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语境下的类型叙事之逻辑

2018-11-14吕少勇

电影文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产电影好莱坞

吕少勇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100088;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全球化时代,全民进行着影像狂欢,电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消费文化的时代,感慨万千地咂摸着自己的文化身份。国产电影经历着从第五代的影像造型美学到第六代纪实主义再到当前类型化的叙事转向。对《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质疑让人深思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叙事迷局,而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又使人看到了类型叙事的未来走向。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当前国产电影受到市场的裹挟都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了类型化。消费语境下,市场上既有青春类型的“小妞电影”的爆发,也有悬疑惊悚电影类型的呈现,亦有喜剧电影的井喷,涌现了一大批质量较好的类型电影。有的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有的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国产类型电影正在形成自己特色的叙事模式,与传统西方类型电影比较具有借鉴与创新的双重特质。正如学者胡克先生所说:“中国发展类型电影的特点是,建构与解构并行,两者甚至是混杂的。”

因此,国产类型电影不是完全照搬好莱坞的类型模式,而是更多地依靠市场的检验构建中国特色的类型模式。在近年来涌现的类型电影中,初步显现了既借鉴好莱坞的类型叙事,又结合本土文化特色的类型叙事,类型的叙事模式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首先,国产类型电影的叙事方式正在经历现实主义的艰难转向。传统的中国电影比较侧重于现实主义风格的表达。尤其是第四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把这种现实主义风格贯彻得比较彻底。如第四代导演谢飞的代表作《本命年》、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小武》等都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偏向于艺术探索的范畴。而电影的市场化转型促使中国电影向类型化发展。类型电影相对需要虚构的浪漫主义的叙事表达。也就是说电影脱离了现实主义的纪实美学,走向了戏剧式浪漫主义美学。电影着力营造的虚拟、梦幻的世界,满足观众内心的欲望投射与需求。因此国产电影不但走向类型化,而且叙事手段上呈现出虚构的、梦幻的特点,强化戏剧性特质。正如查·阿尔特曼所说:“这样的综合体(类型片)能够实现一个虚幻的梦, 这也使观众能表现出被禁止的感情和欲望, 同时又得到主流文化的批准。”即类型电影须用虚幻的梦表现被禁止的感情和欲望。而且从传统来看中国电影素有情节剧的传统,这种电影着重于情节的建构、剧情的波澜起伏,典型的如早期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电影在当时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绩,除了当时题材的敏感性之外,即主人公从一个抗日斗士转变为一个堕落的陈世美,契合了当时观众的时代心理,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言,艺术是时代与环境气氛所造就的。情节剧式的叙事方式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类型电影借助于传统的情节剧叙事方式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当然比之于早期的情节剧电影,当前的类型电影在影像质感与叙事节奏上均有所提升。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早期的类型叙事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国产类型电影叙事依然存在类型传统的沿袭。所谓类型的传统就是指早期经典好莱坞的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类型元素在国产电影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场面的调度安排、强烈的戏剧冲突、神秘的悬疑惊悚元素的混入,这些元素都在国产类型电影中有所体现。比如《长城》中的视觉场面的制作,《西风烈》当中对早期西部片西部广袤的场景的描摹,《记忆大师》中对悬疑元素的运用。国产类型电影已经非常熟练地运用这些类型元素进行类型片的民族化改造。然而,对于经典类型电影的某些叙事规则,国产类型电影则较少遵循。如学者杨世真所言:“类型电影研究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电影叙事一般规则的研究。”中国叙事传统中依靠对比来表现意蕴的叙事方式依然盛行,同样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色彩依然被嫁接在类型的叙事当中,而线性情节的发展、强烈的矛盾冲突却较少得到类型叙事的青睐。这种倾向减弱了类型电影作为造梦机器的驱动力。导致国产类型电影叙事动力的衰减,情节也显得拖沓,也就难以吸引作为消费文化的观众。

再次,国产类型电影尝试进行时空构建的创新。比如引起争议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消解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进行非线性结构的尝试;《长城》试图以超现实时空搅动观众的观影神经;《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则是在双重时空进行叙事碰撞。这些尝试无疑都取得很大的成功,为类型电影叙事时空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这些带有艺术创新的表达方式是否应该成为类型叙事的主要方式,有待考察。

再次,类型电影视觉思维的转变。国产类型电影从注重政治性、思想性逐渐转变为注重娱乐性与视觉传达。《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开头段落里梦中的飞车段落,一开场就把观众吸引住了;《长城》中饕餮的进攻场面,都堪称视觉奇观的典范。类似这种较强的视觉冲击的奇观场景在许多电影中都有展现,显示了国产类型电影强调视觉传达的重要性。同时,电脑特效技术也为类型电影视觉奇观提供了技术基础。

总的来看,除了上面提到的叙事模式的变化,目前国产类型电影在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以下态势:

首先,类型电影从古装大片到亲民草根题材转变,显示出电影人开始关注现实,贴近当下的百姓生活的草根电影的出现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典型的例子有《失恋三十三天》《人再囧途之泰囧》《亲爱的》等影片。

其次,从单纯地追求宏大场面到注重场面的情感与戏剧性,开始注重情节的发展变化和跌宕起伏。比如《英雄》追求色彩的寓意和诗意的武打动作而失去了故事的紧张性;《太平轮》忽略了故事的连贯性而过度追求战争场面的宏大与史诗性,导致缺少线性的情节发展,弱化了叙事强度;而《智取威虎山》也有大的动作场面,但是故事情节的铺陈与发展也相当精彩,体现了成熟类型电影对情节波澜起伏发展的要求,从这几部电影的发展来看,类型叙事逐渐找到了可能的叙事逻辑。

再有,从模仿好莱坞的类型到发展出国产电影民族化类型。好莱坞由于意识形态和中国有很大不同,加上有分级制,所以好莱坞的类型观则在国内受到很多限制,国产电影在借鉴好莱坞的创作规则的同时,开始发展出国产电影独特的类型,比如草根电影《泰囧》尤其体现了对于当前现实的关注,形成喜剧公路片的类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则是青春片的类型代表。

再次,中外合拍片推进了国产电影的类型与文化杂糅,典型的例子就是《亲爱的》《狼图腾》等一批影片的合拍身份,使得中国电影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这两部影片都是以线性情节构建叙事框架,加上较强的戏剧冲突,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最后,部分影片显示出类型发展的成熟,如徐克影片《智取威虎山》。这部影片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关键之一是情节构建的紧张性,使得一部红色经典改编的影片呈现出当代类型电影的特征,不能不说是国产类型叙事的成功。

对比好莱坞商业大片与国产大片的叙事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相同点都是类型化,都强调大制作、大场面。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好莱坞大片剧情一般是戏剧式的线性发展,情节点比较多,国产类型电影戏剧式发展较少、情节点较少,事件积累式发展比较多;好莱坞强调普世价值观,国产电影民族特色比较鲜明,不自觉地强调与现实的贴近;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结构比较严谨,有环环相扣的情节发展,国产大片过度强调场面的宏观性与观赏性,不少片子缺乏情感的融入与代偿。

由此可见,国产类型电影的叙事方式不同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电影,如西部片、强盗片等经典类型的叙事方式,而是结合中国的民族文化与观众预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叙事模式。比如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代表,形成了怀旧青春片类型,着力强调青春的激情与迷茫,营造怀旧情绪,这种情感诉求满足了当前大众对电影怀旧情感表达的期待视野。

然而,这些票房成绩或成功或失败的类型电影,显而易见都带有中国电影与生俱来的印迹,那就是不少影片现实主义的色彩浓厚,叙事方式就是现实主义美学的再造。这显然不符合类型并对想象空间的诉求,对满足观众梦幻的心理诉求。因此,研究当前类型的叙事模式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笔者认为,既然类型电影以满足观众的心理诉求为终极目标。那么,在叙事层面就必须紧扣观众的神经,而不是故作高深地让观众猜测结局,读解内涵。因此,虚构的影像和紧张的叙事节奏必不可少。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并没有过多地宣传,却依靠口碑逆势上扬,成就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就是佐证。这部影片的叙事层面是靠线性结构来贯穿,每一个情节点都是一个障碍点,而且比较多:首先,没有生男孩,导致了爸爸训练女孩,女孩摔跤是对传统的突破,又增强了紧张性,女孩的摔跤训练又充满了对爸爸的反抗情节,最终另一个女孩的结婚感想让摔跤训练变得从反抗到赞同,女孩不能参加比赛又制造了新一轮的矛盾,女孩赢得了比赛使紧张有所缓解,女孩赢得了全国冠军进入了大学,大学教练与爸爸的教学发生矛盾,女孩遭到失败,爸爸出马训练,国际比赛时爸爸被关在地下室,比赛显现危机,女孩按照爸爸的方法赢得了比赛。通过以上简单对这部影片的情节点的梳理我们发现影片在一次次地制造矛盾冲突,每一个矛盾冲突都推动了情节发展,直至高潮。影片能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在于密集的情节点的设置,观众也在这紧张的情感冲突中得到心理释放。类型电影的叙事应该以线性的情节建构、强烈的矛盾冲突为主导,那种以现实主义的描摹来达到类型的叙事目的的方法,不能不说违背了类型电影的初衷。纵观好莱坞长盛不衰的类型电影,即使是新好莱坞电影号称消解传统叙事,依然在其中可以看到这种强烈的戏剧冲突。比如《出租车司机》整个结构虽然不像经典好莱坞那样线性,但是每一个局部段落的矛盾冲突都是很明显的。比如特拉维斯英雄救美,营救雏妓的段落,都是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所谓的一个叙事的循环。这说明,这种情节节奏紧张的叙事方式是类型电影叙事的基本套路。反观一些国产类型电影,情节的铺陈不是线性递进,而是横向并排,导致影片的叙事节奏非常散乱,枝蔓过多,成为事件的堆砌,缺乏引导观众情感内蕴的能力。又或者虽然是线性的情节结构,但是整部片子只有两三个情节点,旁支脉络较多凑戏份,导致整个故事拖沓冗长,无法激起观众的观影兴趣,更不用说使观众达到情感的宣泄了。比如最近的《记忆大师》票房反响不是很好,比之陈正道导演之前的《重返二十岁》稍逊一筹,原因之一就是《重返二十岁》具有线性的情节发展线索和紧张的叙事节奏,《记忆大师》在这方面就不尽如人意了。这种现象也证明了类型电影应该在叙事的紧张感与情节节奏上挖掘亮点。

“后经典叙事学将注意力转向结构特征与读者阐释相互作用的规律,转向了对具体叙事作品之意义的探讨,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因此类型叙事关注社会历史语境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的观众都是影像的一代,他们对影像的视觉要求比较高,对电影的叙事节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谈论类型电影时,仍需更多地关注电影基本的叙事规则及表现手法。否则,靠表面的题材、猎奇的仪式是不可能带领中国电影走向真正的国际化、市场化、民族化的。”因此,编剧在营造梦幻的同时,应注重类型叙事的曲折情节的构建与矛盾冲突的设置,只有如此,才能撑起类型叙事的天空。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好莱坞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12月好莱坞精选
调查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观众担心过度的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