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德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2018-11-14黄华
黄 华
(同济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 201804)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身份认同就开始出现在文学、文化学、社会学的研究中。德国的战后一代,无论是普通青年还是电影人都对自身及所在群体的身份认同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困惑,这种情绪广泛存在于新德国电影中。作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之一的导演文德斯(Wim Wenders),在其作品中大量呈现了对身份认同问题的理解。本文重点关注文德斯电影作品中关于“身份认同”的建构,既包括作为战后德国人、欧洲人对个人身份,包含对生命、时间、历史的反思,又包括作为电影人、艺术人为欧洲电影发声以及开展更为广阔的艺术探索。
一、 电影故事和主题:文德斯的选择与思索
文德斯电影中关于身份认同的表达有两部分。一是关于作为德国人的“身份认同”,很显然这根植于德国复杂的民族历史状况。二是作为电影人的“身份认同”,这一部分既有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作用,也有文德斯个人实践探索的经验积累。
(一) 主题:孤独的旅程
1.德国青年的身份认同危机
文德斯的散文、影评和谈话记录中很少直接涉及德国历史的讨论。但这并不表示他的作品与历史无关。相反,文德斯的大量作品都是基于战后德国、战后欧洲的社会现实所创作的。在谈《柏林苍穹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
,1987)的创造构思时,文德斯表示电影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上帝显得很生气,并将天使放逐到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柏林”。“流浪”“旅行”一直是文德斯电影的主题。事实上,“漂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母题,在人类文学史上古已有之。在漂泊的旅途中,人得以离开都市的喧嚣,有一段空闲的时光思考人生。而这些思考,在文德斯的电影里,变成了德国青年对自身存在的探索。文德斯的影像用“旅行”的方式来展现德意志民族进行身份认同的成果。《爱丽丝城市漫游记》(Alice
in
the
Cities
,1974)所描述的就是独自出行中的人学会面对和战胜恐惧的故事。在《道路之王》(Kings
of
the
Road
,1976)中,主人公同样是依靠旅行找到了自我。电影中的人物故事,象征着那个时代里人们的挣扎浮沉。德国青年对于个人“身份认同”的困惑,也是历史的困惑。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将它们细心记录于影片中。那一代人的迷惘、不安、孤立均是电影一直反复探讨的话题。因此,它们共同表现了文德斯作为德国人的身份认同困惑这一主题。
2.欧洲电影人创作观念的认同危机
文德斯的电影有浓烈的内省色彩,而这一份“内省”也包含其作为德国、欧洲电影人的身份意识,这也是其身份认同构建的珍贵证据。
影片《事物的状态》(The
State
of
Things
,1982)像极了文德斯的自传。片中的导演弗里德里希(Friedrich)对演员与摄制小组说:“故事只存在于故事中,随着时间过程的流逝,生命继续进行,无须制造故事。”此外,文德斯在拍摄完《德州巴黎》后,将自己的“故事观”做出归纳,“故事就在那里,它们没有因我们而存在。没有必要去创造它们”。在影片《寻找小津》(Tokyo
-Ga
,1985)中,文德斯认为,小津的影像是接近于电影的真实目的的,即“为20世纪的人类塑像,一个真诚、可信而有用的影像”,这样的电影能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和世界。文德斯也表明了其拍摄电影的初衷——在现实世界里寻找到单纯、明晰又真实的影像。像这样表达个人艺术观念的影片还有《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
,1994)。电影中,主人公抱怨他们拍出了和垃圾一样的影像,影像已经变成了垃圾。但电影人依旧应该相信手摇式摄影机,用心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其实也是文德斯的创作信仰。由此可见,文德斯把个人的创作观点融合在影片里。不论是含蓄或是直接的表达,都体现了文德斯作为德国、欧洲电影人的坚守和探索,也由此成为文德斯电影里表现身份认同的另一主题。
(二) 情节:反经典叙事
很显然,文德斯的电影没有复杂的情节设计。与经典好莱坞电影大多将矛盾建立在人物冲突上的戏剧手法相比,他的电影矛盾直接来源于现实社会。同时,故事情节也是反“三幕式”的“插曲式”结构。这样独特的剧情结构也体现了文德斯的个人创作观念。
文德斯承认,其本人创造的影像故事有两种编剧方式,一是依靠个人构想,二是对原著进行改编。由于他认为世界有一种混沌美,因此其剧本往往少有戏剧性极强的情节段落。与影片《道路之王》相似的“游走情节”,在文德斯的电影里也是比比皆是。同系列的“道路三部曲”里的《爱丽丝城市漫游记》以及《歧路》(False
Movement
,1975)都是主人公旅途“见闻”的叠加。主人公的行动变化都是由其所处地点的变化或是他们遇到的人物变化而展开的。主人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他们的行走、对话构成了电影的主体。整体而言,文德斯并不偏好好莱坞的故事观和他们的叙事手法。因此,他的电影“讲述”故事的方式也与其极为不同。这种不同,也就是有着鲜明文德斯个人特色的叙事方式。而这种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正是文德斯作为德国、欧洲电影人强调个人“身份认同”的有效手段。二、电影风格和表达:文德斯的构建与演绎
文德斯认为,风景有诉说故事的能力。因此,在文德斯的电影里,除了故事的讲述、情节的设计之外,镜头里所捕捉到的空间、色彩也充满了文德斯耐人寻味的思考,而这些部分也帮助他呈现了其关于身份认同的困惑。
(一) 电影空间:公路和城市
米歇尔·福科(Michel Foucault)在《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一文中,提出了“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的观点。即,我们的生命、时代与历史都与我们所处的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文德斯电影中的空间也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着属于他的时代焦虑。
文德斯曾经说过,“我许多的电影都是以公路地图而非以剧本开拍的。”由此可见公路空间对于其电影的重要性。“公路片的核心冲突就在于原始空间与现代空间的对抗。”由此可见,公路作为公路电影中时常出现的元素,连同它道路旁的加油站,也包括汽车、轮船、飞机都成为逃离现代社会空间的有力助手。影片里,主人公驾驶着交通工具,在逃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够发生思考、审视内心,开始进行有关身份认同的思考,文德斯的电影里有大量类似桥段。
如同上文提到的《道路之王》里的布鲁诺和蓝德一路上都在思考如何改变。同样一路上都在试图得到自我身份认同的还有影片《歧路》里的威廉。在影片《事物的状态》的最后段落里导演和制片在漫漫长路上彻夜长谈。以上都体现了公路空间的重要性。
此外,城市也是文德斯电影中的另一空间。城市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逐渐成为现代人迷失的标志,也成为人类在后工业社会中精神陷入困境的象征。无论是《公路之王》里在东西德边境游荡的布鲁诺和蓝德,还是《爱丽丝城市漫游记》里菲利普带着女孩爱丽丝去乌伯塔尔找外婆,这些主人公都明显还处在战争带来的“后遗症”中,目光呆滞、表情麻木。而德国的大街小巷更是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影片《柏林苍穹下》更是直接暴露了世人关于“柏林”的困惑。
城市空间解释了文德斯电影里的主人公能够“一直在路上”的原因。影片通过不同城市空间的呈现,暴露出城市的“病症”,揭示主人公们各式各样的身份认同困惑来源。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得文德斯电影里的主人公们能够一直在路上,穿梭在不同城市间,一直开展“身份认同之旅”。
(二) 电影色彩:黑白、彩色与心理投射
文德斯的电影作品偏好以黑白影片的方式呈现。例如,《公路之王》《爱丽丝城市漫游记》《事物的状态》等。这在彩色电影大行其道的今日,已是属于他独特的身份标识。文德斯对于电影的色彩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黑白影像比彩色影像更加具有还原真实现场的能力,黑白能过滤掉画面里多余的如尘埃一般的色彩,更容易让观者看清本质。
同时,在文德斯的电影里,黑白与彩色夹叙也时常发生。对于文德斯而言,色彩的变化是人物心理的投射。影片《柏林苍穹下》前半部分为黑白,而后半部分的色彩随着天使变为凡人的剧情深入逐渐变为彩色。银幕之上的色彩正是影片中天使的心理投射,即,导演对于城市、历史思考的变化过程。而这一番心理变化,就是文德斯进行身份认同的表达,是创作者在穿越历史尘埃之后对于历史、社会、现实的新认识。因此,色彩的运用也是文德斯电影中有助于表现人物进行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
(三) 电影镜头:“时序和动作的持续”
对于电影镜头,文德斯认为,“影像运动与动作的持续必须是真的”显然,文德斯电影里的一些镜头持续时间够长,动作也很完整,它们体现了文德斯的“镜头观”。
文德斯电影中有很多类似于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画面,大多数记录的都是旅程中的风景。影片《里斯本的故事》开头有一个超过4分钟的镜头。在这个镜头里,都是一些长短不一的类似于行车记录仪的画面,内容则是公路沿线的自然风光。《里斯本的故事》拍摄于电影诞生100周年,探讨的是关于“真实影像”的话题。影片《事物的状态》开头就提到了“片中片”《幸存者》里由于资金原因而没有办法在海边拍摄长镜头。在影片最后,导演和制片在车里畅谈的镜头,也是使用固定机位长镜头拍摄,较为完整地记录了马路上的车来车往以及人物对话。在此处,文德斯除了使用“色彩”“故事”来强调“身份认同”以外,还通过他独有的镜头拍摄和剪辑方式,再一次巧妙地强调了自己作为艺术电影人的“身份认同”。
三、结 语
文德斯影片中对于身份认同的构建使得其电影极具特色。在题材和故事的选取设计上,他牢牢关注战后社会现实,敏锐地捕捉到了彼时社会主流的思想动向。开展了大量关于战后存在的思考。尤其偏爱汽车等运动空间里发生的故事,一再描绘迁移、旅行。而在电影叙事手段上,坚持走欧洲电影不同于好莱坞技术主义的路线,极少使用蒙太奇,对镜头运动和场景几乎不加剪辑。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都需要深刻挖掘民族精髓,精准把握民心走向,构建主流生活现场,形成具有文化身份和文化意识的作品,才能促使电影真正被大众接受、记忆、认可,而文德斯的电影作品恰恰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