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与普通话教学研究
——以新疆大学为例
2018-11-14■/
■/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新疆大学是新疆首所211大学,也是多民族学子聚集的综合性大学,据2011年的统计,当年新疆大学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总人数为18 857人,共有28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45.82%,各民族学生在此共同生活学习交流。在城市化、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何种语言作为族际交流语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调查对象背景情况
在新疆大学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调查地点为新疆大学三个校区,即:本部,南校区,北校区,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新疆大学哈萨克族学生的语言使用上。主要调查的对象来自采矿16-2、土木16-2、工商15-2、汉语言16-4、测绘16-2、民族学16-2、资源16-2、社会工作16-1、戏文15-1、经济学16-2、信息16-2、新闻16-2、市场营销15-2、机械16-5、新闻16-2、广电16-2、哈文学16-2、汉语言17-4等班级的哈萨克族学生,年龄分布区间为19-22岁。
二、调查问卷分析
此次对新疆大学的哈萨克族学生的调查分别从语言态度,语言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态度,或者甚至包括其他关于语言维护或语言规划的态度,在研究新疆大学哈萨克族学生语言态度时,对其母语的态度与国家通用语的态度进行了调查。
首先,在学习与掌握哈萨克语言的态度上,有65名学生认为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言很有用。其次,在国家通用语汉语的态度上,有67名学生认为学习与掌握国家通用语非常有用。
(二)语言能力
在对新疆大学哈萨克族学生的调查中,将其划分为三个群体:民考民,民考汉,双语人。并将这些群体语言能力划分为5个状态,状态一:熟悉应用语言文字。状态二:能使用到不熟练。状态三:能听懂但不能使用。状态四:只能听懂少数词句。状态五:完全不懂。
在对这三个群体进行语言的掌握与运用水平的调查时,53%的学生表示其母语水平优秀,并且能熟练的应用语文文字,其中民考民群体占多数。在问卷中发现,民考汉群体多数表示母语水平一般,能使用但不熟练。
三、影响哈萨克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原因分析
第一,教育因素。教育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在对新疆大学哈萨克族学生的访谈与调查中发现,其所受的教育形式会影响其母语与族际交流语的使用。民考汉,民考民,双语三个不同群体的语言能力、使用状况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其受教育类型不同。
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最后自然习得语言的第一学校,也是一种语言用于交际的最后场合。在调查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哈萨克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影响力时,一半以上的哈萨克族学生认为影响很大或有一定影响,并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关。
第三,社会语言环境因素。语言使用与环境密不可分。语言的传承与使用除了家庭因素之外,社会语言环境对其母语水平与族际交流语的选择也不容忽略。哈萨克族大学生所在地区的人口比例及居住格局都对其有影响。当一个哈萨克族学生周围以本民族居多时,他们会更多的使用母语,汉语的使用自然会减少。当一个哈萨克族学生的周围是以汉民族居多时,他便成了双语或多语使用者。
第四,传统生活方式改变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哈萨克族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受教育水平的上升,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改变着哈萨克族大学生物质与精神生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对语言使用与选择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五,城市化,市场经济发展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是同生互动同构的,文化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推动文化的变迁。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语言的使用与创新。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新疆各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想要更好的发展,首先得精通汉语。
四、语言使用情况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教学研究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新疆大学哈萨克族学生的访谈与调查,介绍了其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情况,并对影响其语言使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对当前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教学研究起到启发式的作用。在具体国家通用语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求学生无论何时都使用国家通用语交流,并进行监督。这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通用语水平,也是国家当前的要求;(2)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少数民族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全面照顾到各水平段的学生;(3)鼓励学生多使用社交媒体,运用国家通用语进行社交平台交流,快速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4)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及内容,通过微课、课堂教学平台等相关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