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现状与发展

2018-11-14张璐璐

电影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魔幻原型文化

张璐璐 唐 睿

(1.江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一、“东方魔幻热”现象

在2008年,电影《画皮》首次以“东方新魔幻”的标签跃升银幕。该片被视为中国魔幻电影的新“起点”,其“新”的意义在于一种观念的启迪,将传统神怪经典与西方魔幻电影类型进行有效嫁接。它不仅有效避免了鬼怪故事与电影审查的矛盾,而且还以中国传统神怪经典与魔幻电影的互动模式引发了一种创新联想。《画皮》在电影市场上取得的成功,点燃了国内制作者对魔幻题材的创作热情。之后以“魔幻”类型命名的中国电影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魔幻片”这一热门词汇也随着商业电影的发展开始流行。近两年,随着“网生代”的成长,年轻观众对具有幻想性、奇观性、游戏性影像风格的电影需求大大提升,国内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类型化创作意识的魔幻电影,如《捉妖记》《妖猫传》《悟空传》《长城》等影片,它们在努力符合魔幻电影年轻受众群体的消费品位、兴趣、爱好的同时,借鉴西方已经成熟的魔幻类型元素,获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成为热门的文化现象之一。

二、中国魔幻电影类型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魔幻电影”概念的提出,到“魔幻”作为一个热词被电影创作者、制片人、发行商和放映商的共同推动,再到中国观众和电影学者对这一知识范式的普遍认可,中国魔幻电影已经广泛地被纳入类型片的创作阵营中,这是社会媒介和新的市场共同驱动的产业事实和文化事实。但是,在繁荣表象之下,急功近利的制作心态与过于追求视觉奇观的导向使得影片的整体表现与观影期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国内电影评分网站上,中国魔幻电影评分普遍偏低,3~4分的低分占总体的56%。

(一)类型概念不清

从根本上说魔幻电影都来自、产生于、形成于西方,我们的许多言说和讨论似乎都鹦鹉学舌般跟在西方的后面。对于什么是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魔幻电影这个问题含糊不清。据笔者统计2008—2018年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命名,出现“魔幻电影”“奇幻电影”“神话电影”“玄幻电影”等几种概念混用的情况,文章希望对此进行分析与辩证。首先,神话电影主要的描写对象是非人的异类,一般普通人在里面的作用非常少,而魔幻电影更多的是展现一个人神共处的虚幻世界,其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人”展开。其次,所谓的奇幻电影也与魔幻电影存在着区别,虽然奇幻与魔幻的意思相近,但是这种类型的电影更依赖于真实的历史和现实的存在,它讲述的故事可以是发生在现实世界或普通人群里面的一些奇怪的事件、奇怪的人,而不像魔幻电影这样需要架构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我们可以说《重返20岁》等影片属于奇幻片,但是不能将它们归类于魔幻片,相较之下,奇幻电影的范畴要大于魔幻电影。最后,名之曰玄幻电影也是不准确的,“玄幻”一词目前专指融合了东方神话和西方奇幻文学的网络小说题材,我们可以将当下寥寥几部由玄幻小说改编的电影称为玄幻电影,但是不能将它等同于一种作为类型片发展的魔幻电影。

此外,类型的概念不清也带来了类型的过度杂糅。当下中国魔幻电影不加取舍、不分主次地将单个魔幻元素抽离出来,简单生硬地套用在其他类型上,所谓的“魔幻”也就成为动作片、爱情片、喜剧片的附属品,而真正作为主体存在的“魔幻”却一直处于“客串”地位。如《画壁》中表现妖魔世界以展现几个法术场景作为点缀,魔幻元素不突出。《四大名捕》虽然被导演浓墨重彩地强化了神奇的超能力,但仍然是以现代武侠的打斗风格为主。《九层妖塔》改编自当下热门的“盗墓”题材,但影片还是更多地侧重于冒险和动作。可见,在“魔幻”外衣包裹下的中国魔幻电影,可以加入爱情、悬疑、武侠、动作、喜剧等多种类型元素,但最重要的“魔幻”却丢失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过度地与其他类型进行杂糅,不加取舍地含混在一起,失去了中国魔幻电影独特的个性魅力和精神内核。

(二)类型体系缺失

从类型学视角审视,中国魔幻电影之所以在国外影响力甚微,在国内又难以获得本土观众的认可。其原因在于中国魔幻电影普遍徒有“魔幻”的壳,而无“魔幻”的魂,即整个类型处于一种不成体系的“空壳化”状态。

2018年上映的电影《战神纪》,它所营造的世界毫无魔幻规则可言。在漠北草原上阎魔国国王的法术可以由制作者随意编排,以解决无法调节的情节冲突,对于“地狱之门”从何而来,又依据怎样的魔法规则行事,影片对此没有做相应的解释,类似这种问题的中国魔幻片还有很多。而反观西方魔幻电影,无论幻术和法力有多么天马行空,它都会遵循一定的魔幻规则,并且这个规则的设定是为了影片叙事、主题服务的。例如《指环王》系列围绕“魔戒”的前世今生探讨正义与欲望的主题,其故事原型来源于北欧神话《尼伯龙根的指环》,影片涉及的主要非人类种族都有详细的起源和发展史。又如,电影《奇异博士》设置了一套完整且观众认同的魔法世界,里面的人物、场景、情节完全围绕相应的魔法规则展开。可见,西方魔幻片通常会花很大的篇幅来架构一个魔幻世界,而中国魔幻电影通常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堆砌出一大堆魔幻景观,忽视了观众对这个世界的认同感。

三、技术与文化的双维驱动——建构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魔幻类型片

之前,有学者提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去建构魔幻类型,但是对于问题的解决仅流于表面的文学改编、题材的扩大等,其不仅没有探求更深层的解决方法,而且还忽视了中国魔幻电影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即技术层面的影像表现。当下,大量的中国魔幻电影出现了奇观与叙事失衡、画面与意蕴脱节等问题,这实际上是中国魔幻电影技术语言表意系统不完善的体现。鉴于此,笔者认为类型的建构应该遵循魔幻电影的特点,即从文化与技术两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

(一)以神怪文化原型为依托完善魔幻类型框架

中国魔幻电影所表现的神仙、鬼魅、仙巫等虚幻形象,决定了其电影美学的表述方式的特殊性,它的美学建构必须围绕着人们脑海里已经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定式展开。因为这些“神怪”是积累在人们祖辈世代相传观念世界中的超自然事物,蕴含着东方先民最初的审美心理体验。中国魔幻电影在对这些神怪人物、故事进行改编和创作的时候,可以注入当下的时代风貌,赋予美丑妍媸的个人喜好,却不能不顾及它在中国人心目中固有的性状特征。换句话说,东方神怪文化中的原型是中国魔幻电影的文化基因,它的注入能够重新唤醒潜藏在每个国人心中的古老意蕴与深层次的情感认同。

类型电影普遍是按观念和艺术形式的总和来划分的,对应影片的视觉、叙事和价值观这三个层面,可以将东方神怪文化原型分为三个方面进行提取,即视觉原型、故事母体和文化想象。首先,视觉原型是指神怪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广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些视觉元素,在中国魔幻电影里主要涉及人物、场景、道具三个方面。如,指代人性恶、善的古代佛道神怪人物谱系;与东方先民时空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界;体现东方独有文化价值观念的方术、法宝,这些视觉元素都已经由外在形象变成人们的心理的某种定式、规范和象征符号。其次,故事母题是指作为叙事内容中具有重复性和能动性的某种核心元素,它可以是一种情节,也可以是一种主题。在古代,妖精与灾祸相互诠释的观念由来已久,人们对妖魔鬼怪往往抱有怕见和恐惧的心理情感,同时又极为期待神仙或有识之士将其驱除。早期这些神怪故事的流传是出于实用目的,告诉人们如何去防范和辨别。后来,这种抵御鬼怪的离奇故事将人们猎奇的审美心理培养起来,“除魅”逐渐成为后世神怪故事中一种叙事动力,并衍化出一系列有趣的情节,如“人神相遇”“异类幻化”“降妖除魔”和“死而复生”。最后,神怪原型中蕴含着神秘性、朴素性的文化想象,它反映了东方先民对自然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看法,体现了先民对生命、死亡、宇宙等问题的思考。例如,“万物有灵”观念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之美,佛教中有关“业与轮回”的伦理化想象。中国魔幻电影可以从这些天马行空的文化想象中寻求启发和灵感,摆脱西方价值观念的牵引。

(二)建构具有东方美学特征的技术美学风格

影像的形式特征是区分类型电影很重要的一方面。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建构不仅要植根于传统神怪文化原型,而且基于数字技术表现的影像画面也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形成自己的技术美学风格。当下中国电影的数字特效多是沿用西方已经模式化的技术手段。例如,近两年被寄予厚望的两部大片《封神传奇》《阿修罗》就相继遭遇票房滑铁卢,这两部影片不仅忽视了本土观众对中国神怪鬼魅的审美习惯,而且在视觉上高度杂糅了中国神怪元素和现代西方流行元素,让观众觉得不伦不类。

对于中国魔幻电影来说,东方神话与西方神话来自不同的文化母体和神怪原型,属于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它们在影像呈现上也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学“质感”。中国文化讲究“意境”,更侧重抒情化和含蓄化的表达,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神”而轻“形”的创作特点。中国魔幻电影的数字技术表现不应以写实为终极目的,而应该朝着意象化、情感化的创作方向努力。例如,《指环王》中诸多妖魔鬼怪的形象更多的是从物理角度出发,以极端丑陋、凶残的写实面貌表现,给观众带来一种生理上的厌恶。而同样是恐怖的怪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混沌则以白面书生的样貌示人,它没有龇牙咧嘴的咆哮,却以举手投足间故作优雅的姿态与心狠手辣的人物设定形成强烈反差,从内在散发出一种阴冷气质,这种造型手法相比西方就更具有意象化色彩。此外,在叙事层面,数字技术的表现经常将人物内心的隐秘情感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语言,以柔性的、写意的情感场面推动叙事。例如,《画皮2》中“水下换皮”场景将原本血腥、恐怖的情节通过缠绕柔美的环境氛围表现得诡异而又朦胧。该电影在立足于东方美学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的技术美学上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四、结 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类型,中国魔幻电影将东方最古老的审美文化与现代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构造出充满妙趣的文化想象和绚丽夺目的影像奇观,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反观当下,中国魔幻电影正在被急功近利地投拍,大量的资金涌入,国际明星的加盟,投资者们都希望借助魔幻片抢占电影市场。但如果类型发展中核心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观众的口碑就会越来越差,到时候人们还没来得及真正领略到“东方魔幻”的影像魅力,这种极具潜力的类型就很有可能被透支。因此,中国电影人应秉持东方美学传统和文化态度,探索具有东方美学范式的中国特色的魔幻电影类型,肩负起传递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豆瓣网(https://www.douban.com),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18年9月9日16时。

② 本文所指的“神怪”包括神仙、鬼魅、妖怪、精怪等一切非人事、超现实的鬼神怪异之物。

③ 荣格的原型理论认为人在出生时就具有先在的领悟模式,这种领悟模式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一种类似于本能的、先天的心理原型。[瑞士]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荣格文集》,冯川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48页。

④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猜你喜欢

魔幻原型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雍措“凹村”的魔幻与诗
魔幻与死亡之海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谁远谁近?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魔幻”的迷惘
原型理论分析“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