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时代游戏化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

2018-11-14温立红

电影文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游戏

温立红

(上海大学,上海 200027)

媒介融合时代下游戏和电影的互文性增强,既有文本上的相互改编也有形式上的相互渗透借鉴。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歇尔·弗罗东曾预言:“电影正在或将要涉及电子游戏的领域,它或者将电子游戏翻拍成电影,或者创作一些以电子游戏迷为背景人物的影片,或者从电子游戏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中汲取创作灵感。”现如今的游戏化电影正践行这个预言,因为两者在声画结合、数字特效等表现方式上相似,在受众群上的高度重合,所以融合便有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所指的游戏化电影是游戏化的元素渗透进入电影,包括游戏的内容元素、技术手段、视听表现方式等。游戏化电影在叙事结构上不同于传统电影,为其增强了叙事张力;在叙事手法上,节奏明快、闯关式剧情、开放式结局给受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视听手段上,游戏化的感官刺激在大银幕上被还原。

一、游戏化电影的叙事结构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承担艺术创新的重要使命之一,甚至可以改变观众对电影的感知方式。创作者按照自身意图将一系列事件编排、选择、组合后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序列便是其叙事结构。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指出:“一部影片之所以能给观众带来某种新鲜的感受和心灵的触动抑或情感的激荡,除了其主题上的深刻及人物形象的丰满充实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叙事结构的架构别出心裁并且恰当得体,富于叙述上的层次感、节奏感及艺术韵味。”。颜纯钧先生表示:“电影在艺术上的创新,相当普遍的倾向是表现在结构方面。《低俗小说》《罗拉快跑》《暴雨将至》等在结构上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了主观性,电影结构被导演按照一种主观的意图有意地重新编排和调动。”

影片《罗拉快跑》是游戏化电影的典型代表作品,在叙事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重复性回环式的叙事,让本来看起来老套的剧情张力更强。重复回环结构意味着整个电影在时间上有一个回归点,每个重复从这一点重新开始。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移情到游戏中的体验,三段重复叙事构建的故事与电子游戏可以做如下类比:第一段的剧情如同玩家刚刚进入游戏,处于低段位,任务失败。第二段中,玩家虽然段位升级,但由于超时导致任务失败。第三段中,玩家完美地完成游戏任务。这种叙事结构改变了观众对电影的感知:“罗拉成为导演和观众在影片中的替身,经由银幕与受众之间产生了‘互动性’——观众通过导演、又由导演‘指挥’罗拉进入游戏的情境,构成银幕与观众的互动和双向交流。”使得观众尤其是游戏玩家获得非常特殊的观影体验:在影院观影过程中,受众的角色在游戏玩家和观影受众之间可以自由切换,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性,甚至可以依据个人熟悉的游戏体验重构影片文本,他们不会对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的剧情结构提出异议,而是一种多元的思维去感受电影,甚至进入电影。诺兰执导的《盗梦空间》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层层嵌套结构诠释梦境与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诺兰通过时间上的等比递增在潜意识里建构了数层梦境间的逻辑关联,直到时空无序的混沌之地。”相互平行又具有逻辑关联的多层梦境成为影片的叙事基础,繁复的场景和多层梦境编织出一个发生在梦境迷宫中的奇特故事。这种叙事结构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叙事张力,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体验。

二、游戏化电影的叙事手法

游戏化电影通常带有科幻、魔幻、动作等标签,这就预示了作品特性:在情节方面通常是节奏明快的,主角智勇双全,打斗夸张火爆超越人的生理极限,类似游戏中过关斩将的闯关模式,采用开放式结局给受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并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影感受。

好莱坞根据游戏改编的电影《匕首:刺杀者的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吸血莱恩》《马克思·佩恩》以及《波斯王子·时之沙》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其中经典游戏改编的《超级马里奥兄弟》中马里奥释放各种特殊技能,完全超出正常的物理和生理定律;《盗梦空间》的“游戏品质”也无可置疑,影片的层层梦境,如同游戏中的闯关模式,随着梦境的深入,闯关难度在增加。导演诺兰表示游戏是他希望探索的领域之一。所以《盗梦空间》采用游戏化的手法和手段并无稀奇,在影片结尾还为观众留下一个类似游戏中的颇具悬念和开放的结局,让玩家欲罢不能,让观众回味无穷。同种类型的还有《非常人贩3》,该片的叙事手法也可类似游戏中的闯关型,男主角是被敌人控制的“押运人”,不得不屈服并完成任务,但最终是正义战胜邪恶主人公获得自由。电影《美少女特攻队》同样是游戏风格和概念,全篇就如同异常盛大丰富的电影游戏,频繁变换的超现实场景,多层嵌套的叙事结构,层层过关的故事推进,全知全能的场面调度,足以令游戏迷与影迷欢呼雀跃。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头号玩家》是继《饥饿游戏》《魔兽》等之后又一部将电影与游戏完美深度融合的作品。该片借用各种游戏元素让自己披上华丽的外衣,打着突破眼球反传统的大旗,讲述了一个非常传统的好莱坞式英雄冒险的故事。影片通过现实与虚拟的互动交替叙事策略,描绘了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的场景,整个观影过程,好比做了一场由VR与电子游戏制造出来的“白日梦”:当第一世界的主角戴上VR眼镜时,观众便被主角带入到游戏世界,观众所见便是主角视像,观众所感便是玩家之感,影院观影体验便是观看一场“游戏直播”。电影中“这种状态类似于一种‘元电影’的美学形态,用在此处亦可称之为‘元游戏电影’,即观众可在电影中对他人玩游戏的场景画面进行直接观看”。之所以备受欢迎,很重要的原因是形式上的游戏化以及经典IP符号元素拼贴唤起的集体记忆。在VR游戏世界带来的叙事优势下,导演在电影中植入了数百个经典的IP元素,并用这些或显性或隐性的桥段诱使观众找到彩蛋,他们是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元素,包括经典动画、游戏、电影、摇滚乐、流行玩具、连环画等,《头号玩家》将这些元素置于游戏世界中进行符合叙事逻辑的巧妙拼贴,这样,观众便在大银幕上看到了金刚、哥斯拉、钢铁巨人、霸王龙等形象,以及《闪灵》《鬼娃还魂》《蝙蝠侠》《回到未来》《机动战士高达》《街头霸王》中的镜头,这些影像获得我们的认同,以一句“谢谢你玩我的游戏”,勾起集体记忆。

三、游戏化电影的视听手段

电影中的视听技术手段是直接作用于观众感官的知觉材料,并因其灵活多变能使观众生发出不同的意义与情感。技术变革使电影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实验,游戏化电影通常在制作上通过抠像、3D、CG、VR等影像技术,创造虚拟现实时空。在视听语言运用上,从游戏中发掘更多的新鲜手段,如大量主观视点镜头、慢镜头、长镜头跟拍等,这将电影的视听体验推向更高的层次,对观众更有代入感。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采用了令人叹为观止的CG技术,给观众带来巨大视觉震撼,而《头号玩家》的整个故事主体都在VR中,其技术的使用可以说是继《阿凡达》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毁灭战士》中的长达5分钟的主观视点镜头成为亮点,能让观众体会到如游戏玩家一样屠杀怪兽的心理快感;《变形金刚》中模拟机器人视角的主观镜头,更像是观众亲自在银幕前遥控着机器人;《超凡蜘蛛侠》中从飞檐走壁的蜘蛛侠的视角展现快速变化的场景;《马克思·佩恩》引入了《黑客帝国》中闻名于世的“子弹时间”特效,并使其成为一种风尚;《大象》采用游戏式的全景以及人物的跟拍镜头,减少对话,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展开同一事件的叙事手法。这些游戏化的感官刺激在银幕上被还原,视像化叙事为观众提供了特殊的视觉效果,让电影观众如同游戏玩家一样,使两者在影院中角色合一。

四、游戏化电影的叙事意义

游戏化电影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影响不仅仅是基于游戏文本上的改编所带来的类型扩展、题材增多等,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影响着电影的美学倾向、叙事策略以及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观影心理感知。所以这一切对于电影来说不啻一次“脱胎换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问题:高科技制作技术带来的视听震撼挤压观众对电影的文化想象导致电影叙事的表象化现象。

强大的技术支撑很容易使得游戏化的电影过于强调技术表像给观众带来的感官震撼,而忽略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所必须承载的文化想象。技术带来的影像的超强的视像叙事能力,对电影艺术而言也并非完全是好事。正如鲍德里亚说:“影像不在能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也在能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其虚拟的实在。”迈克·费瑟斯通也有同样的担忧,他说:“观众如此紧跟随着变换迅速的电视图像,以致难以把那些形象的所指连接成一个有意义的叙述,他(或她)仅仅陶醉于那些由众多画面跌连闪现的屏幕图像所造成的紧张与感官刺激。”我们注意到电影游戏化的题材类型大多是科幻、动作等类型片,这些类型故事为陷于认同危机的受众设置起一座时空遥远的逃避现实的虚幻迷宫,让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以致与现实世界越来越脱节。此类型片中往往充斥着魔幻、暴力,并以其为主要卖点,大部分从游戏文本改编的过程突出强化了感官刺激因素,如《星球大战》《古墓丽影》《魔戒》等莫不如此,以此来刺激观众的英雄情结和侠客梦想以及男儿的侠骨柔情和潜意识中的破坏冲动。这使得电影本应具有的文化想象被阉割,所以这种对技术的依赖和崇尚,使人们的文化想象日趋萎缩,审美能力日益钝化,电影也流于表象而未能探讨表象背后的东西,而是极尽所能以求带给观众新奇的视觉体验和刺激,导致叙事的重要性被降低甚至忽略,叙事意义被视觉文化快感取代,依托图像诠释的叙事意义反被图像解构,从而使游戏化电影的叙事意义趋于表象化。

总之,媒介融合时代,电影与其他艺术样式融合日趋紧密,游戏化元素渗透进入电影改变着电影的叙事策略,但游戏化电影仍然是电影而非游戏,在注重形式创新、技术展现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内涵,否则便会导致人的消失,精神维度的消失,思想深度的消失。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游戏式的电影是在视觉上让观众感受紧张刺激,每一个画面都逼真生动,惟妙惟肖,但内容上空虚苍白,无法让观众感动和思想,看似复杂的叙事其实十分简单,基本上是流于降妖伏魔升级打怪,在人物的内涵上表现出来的思想少之又少;虽然人物是主角,讲述关于人的故事,但并未体现出“人”的精神,缺乏对人性本真、生命价值、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所以重视思想内涵不仅是对传统电影的要求,针对媒介融合下的游戏式电影同样适用。

猜你喜欢

游戏
夜间游戏
游戏
送信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游戏五计算
游戏四换牌
游戏三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