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维《人间词话》创作观研究综述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间词话词话叔本华

封 兰

一、前言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旧历史时期、新旧文化融合交替的时代,处于西方文明渐入中国的晚清至“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段时期。由于历史的风云变幻,造就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其中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梁漱冥、胡适、鲁迅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王国维则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基底,开创中国近代美学研究之先河,成为一代美学宗师。

王国维一向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近年又被提倡“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学者推崇为“现代转换”的前驱和成功典范。《人间词话》诞生百年来,推崇和批评并存。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既有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又以西学叔本华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他这样的特殊视角,成就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一个高峰。

王国维本身又是一位诗词作者,对文学的创作有着最深切的体验。本文拟结合其《人间词话》文本,重点关注王国维对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创作的论述,从创作观角度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和创作方法,以及创作成果即作品重新做一番梳理,试图厘清王国维关于文学创作的观念及理论基础,并对《人间词话》核心概念、范畴,以及一些重要的关系进行比较疏理。

二、王国维创作观研究领域现状

王国维作为国学大师,其著作内容相当丰富,跨越了文科的整个领域,涉及到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等,留给后来者广阔的研究空间,也因为其著作内容和类型的多样,每个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就给试图全面了解其人其学的研究者增加了难度。

自王国维去世至今不到百年的时间,学界对于这位大师投入了极大的关心与好奇,研究者颇多,既有如傅斯年、佛雏、夏中义、叶嘉莹之类的大师;也有众多普通的学者。总体观之,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美学、文学、历史学等几个领域,涵盖了“意境说”、“古雅说”、“天才说”、“悲剧说”等诸多理论。

在研究著作中,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主要结合学术史的梳写,另辟专章研究王国维和他的思想;而《一代学人王国维》(钱剑平)、《王国维传》(陈鸿翔)等著作则着重于以个人评传来研究王国维。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史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出发,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来探究王国维的思想。从研究现状来看,人们似乎更注重对其史学方面的研究,内容涵盖了金文碑帖、文本考据、人物考察、历史查证等等。人们甚至将王国维所采用的考据方法和做学问的认真态度纳入研究范畴,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

而在对王国维创作论的研究现状中,我们发现,人们似乎还没有展开专门系统的论述。叶嘉莹的《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是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来研究王国维思想的。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在评论中没有能够将王国维的创作实践和其创作理论结合起来研究。那么,如果从创作论的角度看,在王国维身上体现了个人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的双重结合。他不仅对创作理论有较为深入的讨论,而且化理论为方法,通过个人的创作来实践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在创作实践以创作理论为基础的同时,其创作理论又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

以上述研究现状可见,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哲学、文学、史学、教育等诗文著作中,尤其是在他的诗学体系中。王国维对中国文学、中国近代哲学、近代美学和诗学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我国传统哲学和文化遗产所作出的重新评估和整理,从而在意识形态上推动了美学与诗学研究的发展。但是,王国维的创作思想同样散见于经典代表作《人间词话》等作品中,并未形成清晰的表述。历来评论家在研究其文学创作思想时,往往或拘泥于中国传统诗学对王国维的影响,或着重于西方康德、叔本华等对其影响,争辩无数,诟病良多。

三、王国维创作观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在诗歌创作的思想上,王国维更多地以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与理学作为他创作的准则,并力求在创作手法上与叔本华的美学观看齐,从而印证叔本华的某些哲学观点。王国维强调诗的“意境”,他认为意境是诗人眼中的审美客体(“物”、“我”)的“理念”的充分显示及其艺术的再现,即把诗人的性灵与哲人的思想一并融与审美的客体中,通过表现审美客体的内在本质,把一种哲学理想赋予客观事物,用美化自然的方法来表达自然客体及其理念中的真实意义,这是王国维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学是人学,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实质的艺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能够营造一个适应读者审美心理与情感的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个意境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文学的“境界”,这个境界反映了诗(以至一切文学)的本质所在。什么才是文学的“境界”呢?王国维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王国维把典型化作为境界的基本特征,所谓典型化就是“审美意象”或“理念”,而境界就是一种介乎于“合乎自然”与“邻于理想”之间的完满组合,这在诗人来说是指通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观察外物过程来达到再现自然人生的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作者在物我两忘境界中的情感流露,只有回归自然,合乎自然,才能进入创作的“无我之境”,充分表现出自然物(或自然人)的美的认识,一种不带“强制性”的纯粹“美的理想”。王国维“美的理想”并未超出叔本华“人的理念”的轨道,叔本华将这一理念纳入他的“唯意志论”中去,认作“意志之恰当的客观化”,并以之作为一切艺术的对象,一切美的源泉。王国维则在强调人的理念作用的同时,把客观事物的本质与人的主观审美理想融汇在一起,把创作的对象(自然人)的“理念”化为归依,从而早出一种既“和乎自然”又“邻于理想”的境界来。

王国维在其美学思想中有着对创作理论的自觉追求。他将创作的源泉理解为对真理执著的追求和对人生问题的探讨,表达其关于美学之功利性和无功利的思想。王国维在创作主体问题上对“天才说”和“赤子之心说”有更多更深入的见解。他在创作对象、创作方法方面也有提及,但不够系统化。于此同时,他本人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

但是,正由于他关于创作理论方面的思想散落于各类作品中,未成体系。所以本文试图从创作观的角度对王国维的文学创作思想进行一番梳理,从创作主体、创作对象、创作方法等方面追本溯源,以期接近、解读大师的思想,并结合王国维的诗词创作实践进行整理分析,使其创作观慢慢突出文本的重围,渐渐清晰明朗起来。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为梳理并重建王国维的文学或诗学创作观。研究的内容根据现代文学理论的框架整理成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创作主体——诗人:“赤子之心”与“天才说”。

(2)关于创作对象——物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3)关于创作方法——出入:“隔与不隔”与“出入说”。

(4)关于创作作品——优劣:“境界说”与“意境说”。

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

(1)关于创作主体方面的研究:从“赤子之心说”到“天才说”以及“古雅说”等,诗匠、诗人与天才诗人,比较王国维与叔本华的天才观。

(2)关于创作方法方面的研究:重点解读“隔与不隔”和“出入说”。

四、王国维创作观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以创作主体研究为重点,梳理王国维的创作主体观:区分诗匠、诗人和天才诗人,将王国维对天才的双重含义与叔本华天才论的双重含义进行比较,梳理王国维对创作主体系统的模糊和混乱现象,形成普通人、诗匠、诗人和天才诗人的逐层升华。

(2)开展王国维创作对象研究: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以及“以我观物”与“以物观物”,探究王国维对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分析。

(3)开展王国维创作方法研究:重点探究其“隔与不隔说”,以及“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对诗词创作的重要影响。

(4)从作品评判出发,梳理“境界说”与“意境说”。

五、结语

王国维对创作主体的区分,尤其是关于“天才说”,与叔本华的“天才论”,同样存在双重标准双重含义的系统模糊与混乱,本研究试图展开梳理,从普通人到诗匠、到诗人,再到天才诗人,这样逐层升级,使得“天才说”变得有层次,系统化,对不同层次创作主体的作品评判才能对应优劣区分。

理清了创作主体,再进一步理清创作对象和创作方法,最后分析“境界说”和“意境说”,逐步清晰并重新建构王国维的词学创作观。

[1]陈元晖.王国维与叔本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姚柯夫.《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3]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4]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5]王国维,黄霖.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蒋永青.境界之“真”:王国维境界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刘锋杰,章池.人间词话百年解评[M].合肥:黄山书社,2002.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词话叔本华
《清代词话全编》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新词话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人间词话》视角下的聊斋词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
“毒舌男”叔本华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
南园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