子正好打在她的马尾辫子上,同学们都憋着不笑,不曾想嫂子笑呵呵道:“呵,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啦!”渐渐地,同学们背后损老师的话语、恶作剧,我也就随之喏喏,甚至还曾暗地里讨厌过嫂子再摸我的头。
巴河的秋水静静地流淌,九曲十三弯地流向诗一般的远方。那个秋天,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这之后嫂子也随大哥进了城。我终是感觉到读书的自由惬意了,三月登白云山戏说风流好汉坡,九月捡枞树菇嬉笑青涩香樟之恋,夜访甘蔗园,智斗果园犬等课堂以外的趣事,是有嫂子随学所无法享受的精彩,至今仍是我如鲁迅笔下《社戏》中夜归的罗汉豆般香弥心田的记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伴凉风冬伴雪。初中的信天游式无拘无束,让我找到了成长的快乐。但事物总是辩证的,每每考试的不如意,受老师批评,同学嘲讽,不得不让人眷念起小学里获奖和赞誉的时光,嫂子的身影也就时常随景再现。中考后的我,伤仲永“泯然众人”式的惋惜,令我在山村成了话柄,少言憨厚的父亲夜里对我说,该给你添个蓝边碗了。这意味着我该是家里的劳力了。闷热得没有一丝风的暑假就这样,日出而作,月浮而息。孤寂的劳累之余,渐渐悟到了嫂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教益,悔恨自己当时不仅不理解,还曾暗讽嫂子迂。
八月的一个傍晚,我和娘扛着农具回家,发现嫂子回家来了,并且早早做好了晚饭。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喜悦地站在门口喊回了在打谷场忙碌的父亲。晚饭有了些轻松的氛围。饭后娘要我去洗碗,嫂子摸了摸我的头,便和娘聊着家常,隐约的听到嫂子说还要我读书,娘的叹息引出了嫂子的自责,嫂子还是曾经我的老师般赏识我,五味杂陈的愧疚全涌聚在我酸酸的鼻子里,那一刻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嫂子的好。两眼噙着的泪水早已融化了记忆深处的隔膜……只依稀记得嫂子转身回城时,习惯性的摸了摸我的头,是那般的温馨、优雅、亲切!
复读的一年里,嫂子明显回家频繁了,夜里嫂子查看完我的作业,仍如从前一样详尽评析,并写下真诚的鼓励。每次离开,她也仍如从前习惯性地摸摸我的头,这一度在我内心引起厌烦的动作,现在都在我的胸膛化为一股力量,让我下定决心战胜困难。还有几次,班主任说嫂子来学校了解了我的情况,并转交嫂子带给我的乡下所不能见到的物品。就这样寒暑易节,我终于在嫂子的关怀下,报读了离嫂子很近的师范学校。
城里的学习、生活新鲜而丰富多彩,但我却老喜欢往嫂子那儿跑,听她讲城里的人文风骨:杜牧贬居齐安郡,与民同乐,牧牛大别山,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旷世名篇;随她览胜学知:苏轼谪宅黄州府,力排民怨,横槊扬子江,赋诗“渺沧海之一粟,寄蜉蝣于天地”的千古绝唱;一蓑烟雨的东坡肉,寒食节里的快哉亭,落难巴河的伍子胥,一世枭雄的陈友谅,还有那禹王城遗址的千年古墓……这些包含文学、史记、为人处世,英雄胆略的天文地理,是我在课堂以外的收获。茶余饭后的那些察言观色、留心生活的常识,也让我体悟到嫂子对我向上向好的要求和引领。
记得有次晚饭吃牛肉炖萝卜,小侄子说牛肉好吃,我说萝卜好吃,嫂子就给我们讲起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事,于成龙离开黄州府还拎着萝卜“剥一厝吃一厝,又吃一厝剥一厝”的顺口溜,逗得我和小侄子人云亦云起来,侄子扮着鬼脸喊:“我也要吃萝卜……”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于成龙的刚正品质,也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了我的成长。与嫂子共度的每一天,都是一堂堂精彩的人生课堂,也正是嫂子的言传身教,让我作为优秀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
嫂子并没有因为我的成长忽视对我的引导,我成家立业的许多不曾谙世的道理和习俗,都是嫂子耐心细致地传授的。大到帮助我娶妻生子,小到烹羹熬汤,嫂子都亲临我们的“鸟巢”。记得妻子刚怀孕那会儿,嫂子常常搭车赶来住上一夜,总是欢喜地摸摸头祝福我,还教我要多关注家里的A、B、C,特别叮嘱我夜里不要睡太沉,最好半夜弄点汤食妻子吃,说怀孕的女人食量大,要多关心、关怀孕妇。妻子还笑呵呵地说不用那么紧张,但也仿佛拿到了一个叫唤我的圣旨。
最让我默默愧疚的是,嫂子知道了我们小俩口的七年之痒,摸了摸我的头,接走了妻子。不曾料想,两日后妻子一脸欢笑的回家了,宛若什么也没发生。直到今天,我们不曾再“痒”,嫂子也从沒和我再提及那次的“痒”。这样“润物细无声”的人生课堂,令人反省;也只有我的老师我的嫂能用这样懂我的方式给我解围了!
而今,嫂子届花甲,我也逾不惑之年。工作之余,常去与嫂子叙叙旧,嫂子依然优雅如师,虽然不再教我儿时的识字断句,但嫂子的举手投足都被我尊为典范。嫂子气色很好,只是腰疼症偶发,让人挂念在心。她总是教我以工作为重,不要老往她那儿跑,有哥退休了在家为伴就好。可我只要月余未往,心里就会有种无形的焦虑、失落,总想听听嫂子依然清脆的声音,朴实的话语,仿佛听了,工作、生活就更顺心顺意,也许这正是我不断努力前行的一种潜在力量吧!
嫂子曾是我课堂上有隔膜的老师,却更是我一生成长毫无隔膜的人生导师。嫂子作为我的老师,她不仅影响了我,还让我的侄子、儿子们规避了成长路上的许多曲折和不幸。嫂子身上的老师特有的勤劳俭朴、向上向善,已成为我们家族新时代的家风,激励着我们两代人,并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