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迪士尼动画符号的生产与消费

2018-11-14陈茂涛

电影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迪士尼符号动画

陈茂涛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山东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迪士尼艺术家将动画归于艺术表现说的范畴,认为人类内在的一种对生命力的表现欲,在各类造型艺术和电影技术的孕育下诞生了动画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通过塑造具有思想和情感表现力的形象来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动画其特殊的动势、表演、音乐等视听化的符号语言,可突破语言和地域限定,让人类共享这种娱乐性艺术。在动画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中,以经典动画形象作为视觉表征的动画符号已成为符号学及电影符号学视野中研究动画产业的焦点。本文就迪士尼动画符号的生产、表意系统、意义生成、动画符号与消费等问题展开论述,进而试图揭示动画符号生产与消费的本质。

一、迪士尼动画符号的生产

迪士尼动画符号的产生依托于动画文本,是由动画文本中的动画符号形象的个性和动画符号情境的塑造来建构生成动画符号。动画文本的生产一直遵循早期经典迪士尼时期的创作法则。主要包括“现实”基础性、“异化”与“创新”、表现的“真实性”、“情感”与“幽默”、“观众参与”性这五大原则。这几项原则并非彼此独立,而是融会于整个动画文本生产的始终,从最初的一个概念性意象到最终可发行的动画成品。

(一)“现实”基础性原则

在动画文本由概念性意象构思到视听化文本呈现的生产过程中,“现实”原则是作为基础性原则体现在生产的各环节,从最初概念性意象的创意来源,到文本视听化叙事中动画形象和情境设定的现实参考,再到具体化的动画角色表演和背景设定等设计表现环节。无论是对童话故事取意式的改变,还是原创性的故事,只有基于现实才能更好地为其他几项生产原则提供创意和表现的基础,只有基于现实才能打开观众体验性参与的通道。该动画文本生产的黄金法则被一直沿用至今。在实际生产中的“现实”基础性原则运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意来源的现实性启发、确立动画文本的概念性意象后的实际调研、贯穿生产过程的科学性参考。

(二)“异化”与“创新”原则

“异化”与“创新”是在“现实”基础性原则上的动漫思维化设计方法。该原则是动画文本的动画性艺术特征的表征手法,是吸引受众且将观影中的受众抽离现实进入幻想世界的保障条件。在具体生产制作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文本故事的“取意”式改编、对科学现实的再创作、动画形象设定的“人格化”与“生态化”融合、动画情境设定的“现实化”与“风格化”融合四个方面。

(三)表现的“真实性”原则

表现的“真实性”即要达到一种在特定情境或规则设定下的“真实感”。是为了让观众体验到一种“生命的真实感”。包括角色个性的真实与情境设定的真实感两大方面,是在“异化”与“创新”原则下的受众可接受的“真实性”的具体实现原则。具体到文本的生产中,主要体现在动画文本逻辑设定的真实感表现、对自然真实感的表现、动画表演的真实感、真实性表现的制作技术保障、音效的真实感塑造五个方面。

(四)“情感”与“幽默”原则

“情感”与“幽默”是对以上三个生产原则的升华,是动画文本以及生成的动画符号能够实现受众的高情感投入的保障性条件,是动画文本叙事能够打动受众的根本条件,是塑造动画形象人格的重要表征策略,更是迪士尼整个动画产业链在受众体验方面最本质的目标追求即生产快乐。迪士尼动画文本生产中该原则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动画艺术家融情感与幽默于一身的表演天赋、动画设计师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沉浸式角色体验及表现、配音演员的高情感化创作、各类动画设计制作原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四个方面。

(五)“观众参与”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培养与拓展受众群体是迪士尼动画文本及动画符号生成性创作的现实追求。该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的参与性,即创作过程中的代表性观众参与,主要就情节、人物、故事创意设定方面的参与性;另一层次是动画文本生产中在表现技法上的观众参与,即受众的在场性观影体验效果的评估原则及实践表现,是能够引发观众情感投射和动画符号认同的技术性实现手段。具体到动画文本生产中主要表现在角色及情境的观众认同性设定、公司生产模式中的“全民”参与性、镜头表现中观众参与互动的技术性实现三个方面。

二、迪士尼动画符号表意系统

在动画文本的特定语境中所建构的动画形象及动画情境共同塑造生成了动画符号。作为动画文本符号表征的动画符号,其表意系统主要包括情绪引导层、符号表征层、情境关联层、意识形态层四个层级结构。

(一)情绪引导层

美国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达马西奥将人意识产生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情绪状态、感受状态及被意识到的感受状态,并将情绪和感受状态定义为无意识的表征状态。按照受众的感知顺序,情绪引导层是属于动画符号最外层的感知内容,它是一种无意识参与下的神经反应即对事物的一种情绪反映状态。受众对动画符号在无意识状态的快乐或喜欢的情绪反映正是动画符号的情绪引导层成功建构后的实际效果。情绪引导层的产生是受众在动画文本及动画符号体验过程中受具体的动画表演及动画情境的情感培养的结果,这种统一且固化到具体动画符号上的情绪感受就生成了动画符号具有的积极情绪的引导状态。

(二)符号表征层

以动画形象为视觉表征对象的符号表征层为动画符号的核心感知内容,也是作为动画产业中品牌授权的视觉表征物。依据现代符号学奠基人索绪尔和皮尔斯对符号构成的论述,可将索绪尔对符号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理论来界定动画符号的符号表征层,即由具体的动画文本所建构的动画形象概念与具体可感知的动画视觉形象共同构成动画符号的符号表征层。而两者关联性的建构性条件,即皮尔斯符号学中处于第三性的中介或链接性条件单独列出即为情境关联层。

(三)情境关联层

情境关联层作为动画符号中符号表征层的解释性及建构性条件存在,主要是基于动画文本中动画形象的个性塑造、动画情境的设定和具体情境中的动画角色表演等动画文本语境,来建构动画符号中符号表征层的动画形象概念的具体内容。因动画文本的相对统一性和文本生产中现实基础性等生产原则的参与,受众的情感投射体验注定对情境关联层的理解是相对开放的,即这种情境关联性的双向性,本体关联指向动画文本,外向关联指向受众的现实幻想。

(四)意识形态层

情境关联层的双向关联性为受众对符号表征层中动画形象概念性界定即符号表征层中动画符号能指意义的丰富性提供了建构路径,借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即对动画符号内涵与外延的意义建构。意识形态层即为动画符号的最深意义层级。浙江传媒学院李涛教授运用符号学方法对美国迪士尼动画形象的意识形态及由动画形象所建构的美国国家形象的论述为动画符号的意识形态意义提供了佐证。

三、迪士尼动画符号的意义生成

迪士尼在动画符号生产伊始就展开了动画符号共同语境的建构,即迪士尼借用其强大的媒体网络和动画产业链上实体进行其动画符号意义的传播。各种传播与营销手段的执行过程中会严格把控动画符号意义与动画文本的统一性。特定的动画符号意义历经动画符号的语境建构、在场体验、体验缺席下的自我意象重建等过程生成了动画符号在观众意识中的意义。

(一)动画符号的语境建构

在动画符号的意义生成过程中,我们将受众观影体验之前定义为动画符号语境的建构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动画符号表象性的情绪引导层和符号表征层的建构,最主要的建构手段就是动画符号生产过程及动画符号概念性意义的传播,目的是构建受众对新动画符号的新奇感与期待感。

(二)动画符号的在场体验

该阶段主要是受众在观影过程中对动画符号的在场体验及意义建构,是生成动画符号情绪引导层、符号表征层、情境关联层及意识形态层的核心环节。运用索绪尔符号学对符号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定义,对比分析观众的心理认知场与影片的文本场域的互动过程,我们会发现在生成的六对互动关系中,除去排斥性的互动后可总结分析为三种关系即释意型、建构型、关联对比型。概括起来就是认同与交流这两类接受状态,其中认同就是将动画符号投射到受众的超我理想,交流即为受众在对动画符号感知基础上自我形象的主导性建构。

(三)动画符号体验缺席下的自我意象重建

动画符号的在场体验为受众建构了相对统一的动画符号意义,但受众不同的心理认知场域就决定了在动画符号体验不在场的情况下受众所构建的动画符号情境关联层和意识形态层有所不同。受众将把在场体验中形成的动画符号意义进行情感投射,除了符合动画文本的本体投射外,内向投射为受众自身心理的认同性认知,外向投射为现实生活的幻想。除本体性的情感投射外,其他两种都是受众将动画符号的在场体验意义与自身认识及现实结合后的自主性自我意象重建。

四、迪士尼动画符号与消费

受众对于动画符号的消费始于动画符号的语境建构阶段,在对动画文本的在场体验性消费中完成了对动画符号意义的建构。动画产业链上的消费模式主要针对于动画符号表意系统中的符号表征层和情景关联层,在对动画符号这两个层级的消费中受众自主性建构了动画符号新的意义。动画符号在动画产业链的具体消费模式中,主要表现为以动画符号中视觉表征层的动画形象授权为主的商品性消费和以动画符号中情境关联层为主的情境体验性消费两种形式。两种形式都是基于动画符号意义与现实物的结合,一种是以购买和占有动画符号物来重建动画符号的在场体验,另一种是以完全沉浸式地融入由动画符号物所建构的动画情境。特别是受众在具有表演性质的迪士尼乐园的消费中,正是动画符号的意义遮蔽了大众对动画符号物的消费性现实,从而促成了动画符号消费背后隐性的资本控制和动画文化语境再生产。动画符号物及动画符号情境已经完成了其形态的演变,即由文化通路到文化媒介的转变,借此对受众实现资本与文化双层的控制与驯化。

五、结 语

纵观迪士尼动画符号由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系统可知,无论是动画符号的载体即动画文本的生产中作为塑造核心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情境,还是作为动画符号表意系统中四个关联层核心的符号表征层和情境关联层,整合起来就是动画符号的个性与情境,根本上现实了动画符号意义建构及受众认同体验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统一。动画符号在整个动画产业系统语境中的作用可在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著名心理学公示:B=f(P·E)中得到证实。即动画符号作用于受众对动画符号个性的自主性构建及心理认知情境的设定从而影响受众的个体体验及消费行为,进而受众群体共同对社会情境产生影响来促进动画文化语境的社会共同场域建构,这也是迪士尼动画符号具有巨大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迪士尼符号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华特·迪士尼——制造快乐的梦想家
动画发展史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迪士尼与Netflix如何相杀?
迪士尼开业
我是动画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