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动画影片的人物塑造分析
2018-11-14郭晓琳
郭晓琳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儿童是动画影片的主要受众之一。而和成人观众相比,儿童又因年龄而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这也就使得动画影片在塑造人物时,无论是人物的外在形象,抑或是本质内涵,都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接受与需求。对于当前较具典范意义的动画影片,我们有必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总结其成败得失,从而为将来动画人创造出更深入儿童观众内心的人物角色提供一定借鉴。
一、美丑与想象力
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在视觉上美丑与否,是否符合其审美无疑是首位的,这也是动画电影能否赢得儿童选择和偏爱的关键。通常而言,动画人在绘制人物形象时,会通过夸张人物的外形,以及赋予人物滑稽、逗趣的行为等,让人物有着极易辨认的美丑分野。人物抽象、夸张的外形与行为能够直接给予儿童快乐的体验,吸引其继续对电影的观赏,而人物在美丑上的对立则容易给儿童传递出人物在性格、善恶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在上美的转型之作《宝莲灯》(1999)中,沉香、三圣母、嘎妹、孙悟空等人物无疑是正面的,而干预妹妹婚姻,将三圣母压在华山底下,迫使沉香和母亲分别十几年的二郎神,以及以坑蒙拐骗为生的假老道这些则是反面人物。电影在塑造正面人物时,都让其浓眉大眼、活泼可爱、表情生动,而二郎神则面色严峻,不苟言笑,并且人物整体色调偏阴沉。在五官比例上,二郎神的眼睛被有意缩小,以传递出一种阴鸷凶狠感,假老道则瘦削且贼眉鼠眼,举手投足间十分油滑轻浮。而具有猴特征的小猴和孙悟空,电影则尽可能以圆润的线条来塑造这两个角色,尽可能地减少他们身上的棱角(与多以尖锐线条完成的二郎神的哮天犬形成鲜明对比),儿童观众普遍更喜欢圆乎乎的人物/动物形象,这样的外形更能使儿童观众感受到安全感,同时,这也是符合被沉香保护的小猴,以及已经成为斗战胜佛,心灰意冷,轻易不与他人动手的孙悟空的性格的。
人物的美与丑直接关系着他们之间的压迫和反压迫关系。二郎神是天庭冷冰冰的礼法秩序的守护者,亲情对于他来说是可以扼杀的东西,他唯一忌惮三圣母的仅仅是她的宝莲灯而已,沉香则是一个机智和勇气的化身,三圣母代表了母爱的慈和温柔。儿童观众可以直接从视觉上的美丑对比中,得到自己更愿意与之相处一方的选择,更好地被代入沉香反抗二郎神的叙事中,真情实意地为沉香而感到痛苦、着急。在美国动画片中,《冰川时代》(2002)、《神偷奶爸》(2010)等也都是以人物外型的美丑或可爱与否来迅速建立起人物和儿童观众亲疏关系的范例。
另外,儿童还需要动画电影提供给他们想象丰富、大胆奇特的人物形象,让儿童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之中。由于儿童自身的抽象思维,他们即使在看到有违现实的动画人物形象,也并不会产生排斥的,认为其不合理的想法,反之,如果这种幻想的加入,是顺应儿童思维的,儿童只会对人物感到更加亲切。而如果动画只能如实地还原客观世界,那么无疑会造成:第一,大量抽象的内容无法被儿童理解;第二,客观世界驳杂的物象会干扰儿童注意力的集中。以《小门神》(2016)为例,郁垒平时是一个白面青年,但是在他进入战斗状态后,他的脸、手都会迅速变成金黄色,这是由于郁垒开启了金刚防护罩,以降低自己在打斗中受到的伤害。在电影中,同是门神,神荼却并没有这一外形特色,这是与郁垒个性偏激好斗分不开的,电影中当郁垒经历一场场恶斗释放年兽的封印时,个性老实、心宽体胖的神荼却心甘情愿地在人间的馄饨店里打工。又如配角中,夜游神是一个神出鬼没的神仙,在经过了三十多稿的设计后,设计师最终设定夜游神上身是人形,下身则与《阿拉丁》中的灯神类似,为一条飘动的“尾巴”,并且这条尾巴还包裹在白雾之中,以符合夜游神倏忽来去的走路方式。就在这一个个奇妙的、富有动感的人物中,儿童观众就进入一个富于趣味的,甚至可以启发他们继续编造相关故事以实现心理满足的神仙世界中。
二、善恶二元性与自我认知和道德
在视觉经验以外,儿童从动画电影中获取的还有认知上的经验,动画电影不断帮助儿童理解复杂的外部世界,使其在故事中吸取新的信息,而一个个具有模仿意义的动画人物,就是促进儿童将新信息纳入自己原有知识系统和道德意识的领路人。
一般情况下,动画电影会讲述一个线索单一而清晰的故事,人物的行为有着清楚的,便于儿童观察、思考的因果逻辑:电影的主人公遭遇某一问题,随后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主人公势必遭遇各类其他人,这些人往往有着二元对立的善恶属性,对于主人公的行动,起着或帮助,或干预的作用。
在《哪吒闹海》(1979)中,电影就改动了《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改变了哪吒杀死龙王三太子的最初原因,又削减了哪吒帮助武王推翻商纣王的情节,以使叙事上人物行为更加集中,其善恶二元性更为鲜明。在电影中,哪吒之所以用乾坤圈打跑夜叉,是因为巡海夜叉想抓童男童女,而其后抽了三太子的筋并将其打死,是哪吒作为一个七岁小孩鲁莽、不成熟的体现。此时的哪吒既有着正义感,但又并不能正确处理好自己遇到的问题。而随着四海龙王在东海龙王的召集下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后,哪吒逐渐成熟,于是他用自杀的方式来解救陈塘关百姓。而太乙真人在看到哪吒的善良品质后,帮助哪吒用莲藕实现重生。电影以哪吒闯入龙宫打倒四位龙王告终。在整个叙事中,哪吒正直,并学会了思考与反省,勇于为他人牺牲,为父母分忧,无疑是作为一个小英雄的形象供儿童观众学习效仿的,自称“我只是个爱打抱不平的老头”的太乙真人是开明、慈善可亲的长者形象,而四海龙王则是仗势欺人,实则懦弱不堪的代表。在辨别这些人物的善恶是非时,也就逐渐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培养起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类似问题时的态度和能力。
又如在《麦兜的故事》(2001)及其后续一系列电影中,头脑呆傻迟钝,但是性情随和温顺的麦兜和善良坚强的母亲麦太太等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麦兜的故事》被定位为成人动画,电影中的许多情怀是儿童观众难以理解的。包括麦兜的身上有诸多缺点,并且电影往往并不给出具有“恶”属性的对立者。如黎根收下麦兜做徒弟,却不教他滑浪风帆的本领,而是将自己抢包山的“绝学”传授给麦兜,但电影并无意否定黎根,而是想通过麦兜对待抢包山的态度传达出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麦兜历尽千辛万苦去长洲拜黎根为师,日复一日地练习根本不属于奥运会项目的抢包山,他自己曾表示:“我不喜欢抢包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抢包山……可我仍然努力地练习抢包山,因为我爱我的妈妈。”麦太太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在生活贫窘的情况下,依然对麦兜倾注了全部的爱,尽可能地给予麦兜好的生活,如为麦兜买来昂贵的火鸡,然后两个人吃了好几个月,又如在没有钱带儿子去马尔代夫时,麦太太努力给儿子布下了一个善意的骗局,而麦兜也回报以母亲同样深挚真诚的爱。陪伴母亲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和失望,直到长大成人。在麦兜这只小猪身上,儿童观众能够学习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处世之道,以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麦兜和麦太太之间的母子亲情也为儿童观众提供了一个模仿、记忆与匹配自己现实亲子关系的榜样,有助于儿童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起与家长之间和谐的关系。
三、游戏性与快感
游戏可以被认为是儿童童年生活中幸福的源泉。如果一名儿童游戏的权利被剥夺了,那么他本应拥有的童年幸福无疑也就被破坏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想象性游戏(象征游戏)是多种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多种能力包括创造性、连续记忆能力、集体合作能力、接受言语能力、家庭关系的概念、控制冲动的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情感认知能力以及认知上的观点采择能力等。”而动画电影往往就如同为儿童建立起一个游戏情境,儿童本人乃至一起观看影片的同龄人则被画面自然而然地代入到这个情境中,将自己当成了游戏的参与者,如在《美女与野兽》(1991)中与贝儿一起在野兽的古堡中尝试逃跑,在《怪兽电力公司》(2001)中和阿布一起在怪物世界中躲避警方的追捕等。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儿童对自己和外部世界开始探索与认知,在心理机能上得到锻炼。这也就要求动画人在塑造人物时,要使得人物能对于儿童参与游戏性叙事起到引领作用。
例如,在根据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前七回改编而成的《大闹天宫》(1961)中,孙悟空上天入地,先是潜入龙宫,夺得了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随后是在太白金星的招安下当上了弼马温,再是反出天庭,自封齐天大圣,一一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天兵天将等。整个叙事可谓行云流水、跌宕起伏,加上孙悟空特有的骄傲狂放的性格以及其过人的本领,他大闹天宫的过程更是显得轻快活泼、高潮迭起。对于儿童观众来说,孙悟空的喜怒哀乐,以及他横行无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本领,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在观影过程中,儿童就犹如一个孙悟空的追随者,跟着孙悟空参与到了大闹天宫这个游戏中来,与天庭诸神或和或斗,桀骜不驯,神采奕奕,爽快帅气的孙悟空本身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而天庭则代表了某种压抑人天性的人性世故或不公平的社会规则。孙悟空对天宫的“闹”,包括挣脱李靖的宝塔,跳出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等,迎合了儿童观众对童趣的需要。也正是考虑到游戏的完整性和顺利性,电影没有以孙悟空被镇压在五行山下结束,而是到大圣回归花果山就戛然而止,儿童观众仿佛如结尾欢迎大圣归来的小猴子中的一员。
而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中,引领儿童观众加入游戏的角色变成了两个:前半部分是小孩江流儿;后半部分则是暂时从五指山下脱逃而出的,没有法力的孙悟空。儿童观众也有如参与到了两个游戏中:第一个与孙悟空一行人护送江流儿和小女孩回长安;第二个则是与孙悟空一起击败吃童男童女的妖王。而在这两个游戏里,人物失去了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那样所向披靡的能力,江流儿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幼童,孙悟空则被封印限制,但是当二人融为一体时,即江流儿的善良和牺牲帮助孙悟空解开了封印时,大圣实现了“归来”,最终战胜妖王。儿童观众也在这个击杀反派的游戏式剧情中感应到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成长和完善,并形成了一种健康的价值观,如勇敢、坚强,对他人有同情心、信任感等。与之类似的还有如《魁拔之十万火急》(2011)、《大鱼海棠》(2016)等。
人物形象是一部动画影片中最吸引观众,能给人留下最长久记忆的元素。成功的动画电影人物往往会赋予儿童观众以身份认同上的共通感与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从对几部优秀动画电影的分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影片无论是在视觉形象、善恶人格的塑造,抑或是在人物行动的游戏性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儿童观众的认知特点与内心需要,是值得后来者借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