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的生态危机批判意蕴

2018-11-14刘珺田

长江丛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人类

刘珺田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产能力实现了重大飞跃,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被打破,日趋对立。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敏锐地意识到资本主义会加剧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产生严重的生态危机。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生态问题尚未超越阶级斗争成为时代的主题,因此并没有专门论述,但他们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在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诸多著述中得到充分的展现。马克思关于生态危机的批判与反思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值得今人认真的学习,并从中寻得启迪。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以前,人类的生产能力低下,虽然需要从自然中获取生产生活资料,但是由于开采能力有限,难以对自然造成破坏。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制度也随之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在工业化国家纷纷建立起来。《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如此巨大的生产力离不开对“自然力的征服”,而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态环境之间呈现出天然的、对立的关联,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最核心的所有制形式。人类生存于大自然之中,大自然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并不属于人类,却为人们带来生存发展的必需品。而生产资料私有制将土地、矿产等资源划归为一部分人的私人所属物,这首先就是对自然界原本属性的扭曲。“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召唤出来的魔鬼了。”资本主义为了扩大生产,攫取更大的利润,产生了巨大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新的生产工具也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开采能力和生产效率。大量的森林与矿产被运进工厂,成为生产的原料,而产出的废气废水被粗暴的排入自然界中。这种机械化、规模化的开采与破坏早已超出了自然界的可承受范围即生态阈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失去了以往的平衡。

资本主义所创造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再是简单的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反而奴役了人类,使得他们狂热地追求私人财富。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剥削获得利润,其中也包括了对生态环境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在客观上创造人类历史中空前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变革,使人类社会摆脱了封建制度的禁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通过剥削工人和自然资源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私欲。资本主义对生态环境的剥削是毫无节制的,这种剥削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资本主义孕育了商业文明,物质财富的生产和集聚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追求。当物质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的思潮在人类社会大行其道时,自然界也只能沦为工具。因此资本家往往会通过大量掠夺和消耗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以谋求更多的物质财富。这种简单粗放且毫无节制的对生态环境的剥削,必然会带来生态系统的失衡与恶化,将自然界推向人类的对立面。因此,当自然界成为资本家的私有物时,资本家便不必再考虑道德伦理或者人类未来发展的问题,只需在其中最大限度的挖掘可以转化为资本的价值。

马克思还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了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伴随着资本家对自然资源的大肆开发,越来越多的商品被生产出来,甚至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应对生产过剩的状况,资本家又会通过销毁商品来寻求市场的平衡,这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肆浪费,而这种浪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二、资本全球化是生态危机扩大化的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的全球蔓延。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世界各地基本处于分散的状态。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被经济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再是分散独立的个体。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通过殖民扩张,西方国家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开拓转化为自己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在当地大肆掠夺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壮大,经济危机席卷了西方世界,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危机,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愈发加紧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侵略扩张。这导致了世界各国,无论是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还是落后荒蛮的,无论是主动促进贸易往来的还是被动卷入世界市场的,它们之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全球化也在这种联系与交往中形成。

资本的全球扩张自然而然的带来了生态危机的蔓延。马克思指出“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在这一扩张过程中,那些落后“野蛮”的民族无疑处于弱势的地位。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用近乎抢夺的方式从他们那里带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向落后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将一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转移到这些落后区域,以达到降低成本和转嫁生态危机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下,早期仅存在于部分区域的环境污染演变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时至今日,生态危机已经不单单是欧洲几条河流的问题,而是广泛地存在于海洋、土地、大气之中,其危害性之大不难想象。

三、人与自然的异化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文化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引起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改变,更引发了社会思潮的突变,呈现出全新的样貌与特点。在工业化起步最早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打破了传统宗教道德的禁锢,人们不再迷信上帝,转而追求现世的享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思潮,并逐渐突破地缘和文化的界限遍及世界。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在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时代,人对资本的追逐与崇拜成为社会的主流。而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坚力量的资本家们,想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必然会尽其所能地扩大生产规模和压缩成本投入。资本主义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私有的、无止境的,个人的利益。在思想文化层面,从商品经济中生长出来的商业文化更是将人类原本丰富多样的精神需求同化为对物质和消费的逐取。以追求“最大幸福”为目标的功利主义哲学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精神领域的支持,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工业文明中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物质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的“现代性”特征,这无疑与环境治理中必不可少的节约勤俭是相违背的。

个人主义强调单独个人的主体地位,推崇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个人需求的满足作为一切活动的目的。这样的价值理念肯定了人的独特性与自主性,是对以往时代价值思想的超越,但是当个人的价值被推崇到极致,甚至忽略外部客观世界时,当个人需求被商业文化支配时,个人主义的弊病再也不容忽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资本主义创造了商业文化,用丰富的物质和财富的魅力填补了人们刚刚摆脱传统宗教的束缚后精神层面的缺口,使得社会道德产生了偏离。在这种冰冷的,以财富为唯一追求的社会环境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道德必然导致群体对生态危机的漠视,以及对铺张奢靡的追逐。

四、《共产党宣言》生态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今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卷入到世界市场之中,获得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国家间、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也日渐扩大。在经济环境一片繁荣的背后,生态问题也日趋凸显,生态危机成为当今世界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福斯特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会使其发展道路发生逆转的,就是说他不会改变工业和资本积累的发展结构,而这种发展模式从长远角度看(许多方面从短期看也是如此)对环境将产生灾难性影响”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而资本逻辑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浪费为代价的。因此,只要资本主义这一根本制度没有发生改变,生态问题就无法根除,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也无法得以和解。这就使得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批判理论在今天具有重要价值。

《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对后世的理论研究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伴随着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审视和反思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且注意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尝试从中发掘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及破解之道。在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颇具规模。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国家纷纷成立了绿党,倡导“按照一种新的发展观、新思维、新秩序来调整政治关系,建立一个没有暴力、和平、公正、民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社会。”在这一思想基础的指导下,绿党迅速发展壮大,从政治边沿走向中心,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批判理论的研究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发掘马克思生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具体国情,发展出一套完备的生态文明理论。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指导,更有助于在全社会引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生态价值观。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66.

②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

③李培超,张启江.生态文明的愿景:寻求人类和谐地栖居[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陈学明.谁是罪魁祸首——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王建明,王爱桂.红色经典的绿色视野——《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9.

[3]郇庆治.生态现代化理论与绿色变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2):90~98.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人类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