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制片厂改造再利用中电影文化的延续性研究
2018-11-14石圆圆
石圆圆
(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我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是长影制片厂,它对电影艺术的影响深远,在电影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长影制片厂曾有过辉煌的时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类型的转变,其体制对现代社会经济的不适应性矛盾越发突出。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长影制片厂管理模式落后、电影产出量减少、摄影棚设备荒废,长影制片厂厂址成为长春城市的一道伤疤。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对长影制片厂旧址和电影文化的开发重塑,将经济价值和产业文化相融合统一,在最大限度保存电影文化的状态下,尽可能地创造经济价值。其开发模式取得的效果很成功,在对其旧址的改造再利用上提升了长春的城市形象,促进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无论对电影文化的延续性,还是增加地方经济产值,都有重大意义。
一、长影制片厂的历史沿革
(一)长影制片厂的历史发展
长影制片厂1939年11月在洪熙街602号落成(今红旗街20号,长春电影制片厂现址),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企业。整个厂房建筑仿照德国“乌发”电影厂的模式设计,当时占地面积共163963平方米,建有6个面积为 600平方米的摄影棚,大小4个录音室,还有其他附属建筑。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始在中国电影事业上崭露头角,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很多优秀影片如《上甘岭》《白毛女》《甲午风云》等,同时对外国优秀电影进行译制,其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对新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经济整体转型时,长影制片厂只重视电影制作,忽略市场经济的规律,依旧延续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渐渐没落。2000年长影制片厂进行改制,成立了长影责任有限集团,开始了以电影文化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产业化发展。2004年与吉林卫视合作成立了长影频道,2005年建成中国第一家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2014年以旧址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建成了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电影院、长影音乐厅等具有休闲文化娱乐功能的建筑,至此,长影成为长春城市的一张特色文化产业名片。
(二)长影制片厂电影的辉煌
长影制片厂的电影题材多种多样,不论是革命题材,还是历史、社会题材都可圈可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中国的政治导向需要,《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等具有时代背景的红色电影相继而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商业化电影没有大范围占据中国市场之前,《平原游击队》《董存瑞》《小兵张嘎》等传播率高的红色电影,仍然在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有良好的群众根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在东北特色民俗方面、社会改革开放方面,长影的电影题材充分体现生活的真实,贴近人们的真实感受,具有独特角度的电影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影在电影制作上,还创造了几个第一:长影第一部木偶片 《皇帝梦》和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在一个荒芜的儿童动画创作的园地中,这两项第一意义深远。而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也丰富了中国常态的所谓四大片种聚会。作为创作,长影留下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 《留下他打老蒋》和第一部长故事片 《桥》,以及第一部译制片 《普通一兵》。长影制片厂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占有重要的电影文化位置。
(三)长影制片厂现代电影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影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莱坞爆米花电影以其逼真的特效、炫目的动作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充斥着全国的各大银幕,国产电影在商业工业化大片的冲击下,虽然有国产电影保护月,但仍稍显弱势。同时民营制片厂也在全国电影业占有重要一席,使得国营制片厂落入尴尬之地。长影集团由观望转变为积极与民营资本融合,寻求融合之路,先后成立了几家独立制片公司。同时还积极利用自有的电影资源,创办了长影频道,使优秀的电影除了在大屏幕上有展现的机会,还延伸到电视屏幕上。现代的长影电影文化,承载着时代的特色,继续前行。
二、长影制片厂改造再利用现状
长影旧址位于长春城市中心位置,邻近红旗街商圈,旧址中的大部分建筑处于闲置状态,与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脱离,原有的使用功能不符合现代城市的需求,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现代化空间,符合城市潮流,从而产生经济价值,成为棘手的问题。
长影旧址目前主要的建筑有:1~7号摄影棚、办公楼、录音室、第12放映室、洗印车间等附属建筑。随着现代电影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电影背景基本采用实景拍摄或电脑特效制作,摄影棚逐渐退出市场,基本处于荒废状态。从2010年开始经过3年的改造,办公路、第1摄影棚和第1~3号摄影棚走廊空间改造建成长影旧址博物馆,2号摄影棚改建为长春电影频道的演播大厅,3号摄影棚保留原状,4~6号摄影棚、第12放映室改造成长影电影院,7号摄影棚改造为长影音乐厅。电影院装修现代化,充满电影文化气息,再加上区位优势,成为市民的休闲好去处。现代电影告别胶片,开启数字高清技术手段时代,洗印车间基本失去了使用价值,现在洗印车间基本维持原状。混音室基本延续原有功能,仍做混音使用。
三、电影文化在长影制片厂改造中的延续性探讨
长影制片厂在新中国电影事业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电影文化深厚底蕴和品牌效应的隐形价值不可估量,在现代改造再利用上延续电影文化,不但是对文化品牌的保护,同时也提升经济体的精神层次。这些历史建筑以影视文化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以展示影视文化为主要内容。在展示的过程中长影历史建筑所体现的不仅是其历史建筑的价值,而是多元性的价值综合。如长影老厂区的保护是对影视产业纪念意义及文化价值的体现,长影世纪城的利用是对长影老厂区历史建筑意义的延伸,同时也是文化产业中城市旅游产业的融合。电影文化在长影制片厂改造中的延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建造独特的电影文化产业群
我国历史建筑改造再利用有很多成功案例,主题多种多样,唯独电影成为稀有主题的一种。长影制片厂在中国电影史上有重要位置,其辉煌时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延续电影文化内核,投射到长影旧址上,创造出独特的电影文化产业群。除了建筑的原有结构,建筑内部经过了大规模的改造,尤其是博物馆的设计,有还原当时电影生产环节的部分,相当具有体验性,很多当时的影视道具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很具有怀旧情怀。长影旧址博物馆本着修旧如旧的改造再利用原则,生动地呈现了长影制片厂的成立、发展、繁荣、变迁。它包括长影电影院、长影音乐厅、长影文化街区、长影电影艺术馆、长影摄影棚展区、长影洗印车间展区等。长影制片厂特色风格的建筑群、建筑内部展现的电影文化、视频音频文件的资料、现代风格的长影电影院无不透露着独特的电影文化气息,成为长春城市特有的历史建筑群。而长影世纪城的建成标志着长影集团的大电影产业初具规模,在长影文化的基础上,又突出了时代电影特点—— 高科技电影技术与体验式电影娱乐,长影制片厂旧址和长影世纪城虽然距离横跨半个长春市,但是由于电影文化的联系,完整地构成了长影集团的电影文化产业群。
(二)开发电影衍生品
除了现有旧址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产生价值,集团还以电影为主题,开发创意性的纪念类周边小产品,在经营中的建筑售卖,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随着城市的发展,非物质文化以物态形式为载体呈现,是存留历史文脉的重要手段。历史建筑是静止的,而电影衍生品却可以带回家,随时随地勾起人们的电影情怀,这就是创意类产品的最大价值之处。
从北京的798艺术区,到长春的长影制片厂旧址,工业建筑本身存在的文化,经过创意设计再生产,赋予工业建筑无限的生机,最大地发挥了剩余价值。长影集团中的长影世纪城,是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通过长影的品牌文化效应,成为长春最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之一,同时为长影集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长影制片厂旧址主要是承载着老电影文化,而长影世纪城呈现的是新电影文化,两者结合,使电影文化真正得到传承。产业融合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市场,使共同的资源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形成新的产业创新生产方式。
(三)扩大电影文化宣传
除了建筑改造后电影文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电影文化品牌的传播,提升长影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长影旧址仍然保留原有的电影拍摄和译制片制作的功能,发挥着制片厂的功能。在保存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宣传手段,以电影文化为核心,每两年举办一次电影节,其影响力得以有效推广。明星的出现,吸引很多游人慕名而来,长影制片厂成了游客必游之地,人的参与成为历史建筑保护的关键节点,不但可以产生文化经济消费,更能唤起人们的电影情怀,对电影文化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北京、上海,由于长春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文化基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消除自身的弱势环节,逐渐提升自身实力,是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长影制片厂旗下的刊物《电影世界》和《电影文学》,以丰富的影视作品为资源,创办几十年来,在全国电影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电影文学》,从1992年一直是北大核心期刊,其刊登的无论是影视剧本还是制片厂的再利用的文章,无不体现着长影集团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渗透深度。
从文化活动延续到纸质刊物,长影集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资源,进行文化品牌的塑造和延续,在现代电影厂改制的浪潮中,添下最精彩的一笔。
四、结 语
目前,商业工业化电影大量涌入中国的电影市场,长影制片厂在电影制作上水平上,相比华谊、博纳等国内民营电影公司有一定的差距,缺乏商业电影和电影品牌运营的手段。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国营电影制片厂的改制方面,长影制片厂依靠浓厚的电影文化积淀,结合市场经济,重塑电影品牌影响力,无论从存留人文情怀,还是产生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的多方面多层次展现了长影旧址老建筑的活力,激发了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为城市文化产业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