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敌视你
2018-11-14王雪岩
◎ 王雪岩
前些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的一个亲戚家境优渥,于是有了非常多的机会去学习,加上本人又非常努力,所以小小年纪就已经非常了得。而这对一个生于穷苦之家的孩子来讲,是不可能的奢望。
在我读来,那篇文章的主旨是在强调机会加上努力对一个人的意义,可是在下面的评论里,却是骂声一片,认为作者是在“仇贫”。很多人的经验中缺少“不熟悉不等于不安全”的体验,也就缺少“共存”这个概念。这种敌意而非接纳的状态会让他感觉到更多愤怒与痛苦。这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浪费和消耗——用“苦大仇深”的方式。
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越宽阔、越丰富,他(她)对世界的接纳能力就越强,对世界的批判与愤怒就越少。这让我想到一个朋友跟我讲过的他与哥哥的故事。
我的朋友喜欢写博客,有时候会在家庭聚会上很兴奋地告诉父母自己的博客浏览量有多高。这时,哥哥会不冷不热地说:“哼,网络上当什么真,你不就是在你们单位的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吗?”再后来,朋友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哥哥也有些不屑:“不好好过日子,学那个干什么?你能跟那些科班出身的人比吗?”
很多年,我的朋友都感觉生活在被哥哥贬低的阴影之下。但他是个非常有韧性的人,一旦认定了自己想做的事,无论吃多少苦都可以坚持下去。慢慢地,他在心理学圈子里崭露头角。
朋友月入过万的时候,哥哥说人这一辈子不能光想着挣钱,有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后来,朋友在心理学方面发展得越来越好,常有出版单位向他约稿,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轻松达到几万元。
在一次家庭聚会时,哥哥抱怨自己收入低,家里那么多收入高的人都不帮帮自己。朋友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对哥哥开口:“如果你一直觉得是别人不好,是别人对不起你,你就难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别人的好生活是别人努力得来的,而你为自己的生活做了些什么?”朋友的这些话引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但是从此以后,哥哥不再用言语伤害弟弟,也不再理所当然地向家人索要照顾了。
有一次,我跟这个朋友聊天,提到他与哥哥之间的冲突,他说:“是心理学帮了我。如果不是我明白哥哥为什么要不断难为我,我可能早跟他翻脸了。”朋友被问到哥哥为什么难为他时,他说:“我是他弟弟,他觉得我欠他的,因为我的出生抢走了他的乳房(父母的关爱)。”我们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