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笑脸
2018-11-14程继武
程继武
李小根和杜小刚是发小,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玩儿,一起上学。那时李小根家的生活很困难,李小根的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咳嗽还伴有吐血,李小根父亲在外是做推脚生意的。推脚就是用手推车给人运东西,把要运的货物送到人家指定的地点,货送到后人家付给推脚费,一般是三元或是五元最多是八九元。李小根从小就跟着父亲推脚,父亲和他说:“你一定要好好念书,要有知识,有文化,今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有较高的工资。有了好工作就不能像我这样风里雨里给人家推东西,还得四下找活干。没活儿就没钱,活儿多了身子还受不了。”父亲总是时时告诫儿子要勤奋读书。
李小根在父亲的现实生活中饱尝了艰辛与不易,于是在父亲有限的经济条件和谆谆教诲下,在学校开始发奋读书,成绩总在全年级排榜前十名。而杜小刚的父亲是一家厂子的电工,成天屁股蛋子上挎着电工刀、钳子还有螺丝刀。这三样家伙儿是杜小刚父亲必备的工具,后来杜小刚的父亲又通过关系调进了电业局,成了一个国家电业的收费员,每月的工资也涨了许多,所以杜小刚的生活条件就比李小根优越得多。正因为如此,杜小刚总和李小根说:“成天泡在书里身子都泡白了,脑袋也学得变傻了,你看我爹,就是凭电工调进电业局的,你天天学能学出个什么名堂。”他觉得今后的前途应该向他爹那样,真刀真枪的靠实干,书不是不看,但不能把自己囿于书堆里。杜小刚的人生信条让他在实践中得到了好处,几年后,他高中还没毕业就让他爹安排了工作,去了他父亲原先所在的工厂,杜小刚也当上了电工,每月也开着一笔可观的工资,他的工资他父亲一分钱也不要,全由他自己支配着花。
杜小刚不仅学会了抽烟还学会了喝酒,没事儿就请李小根下馆子,李小根有时觉得自己囊中羞涩,就不喜欢和杜小刚去喝酒、吃饭。杜小刚就说:“根子,你就是一截树根,撅不折,直还弯,你就是不听我的话,参加工作凭实干,不仅挣钱还能有机会当个一官半职的。这不,我爸跟厂长关系不错,已宣布让我当财务科长了,所以,今天请你就是吃个喜儿。”李小根觉得杜小刚说的也没有错,可他父亲早先在一家厂子上班,后因有病就提前退休了。李小根说:“我和你没法比,你爸爸身体好,母亲在厂里也会干,还是车间主任,我妈妈就是一个家庭妇女,我身上两个姐姐,身下两个弟弟,全家七口人,晚上睡觉炕沿一排黑黑的脑袋,像排着七个黑西瓜。你家姐仨个,就你一个小子,在家可吃香透了。”杜小刚喝了一杯啤酒,吐了一口酒气,抹了一下嘴巴子,说:“也是啊。”李小根又说:“当年我爸就是没有眼光,有病也不能退厂,还不是为了那一笔退厂费,因家里孩子多,我爸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要给钱就行。给了钱就办了退厂手续。我爸爸连个工作都没有,现在身子刚好一点,就在外面靠推脚维持生活,你说我不愿参加工作,我去哪儿工作啊?你让杜叔叔给我也找一个地方吧。”杜小刚语塞了,他沉思了半天,觉得好朋友李小根的事儿他真没有去考虑,片刻,他点了点头,就什么也不说了。李小根为好朋友杜小刚的点头又喝了两瓶啤酒。李小根心里很苦,每天放学还要去街头帮父亲,弟弟们还小没有力气,父亲也不喜欢他帮忙,但是推东西靠的全是力气,没力气那手推车的轱辘是不会自己动一动的。父亲背着沉重的家庭负担累得身体每况愈下,李小根心里什么也不敢想,这个时候爸爸一旦倒下,这个家就会轰然倒塌,他和妈妈、姐姐该怎么办呢?另外大姐已下乡,家里只剩下二姐,老弟刚上小学三年级,这个家迫切需要他能有个好前景。如果杜小刚的父亲真能帮忙的话,那就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也等于帮了他的大忙。李小根知道考大学实在是太难了,大学生的字眼儿是诱人的,可一年全国招的那些大学生,一个班能考上两三个人就不错了。尽管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但他对自己还是没有把握,生怕失手。前些日子父亲就和他说,别报考大学了,还是报个中专稳妥。可李小根不服气,他决心要试一把。
杜小刚当上了财务科长,他不甘心,因为尽管当上了财务科长,他还是没有批钱的权力,要想批钱就得挠上副厂长主管财务科。不过眼下他不可能升得那么快,还要耐心地干上几年。对于李小根的事儿,他也和父亲说了,可安排一个岗位谈何容易,要是临时工还可以,杜小刚的父亲一个条子,事儿就给办了,然而,李小根能同意去做临时工吗?这不是打他的脸吗。所以杜小刚迟迟没有给李小根答复,也不提这件事儿,李小根几次想要张口,都让杜小刚给绕过去了。后来李小根心里就明白了,这事儿根本就不可能,即使去上了,人情怎么回报啊,因此他也就闭口不提了。李小根没事儿的时候,也常常读书,政治的、经济的、文学的甚至军事书籍他也读,他简直就成了一个书癖。为了看书他早早就配戴上了眼镜,近视达八百度。
他的苦功没有白下,高考他以420分的成绩被省师范大学录取了。通知书来的那天,李小根的家沸腾了,此时更让人高兴的是大姐也从集体户抽回来了,她赶上了党的好政策,知识青年全都回城了,李小根的大姐、二姐有工作了,大姐被分到棉纺厂、二姐也去了一家工厂做临时工。而李小根虽考上了大学但还要花一些钱,他爸爸早就把推脚的钱给他准备好了。家里有了两个姐姐挣钱,经济条件好了许多,父亲也就不去外面推脚了。大弟和老弟都以大哥为榜样,决心考上大学。
杜小刚为李小根祝贺,说他没有白费心血,终于有了结果,天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杜小刚很是佩服,但他觉得李小根不过是上了学,离挣钱还有好几年,另外即使毕业了,也不过就是谋得一个职业而已,目前自己正在朝副厂长努力,如果成功,那自己就是全厂的人上人了。对于钱,自己大笔一挥签个名要怎么花就怎么花,这不是神仙吗,对于自己来说还看什么书,看书能把官儿看出来吗,看书能把钱儿看出来吗?大学生,狗屁,现在哪个当局长当厂长的是本科毕业,这些官儿谁不是念个函授、电大或买个文凭就算有学历了,读书就是那么回事儿吧,没有用。
时间过得飞快,李小根毕业回来被分配到一所教育学院工作,他负责数学教师培训。回来后学院就给他分了一间瓦房,小根和本学院的一位老师结了婚,这期间他的大弟和老弟也相继考上了大专和职业高中,父亲也早把推脚车卖了,整天和老伴看着外孙子。大姐因为羡慕小根的学识自己也积极地看书,就在小根结婚的那一年大姐也考上了公务员,大姐成了全家第一个政府公务员。二姐也去了社区工作,全家总算都有了安排。
杜小刚终于当上了副厂长,也有了批钱的权利,出门有轿车,天天酒店吃喝,人都变了摸样,大脸、大耳朵、大肚子、大罗圈腿,形态活像一只老母猪。这会儿他根本就不把好朋友李小根放在眼里,觉得上个大学算个屁,老子如今才是天下第一。他见到李小根,小根和他握手,杜小刚的手胖得圆滚滚的,他把手指尖儿伸给小根,一点劲儿都没有,他不是没有劲儿,觉得只有这样才算和小根有区别。小根很伤心,小时候的好朋友,现在怎么变得这样满身散发着一股难闻的馊味儿。以后,小根就不愿和小刚来往了。可是小刚有一天突然来找小根,说:“你让在市政府的大姐和银行行长说说,让银行给我们厂子贷款一千万,贷成了我立刻就给你回扣十万。”小根无奈地和大姐说了贷款的事儿,大姐觉得杜小刚的厂子已没有能力偿还如此高的贷款,再贷给他就有犯错误的可能。所以这件事儿就没答应。杜小刚为此骂了娘,说:“妈的,你那个破姐还能办点什么呀。这事儿办成了大家不都有好日子过吗。胆子这么小将来能干什么,老鼠一个。”此后杜小刚就不和李小根来往了。李小根也不去找杜小刚了,两人的关系从此断了。
李小根听说杜小刚被查出有经济问题已是杜小刚从副厂长的位子上下来的第二个年头了。小根是在职工下班的人流里见到的杜小刚。他见了李小根想回避可来不及了,李小根已来到他的跟前。小根说:“下来了是好事难免再犯大错误,回家没事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杜小刚这时才觉得李小根说的有道理,便去书店买回了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墨子、孙子等六子国学书籍,没事儿回家就开始捧读。读了一阵子,还别说心里终于静了下来,也不上火了。就在杜小刚读书之际,厂子彻底黄了。杜小刚凭着自己这些年的打拼经验和这阵子读的知识终于应聘到本市一家天燃气公司当了一名维修工,虽然累点,但总算没有下岗。小根这几年也在教育学院评上了副教授,还当上了数学教研室主任,工薪开的不少,有时他就主动请杜小刚吃饭,杜小刚有时回绝,说他现在肚子不好,吃馆子,身体也吃伤了。后来,又遇到小根,无法推却,就和小根到一家小酒馆,喝上几瓶啤酒。两人回忆起上学时的往事,杜小刚唠到伤心处就哇哇大哭起来,甚至很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听小根的劝告。
很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小根的儿子和小刚的女儿都长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两人都知道父亲们的关系相处得十分好,彼此相互也非常亲近。这会儿李小根的儿子很不喜欢读书,家里的叔叔、大姑等谁说什么也不好使,小根的儿子李杰觉得当下什么都需要钱,没有钱什么也干不了。小根就劝儿子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听,可小杰根本听不进去,他说考上个大学就行了,现在不同你们那个时代,只要有钱就行,再好的大学也不分配,所以挨那个累没必要。李杰考上一所本省的普通高校,毕业后自己去了离家极远的海南,在那儿自己打拼去了。而杜小刚的女儿杜伟先是在初中时期读了爸爸买的六子国学而后又读了大量的各类书籍,杜伟认为人的一生首先要有一定的学问,不能醉生梦死,要把自己的名字尽可能地留下来,像散文家说的那样,人活着就要做一点有益的事,让自己达到永恒。女儿的话让杜小刚耳目一新,他对女儿说:“你要好好读书,爸爸就是把房子卖了也供你上大学。”杜伟很高兴她没有想到父亲对大学和文化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能够充分地理解自己。杜伟考上了南开大学,小刚心情极为愉悦。他把小根请来祝贺,小根不情愿去,原先是自己劝朋友多读书,小刚终于在社会中摔了跟头才有所回头。可自己的儿子却想不到走到了他杜叔叔的一面,而且想法简直就是和杜小刚如出一辙,并且人家杜小刚的女儿杜伟比自己当年的志向还高。
杜伟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报工作,成为一名编辑和记者。杜伟很忙经常到各地去采访,很难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杜小刚觉得女儿工作有成绩,女儿不回家又算什么呢,他心里乐着呢。李小根的儿子李杰在海南干不下去了,他也回到了省里,在一家公司准备面试应聘。应聘的那天,李小根跟着去的,李杰觉得根本用不着,自己这么大了父母还这么跟着操心,可去就去吧,正好路上的一切费用就不用他掏腰包了。李小根在车上就对儿子说:“你看,你杜叔家的女儿杜伟现在多好,人家是被省报社正式录用的记者和编辑,再也不用操心自己的编制问题,还有你大姑、二叔、老叔都是努力博学,现在工作都很好你怎么就看破红尘呢,我不反对现在的一切要花人情钱,可花人情钱的前提是需要你有较高的文化和渊博的知识,人家才能用你或给你编制。你这样满天飞,一点也不稳定,心情极其浮躁恐怕干什么也干不好。”李杰正如小根所说,他现在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更没有什么人生方向。他和杜伟想的不一样,杜伟大学毕业后因文化素质高,就积极考编辑、记者队伍,并全身心地投入为事业奋斗。李杰不这样想,他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乱飞,只认为干什么都要用钱,而李小根没少为他拿钱,到头来,钱是没少花,他还是没有找到相应的位置,相反自己却干不下去了,头脑也一片空白,别说读书了,就是干点实际的事儿也干不好。所以李小根就说:“早晚你得沦为你爷爷去街头推脚的地步。”为此,李杰和李小根闹了别扭,觉得父亲就是瞧不起他。
李杰去应聘的这家公司不大,父子俩都觉得应该没有问题。面试的那天,几位面试的老师也都是本公司的职工,李杰买了一条中华烟,面试前每人一盒。李小根认为这烟根本没有必要,鼻子一冒烟,转瞬就忘了,谁还记得你买的。但是李小根错了,给烟的那几位面试老师谁也没有太深问李杰,一路绿灯就过关了。就在要通过时,公司老总还要问几个小问题。大家都知道,那不过是走形式,关键是这几位面试的老师,他们要是不同意,你就别想和老总见面。这样一来,李小根的确是受了教育,他让儿子给他上了一堂社会人情课。李杰终于让爸爸认识了社会上钱的作用。李小根毕竟服了一把。
可是李杰万万没有想到,老总提的问题让他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老总问他喜欢诗歌吗?李杰说,喜欢。老总说:“那你就随便给我朗诵几句海子的诗。”李杰一下就蒙了,他连海子是谁都不知道,朗诵什么呢,什么也朗诵不出来。老总说:“啊,难为你了,可能你对海子这样的诗人不了解,那你就背几句毛主席的诗词吧。”李杰张口就背了起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刚要继续往下背。老总摆了摆手,说:“啊,你能不能把毛主席的那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背给我听听。你来到我这就是雄关漫道,从头越。”李杰一下子就冒汗了,这首词他连看都没有看过,怎么可能背下来。他慌了,嗫嚅地说:“我不会。”老总说:“你回去吧。你我是不能聘用的。”李杰不服气,他拦住老总说:“难道我来工作还非得会背毛主席的诗词吗”老总望着他说:“孩子,你错了,你连这首毛主席的诗词都不会背,就证明你肯定读的书不多,也就是说你的文化水平仅仅是一般。别看你是大学毕业,可你的文凭要是在你父亲的年代,我不用面试有一个要一个,而你就不行,你的水分太大。”李杰哭了,李小根也哭了,说:“儿子别难过了,不就是一条烟钱吗,爸爸是花得起这条烟钱的。”李杰没有办法,他是不愿回到家乡去工作的,家乡也没有那么合适的工作去做,于是只好又找了一家比较小的公司先干下去。李小根回去了,临走他给儿子又扔下五千块钱。李杰突然给李小根跪下了,他说:“爸,我如果再干不好就准备回家推脚去。”李小根看着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他能说什么呢,他没有说一句话。
一晃儿到了年底,李杰来电话说公司忙不能回家了。李小根没说什么,既然单位忙不回来是很正常的。到了第二年李杰又来电话还是说忙不回家了,第三年还是不回来,到了第四年李小根有点想儿子了,说什么也要坐火车去省城看儿子。就在他要去省城时突然有人敲门,说话声就是儿子李杰。小根开开门愣住了,李杰身后跟着杜伟,这是怎么回事啊。杜伟说:“李叔叔,不认识我了,我是杜伟啊。”李小根说:“认识认识,怎么你们俩一起回来的?”杜伟说:“是啊,我们在一起都一年了。”李小根和妻子都糊涂了,难道李杰要向杜伟学习,跟人家杜伟学文化,可看上去又不像这么回事?”杜伟说:“李叔,我和李杰处对象了,您同意不同意啊?”小根说:“你怎么能和一个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在一起啊。”杜伟说:“李叔,你走后,李杰就辞去了工作,他到了我那儿就开始学习了,第三年就考上和平区政府的公务员了。这次回来就是告诉你们二老我们俩要结婚了。”小根眼前一黑,兴奋得晕了过去,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儿子的怀里,他流泪了。他身边站着杜小刚,小刚说:”小根,我的亲家,你的心思太重了。你总觉得你好儿子就得好,那不见得,但天赋还是要靠后天的努力呀。你看我再也不像从前了,人有时误入歧途,但走走弯路,也是好事啊,浪子回头金不换嘛。”小根笑了。他觉得生活有时很有意思,就像走一段山路一样,一会儿是上坡,一会儿是下坡。不管怎么说,先天也好后天也罢,孩子们都认识到了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得努力有文化、有水平,多读书。
小根握着小刚的手很感慨,这一对儿发小也是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最后,儿女们还是走到了一家。小根拿出积蓄在省城买楼、装修,一阵子紧忙,下个月他就要为儿子、儿媳举办婚礼了,小根一家终于都露出了幸福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