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篇苏州评弹《少帅传奇》的创作心得

2018-11-14

剧影月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少帅军阀张学良

自从艺以来,一直想自创一部长篇苏州评弹作品。2000年张学良将军离世,社会上对他的人生有正反两面的争议,咒骂声不绝于耳。历史真相在逐步公开,本人认为一部文艺作品应该尊重历史,且在矛盾冲突中展开。通过翻阅众多书籍,从正史中吸取素材,历史与虚构相结合,终于完成十五回的书目《少帅传奇》,在书场实地演出得到了广大听众的赞誉,在苏州市艺术考评中得到了嘉奖。

就时代性而言,创作者首先要立足于历史事实,这是作品的基础。主人公张学良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悲惨的时代——军阀战争、国难当头、国家四分五裂。在这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怎么来演绎主人公呢?我们必须看到张学良是当初最强大奉系军阀张大帅张作霖之长子张少帅,这个特殊的身份了决定他圈入这场政治漩涡中难于自拔。他看到了百姓民不聊生,国家面临亡国灭种,心痛疾首,但作为大帅之子,又只能以父命而为,体现出他愚忠愚孝的本性。然而群众的呼声、国家的危难,又唤起了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知,从而奋起和父帅争辩与斗争。这就是张学良这个特殊人物生活在战乱年代的矛盾心态。我着重于此,既描述他愚忠愚孝一面,又讲述他斗争的一面。从跟父亲的共事,到后来和蒋介石合作,张学良都是在这样的心态下生存的。只有联合了共产党才使他的心态有了转变,共产党真心实意拯救国家,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使他在矛盾的泥潭中站起身来,撇去自身愚忠愚孝而真正勇敢地同错误国策作斗争,最终发动“西安事变”就是他正确心态的表现。

就思想性而言,我主张正能量,不能迎合少数人的不正常口味,作品首先要有说服力。主人公张学良,一个旧军阀公子哥,为什么有停止内战、统一中华的进步思想呢?本人花了很大精力追根问源、查阅历史,认为这不是偶然的。人的思想是受影响的,张学良的启蒙老师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岺,张伯苓的爱国思想自幼就影响了他,而后他与孙中山先生从联合成莫逆之交,建立起了友情,他敬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立志要实现孙先生的“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上他们交流思想,中山先生称他为“有为青年”,虽然是军阀之子,但流露出对父亲打内战、欲称王称霸的不满。他的主张偏偏和中山先生不谋而合,而他的老师——著名爱国将领郭松龄,用武力推翻军阀,以至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张学良暗中竭力相救,却未能实现,直到少帅晚年还念念不忘恩师,言道“不能救下郭松龄,是我平生之憾”,足见得他同情、支持和赞赏老师的进步思想。张少帅常年累月逐步增加的爱国情怀,使他接触了共产党,受到了共产党进步思想感染和号召力,最终张学良的爱国精神,报效国家的意志得到了无所预见的喷发,也使他从一个旧军阀之子演变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就艺术性而言,我结合时代性和思想性,在张学良起伏跌宕的人生中展开。开篇以他父亲和老师郭松龄的斗争,郭松龄兵变,张学良同情支持老师的行动,但又只能愚忠愚孝地执行父亲张作霖的命令,平息生擒郭之后,他又暗中设法解救郭松龄,可见他身不由己,无能为力的处境。启幕我安排一回父子相争,着重道出他与父亲相背的思想和主张,使听众能感到张少帅不是一个花花公子,而是有斗争的,并且整部长篇都是在斗争中进行的。皇姑屯事件后,少帅亲政,他所统领的东北外有日本人的引诱威逼,内有参谋长杨宇霆为首亲日派的阻挠,在这重重压力之下,我用很大篇幅描述少帅致力要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只有停止内战、统一国家、才能国富民强的真理,拒绝日本人的引诱,置日本人的威逼不顾,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枪毙了杨宇霆,不惜放弃自己的一切私利,支持南京改府易帜,用重笔刻画了少帅没了对父亲的愚孝,转而为国家民众的孝义,使几十年四分五裂的中国归为统一,也让听众看到了另一个张学良,但是国家象征性地统一以后内战仍是连连。此时的张学良还是难脱旧军阀愚忠愚孝的本性,唯蒋是命,毫无反顾地执行了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成了剿共的马前卒,结果是“九·一八”家乡沦陷,自己沦为“不抵抗将军”。听众也就随书情的发展,为少帅的遭遇、人生的低潮叹息。编书者这时一定要知道听众想听到的是什么了,他们在等着张少帅的人生高潮。书的落幕,当然要道出整部长篇的着力点,就是主人公在人生道路迷茫之际,在共产党的正确路线、进步思想影响下,寻到了自己的光明道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国家团结,摒弃前仇,一致对外,民族才有希望。我用浓重的笔墨让听众看到少帅不顾自身安危联合共产党,最后抛弃愚忠愚孝,放弃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为拯救国家而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从而使自己被囚五十四年,失去了政治舞台,失去了人生自由。

总之,我的《少帅传奇》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采用了一定艺术虚构的成分,既应用了传统长篇的演绎手法,又采用了不少现代电视电影的表现场景,使书目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少帅军阀张学良
于凤至:大女主的人生也有软肋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少帅征婚
瘾君子张学良
文章蛰伏两年换装出发 前途待定
专治出墙杏
从湖南《大公报》看军阀统治下的端午节(1917—1926)
黑老大助张学良戒毒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