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卧虎藏龙王度庐

2018-11-14姜胜群

杂文月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谈天杂文家卧虎藏龙

●姜胜群

2001年,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卧虎藏龙》,获得了十项奥斯卡提名、四项奥斯卡大奖,是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电影是根据王度庐的小说《卧虎藏龙》改编的。

王度庐,满族,原名王葆祥。自幼丧父,家中生计全靠家人替人帮佣维持,十分困苦。民国廿九年时,在《青岛新民报》上发表武侠处女作《河岳游侠传》,自此开始了武侠小说创作,先后创作小说三十余部。稿费收入不能养家,不得不四处打零工。周围人所认识的王度庐,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

影片《卧虎藏龙》,使人们发现自己身边竟然卧藏着一位大师级通俗文学作家——共创作三十余部小说,而且是当年武侠创作“北派五大家”之一。连大名鼎鼎的武侠作家古龙都说“我最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他。”他,就是王度庐。

创办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小小日报》上,一位署名“柳今”的作者,先后在该报副刊发表了一百四十余篇杂文。“柳今”是王度庐的笔名,原来,王度庐不仅是武侠小说家,还是杂文家!

大师级通俗文学作家的评价,有三十余部小说为证,更不用说“没有小说《卧虎藏龙》,便没有电影《卧虎藏龙》”了。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大师级通俗文学家的杂文。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本帝国主义在皇姑屯事件之后,加紧了武装占领“满蒙”的准备。内忧外患,令每一个爱国者心急如焚,忧心忡忡。

1930年9月30日,王度庐在《小小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烛边思绪》的文章,文章写道:“昨天夜里,无所事事,看了几篇‘朝鲜义士安重根传’,令我胸襟起了无限的感慨,恨不得此时连浇三盏,一饮而尽。又看了两篇,灯光渐渐昏黑了,原来灯内的煤油尽了,我登时拿出一枝蜡烛来点上,把煤油灯就吹了。又看了两篇,看那朝鲜亡国的惨痛,安重根刺死伊藤博文之慷慨激昂,不禁我又怀想我们老大中国,现在景况,不禁怆慨。掩卷静思,猛然看见那蜡油萤萤,一滴一滴地流下,啊呀,真真像眼泪!”

由朝鲜亡国,联想到危机四伏的中国,悲思哀绪,夜不能寐。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拳拳赤子的热血!

彼时国难当头,很多人关心的,不是国家命运,而是个人如何发财,世风庸俗,社会腐败。王度庐在《发财学》一文中,予以严厉抨击——“发财学的宗旨就是:不管什么廉耻、良心、公共的利益、国家的经济,只求的是我一己囊橐肥满,金银充溢。

我又想:人们要发财原是不难的,无须乎研究什么发财学,只要把头弄尖些,脸皮绷厚些,牛皮吹响些,马屁拍熟些,会献小殷勤,会说低下话,能投机、善拍虎,果然要把这几样秘诀练熟,纵然不能成什么大资本家,也得落一个小财主啊。”

这种对金钱至上的抨击,即便是今天,依然掷地有声,令多少人汗颜!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杂文尚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作为与鲁迅同时代的杂文家,王度庐的杂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文学性。

有人对王度庐说,他在《小小日报》“谈天”专栏发表的杂文,“多半是临时性的,恐怕未必有永垂不朽的价值”。对此,王度庐在《永垂不朽》一文中反驳:“我这个‘谈天’,就如同舞台的戏一般,(其实)比戏还不如,因为戏还能够演个重回,能够循环着唱。我这‘谈天’可不然,最多也就分个等二本,倘或要演个来回,不要说阅者得大加攻击,就是主笔先生,第一他先不给我登。所以我这个‘谈天’,只好教人看毕后往脖子后头一扔,或是去包花生米,或是沉沦到臭茅厕里,或是用它去糊隔壁,作臭虫的大本营,拇指碾处,登时给我这‘柳今’两个四号铅字上,来个血手印,还妄想什么‘永垂不朽’?

末了,我感想到什么功业、什么学说、什么文字,最好要它能够合乎时务,能够给现代一种猛省、一种指示、一种帮助,这才算真有价值。若是一味地唱高调,只管在‘永垂不朽’的虚名上努力,不单没用,而且妄想,老实说罢,这‘永垂不朽’的心理的妄想,就是文明的障碍,进化的障碍。”

严肃而不失诙谐,犀利而不露锋芒,自嘲中宣示自信。

既没有加入“左联”,也没有站到“左联”的对立面。王度庐是那个时代的散兵游勇,单枪匹马,独自为战。他淡泊名利,蔑视“永垂不朽”,追求的是“给现代一种猛省、一种指示、一种帮助”,并认为“这才算真有价值”。

“孤单的我

想念谁

谁明白

我在月光下流泪

我也在月光下沉睡”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插曲,曲好,词也好。

猜你喜欢

谈天杂文家卧虎藏龙
好莱坞要翻拍剧版《卧虎藏龙》
西浦廿题之聚仙亭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从《卧虎藏龙》中“江湖”的译法看文化词语字幕英译策略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机趣微妙类
卢前本事
档案珍藏者语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倘若毛公真做了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