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操纵的城市》:韩国犯罪片新变探析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人性现实犯罪

冯 岭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

近些年来,韩国社会复杂多变,传统家庭面临各种危机,人们心中隐藏种种不安和痛苦,人自身的孤独感日益增强,各类犯罪事件也对整个社会提出了考验。这种种问题都通过艺术形式反映和呈现出来,尤其电影更是这种现实的直观投射,与此相应地,作为讲求伦理的社会,韩国文化中还包含有“恨”的主题情感,还内含着传统母题——惩恶扬善,这些深植在韩国的社会特征和艺术审美使得犯罪片成为韩国电影的重要类型。

韩国犯罪片直面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冷酷,犹如利刃直刺心脏,让人不忍卒睹,但在黑色惊悚中不忘表现人们对情谊的渴望和期待,从1990年的为民族抗争而糅以黑帮争斗的《将军的儿子》开始,韩国犯罪片就不拘一格,各自有自己的设计和路数。《盲证》糅杂混合了多种元素,在恐怖、悬疑中却有一种忧郁沉静下的美和温暖。《母亲》伟大的母爱到底是否有一个临界点,使其不超越于道德规范之外,流露出对小人物的真诚关怀。在这些年的韩国犯罪片中,多重审美视角下对社会各领域的大胆涉及,具有深刻的社会问题意识,一点点让观众怜悯、困惑、揪心、绝望、痛心疾首,再陷入沉思,在意义与意识形态的传播上具有相当的杀伤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韩国犯罪片传播手段载体变了,多了互联网,用互联网承载传播之功能,同时传达与互联网有关的内容,由此增加了一些新的电影表象元素。互联网为电影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更多元的审美意趣,有时会直接影响电影的影像设计、故事内容、视觉呈现和叙事方式等。韩国电影《被操纵的城市》就是这样的典型作品,它讲述了一个网瘾少年权侑,在网络游戏世界里结识了一帮朋友。现实中遭人陷害,蒙冤入狱,后在网友们的帮助下抓住真凶,沉冤得以昭雪。没有太多新意的故事,叙事模式上也没有多大突破,但它将人物命运与互联网相联系,将人物关系与互联网挂钩,故事情节与结构也被互联网所影响和推动,因而显得与众不同。在虚拟与真实的对照之下,更多直面的是残酷的现实状况,在与罪恶的较量中尽展人性的善良与丑恶、正义与邪恶、温情与冷漠。

一、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的悖论

如果说在互联网世界里现实以缺席而在场的方式强烈地统摄了神奇的表象,试图消退现实庸常的阴影。那么电影《被操纵的城市》开场主人公就处在游戏的情境中,倚仗视听语言实现幻觉和虚构的效果,是在虚拟世界的借口下躲避沉重的现实。互联网电子游戏对现代人来说,不过是一种精神放松的游戏。在电影里往往触及“非存在”,创作者假设臆造出一个主观性情境,虚拟世界里,权侑身手了得,扮演着拯救周围生命的角色,为他人甘冒生命危险,反映他善良、讲义气的一面,被塑造成一个酷得要命的英雄,在网上完成完美自我的虚拟构建,赢得网友的尊重和敬爱,也为后来网友主动营救他,奠定了情感基础和信任基础。他所洋溢的生命激情在现实世界里却荒芜一片,人物在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的反差很大,在真实世界里无所事事,混在网吧里打发时光,造成孤独无聊和心理错位。孤独是人类的硬伤,也造成最初案发时权侑的孤立无援,面对无力对抗的斗争时的绝望和精神崩溃,人物内心活动十分激烈。妈妈的过世刺激他展开自救,逐渐发现自己和法律被操弄的真相。结果,自我拯救换来自己新生的希冀。从精神胜利的意淫者,到遭受陷害而被凌虐,再到逃狱而主动拯救自己,不是预期的高大上英雄,而只是面临冤屈时展现出人性不同侧面,迸发出巨大潜能的普通人,最终完成了人物心灵的自我救赎。而在虚拟世界里因为不断漏气而连累他人,又屡屡被权侑解救的女人汝郁在现实世界里却成了权侑的拯救者,是她发现案件疑点,联络网络游戏里的好友,共同营救,结果实实在在地帮助和营救了权侑,她也在这场行动中找到自身活着的意义,使观众体验着一种非实存却难以名状的情绪,传达出创作者意向性。

现实在电影中不是一段远逝的风景。现实世界中的人操纵这个世界,是非黑白颠倒,在反派律师闵千尚及其幕后黑手的操弄下,在好多起案件中,所谓的证据、证人和作为证据的视频,甚至案发现场都是一拨人安排设计好的,他们收取某些人巨额利益后,诬陷无辜人入狱,为的是保护真正凶手。

评论家曾在文章中指出:“在电影中,暗示就是原则。”影片并未直接交代罪恶的原因和罪恶的渊薮,而是通过女秘书的几通电话进行暗示,揭示了社会隐藏着更深的黑幕,幕后真凶却逍遥法外。曹保平在采访中指出:“电影没有把现实问题放大,而是把故事停留在人物上,停留在黑色电影的形态上。因为一旦往那个方向深挖,很容易失去现在这种戏剧性和黑色效果。”影片以其特有的超逻辑性的颇具张力的叙事,对网状般复杂纠结的社会阴暗面进行了深入而又形象的表述。

影片以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对比,揭示了现代文明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引发人们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中的双重身份认同,引导观者在新的生存时空维度中反思对人性的压榨。互联网时代真实世界可能看似残酷但是又具有极大的张力,网络在这里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础和生存纽带。而这些恰恰是作品对新的主题意义的尝试,相当程度上偏离了犯罪片通常具有的叙事功能。

二、人性中善与恶的交锋与对抗

所谓伦理,“就是蕴含利害取向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不仅是人与人的关系,它还包括人与群、人与社会、人与物、人与地球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因利害两者的极度失衡才导致最终悲愤的结果与被扭曲的事实”。韩国犯罪片借助那些充斥着死亡、罪恶、暴力、血腥、情欲的残酷影像,通过善与恶的极致对抗,将存在于现实社会的各种病症集中、放大,映射出整个复杂的社会状况和矛盾,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反思人的存在现实。最根本的是重在拷问人性的善恶,最终完成其伦理诉求,《被操纵的城市》中的“恶”之力量极其强大与顽固,其腐臭至深,到最后都没有完全根除,与之相对的是善的力量却相对较弱,虽然最后还是迎来了社会的公正,但正义的来临比之期待要晚。当然,此片中的恶无处不在,但善能借助互联网之类的方式和渠道悄然散发出来,这一点,应是互联网时代韩国犯罪片呈现出的新变化。

(一)人性中的“恶”的气息依然寒彻透骨

影片《被操纵的城市》中“恶”的力量占据优势,影片开始不久,男主人公就落进别人设下的陷阱,含冤入狱,人性恶的破坏力量在现实的时空中可以得到非理性的发泄。脸上有大块暗色印记的闵千尚,表面软弱沉默,确是罪恶的源头之一。他一方面收取真正凶手的巨额资金,另一方面派人制造杀人现场,陷害无辜市民,因为司法的漏洞,结果无辜者含冤莫名,真凶逍遥法外。影片本可以深入揭示其罪恶之渊薮,但匆忙收尾,只含糊暗示其背后还有隐藏更深的黑手,无影无形却又无所不能,暗中操纵着地下社会,依然逍遥法外,但这个交代对深挖人物性格没有太大帮助,人物处理稍显薄弱。

影片中监狱空间半明半暗,极其粗陋,殴打者的肆意妄为,男主人公被人群殴后吐血、脸肿的特写,身体残破不堪,精神恍惚,这些令人不快的细节描述,通过碎片式镜头的影像表达,使观赏电影的观众跟着剧情发展达到制作者预想的痛苦效果。如今,在犯罪片中对暴力的渲染尤其严重,对人身体的过度凌虐,其真实地细致暴露出一种变态的感官的刺激愉悦感,使之成为电影最重要的商业卖点,极大满足观众的一种“享虐”的心理。

在这些微小的电影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到监狱官傲慢、自私、冷酷等“恶”的因子。这样的“恶”又是那样寻常和熟悉,有着生活中你我他的影子。诚如荀子所言,“恶”是人的社会属性。警察、检察官、记者这些拥有社会职能的主流人群,却会在影片情节的更迭中逐一展现出助纣为虐的一面,最后将闵千尚交给马德秀去修理,以恶制恶,应该是对戏剧情境的考量,也是韩国伦理文化对恶的惩治,反映了集体无意识。“‘恨’是韩民族的一种集体心理无意识”,几乎所有的韩国犯罪片都有这种无意识的呈现。

(二)人性之光——善必胜恶

影片《被操纵的城市》固然一直袒露人性之恶,显示人生之惨,但在其人物身上寄托了希望,他们不忘奋争,不忘救赎,闪耀着人性之光。影片的“受难者”权侑饱受冤屈和暴打,冤案造成母亲的过世,但他没有放弃。母亲相信他,并希望他能洗冤的遗愿给他强大刺激和动力,所有的痛楚、伤心和愤怒累积到一定程度后,驱使着权侑坚持克服种种困难去自救,为亲情而战,为正义而战,最终摆脱困苦煎熬,冲破看似不可战胜的黑暗力量,赢得了尊重宽容。对欺负过自己的罪恶势力予以惩罚,是宣泄,也是正义的呐喊。

片中出现的“拯救者”们也许是比较新鲜的人物,他们不是周围的亲人、朋友、同学,而是一群素未谋面的网友。他们集合众人力量,团结在一起,利用互联网技术追索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寻找犯罪证据,成为事件产生转机和转折的决定性力量。他们的无私出击,使得社会群体能从电影中得到一种想象性的抚慰。

影片中人性的美好与邪恶,正义与黑暗,就像明明暗暗的灯光,恶,堂而皇之地占据优势,但那些微弱的人性之光足以让男主人公找回人性的美好。相对于一般韩国犯罪片中对社会批判,或是对暴力本质的审视或是利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议题来最大范围地强化视听刺激而言,还有真实、冷酷、血腥的悲剧性与否定性态度。而互联网时代的韩国犯罪片创作焦点实则落在男性的自我拯救。以隐喻的方式指出社会问题,比如个体主动性与公共生活社会组织之间的冲突,恶人的操弄居然轻而易举骗过司法机关,反映了无法控制的法律机制的无能和个体的无助感。法律的无能、公正的丧失、秩序的权威化、人性的残酷,人们无可逃逸,都市没有栖居的空间,如此惨淡的现实,网络中的英雄不过是短暂的梦想,现实让理想无处容身。最后虽揭示人性的混沌多元统一,却在人性沦丧的叙述中抒写了充满温情的生存理想,使韩国民众极度遏制、压抑的情感能展现出来。

三、结 语

从《被操纵的城市》这个例证可以看出,韩国犯罪片保留了传统的很多特征,但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特征,互联网不仅是技术或工具的主体,有时隐藏在影片的内部,成为片中内容的一部分,直接导致了电影艺术内容的变化。韩国犯罪片以其特有的民族性、丰富性,让人们领会到“社会进步带来表面的光鲜亮丽,而阴暗的角落却不断被忽略,更多的民生问题有待解决”。

同时还看到犯罪片的另一侧面,重新认识了互联网的力量和强势,它引发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对电影的影响是突如其来又潜移默化的,甚至关联着电影全面形塑的深刻变动。“互联网本身是有生命的媒体。它的意义绝不止步于传播文化:它是文化权利的竞技场,甚至其本身也从事着生产亚文化,并能动地将其主流化的工作。”不可否认,在真实与虚构之间,体现出导演的创作立场,该片对社会现实和国家政治的批判是犀利的,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此出发,我们看到,韩国犯罪片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惧于回首难以忘却的过去和伤痕,直击小人物在现实中的痛苦和绝望,大力剖析自己的民族、思想。这种类型背后所表现出的当今韩国文化上的弹力和延展度,对实现电影真正的价值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人性现实犯罪
逼近人性
Televisions
什么是犯罪?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