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地黑土文化的文艺之花:海伦二人转

2018-11-14张智昊

戏剧之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绥化寒地黑土

徐 洁,张智昊

(1.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 绥化 152000;2.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 绥化 152000)

一、寒地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寒地黑土文化源于关东文化。作为山海关以东以外的关东文化早已获得国人广泛的心理认可。充分体现关东文化内核的寒地黑土文化,表现在绥化地区的物质生产、屋宇建筑、生活器具、典章制度、社会组织、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之中,成为支撑人们社会生活的精神力量。

(一)粗犷、豪爽的北方气质。这种气质的形成与白然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北方冬长夏短,草木生长极速,养殖、农耕、畜牧都显得匆忙,具有火热的“感情逻辑”,具有与大白然抗衡的生命冲力。因此,豪爽痛快、直来直去、少文饰与虚假,崇尚白然、热爱生命。

(二)得天独厚的黑土情结。绥化虽然已经加入哈尔滨都市经济圈,但作为经济圈的外围仍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带给人们的是生活上的富足和靠天吃饭的安全感。对黑土地的眷恋和热爱,也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文化依赖心理。

(三)启迪民智的开发精神。我们地处北疆,气候寒冷,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先民们在这荆天棘地、荒寒林茂的原野上披荆斩棘、革路蓝缕,生发出一种积极的艰苦创业的开发精神。特别是近年来,这种开发精神全方位勃然兴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成效显著,成为绥化地域文化精神价值的底蕴之一。

二、寒地黑土文化的主要特征

寒地黑土文化具有多维性、整合性和变异性,在长期发展中积淀和升华,逐步形成了五个明显特征。

(一)雄健的勤劳文化。寒地黑土上的人们具有热烈、火爆、宏大、雄壮、强悍、力量的性格特点。无论出于耐寒的地域特点,还是先祖渔猎、游牧的生产方式,还是闯关东的人口构成,都充分体现了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活力和勤劳的本性。强悍的气质、奔放的活力,开疆辟土的开拓精神,站稳脚跟发展壮大的生存能力,证明寒地黑土上的人们都是强者,并最终形成了雄健的勤劳文化。

(二)兼容的节俭文化。尽管地广人稀的生态环境,渔猎、游牧的经济活动养成过以“大”为乐,以“侈”为荣的习气,但本地的“土著”文化,山东、河北的“移民”文化最终形成了相互包容、博采众长、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节俭文化。勤奋创业是开源、是增收;节约用度则是节流、是节支。

(三)团结的互助文化。寒地黑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互助文化,侠肝义胆、互帮互助、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放性格。

三、海伦二人转的传承

二人转艺术在最初有很多的别名,如“蹦蹦”、“小秧歌”、“莲花落”、“东北地方戏”等,是东北曲种旧名蹦蹦,属于走唱类曲艺。而对于二人转艺术的起源,则众说纷纭,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我国研究二人转艺术的专家田子馥先生则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提出并总结了二人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即“唱乞艺术一河北莲花落、群乐艺术一东北大秧歌、笑话艺术一民间笑话。”但是关于艺术的起源,多个地方有着多种传说,而在百姓中流传最广的传说就是在清朝康乾盛世过后,清政府软弱无能,内外交困,朝廷所谓的“封关”政策其实名存实亡,生活困难的百姓四处流浪,寻找可以安身的土地,所以来自中原不同地区的“闯关东”民众大量的涌入了我国东北地区,并且也带去了不同的文化,如“莲花落”说唱艺术、奉天大鼓等多种曲艺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经过接触、传播,发展并不断地改良融合,使原有的单一艺术经过原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无意识的“自由涵化”过程,使多种不同地区的艺术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来创造出适应当下社会环境的文化艺术,并增加了舞蹈动作、身段以及走场等表演形式,就形成了现在“大秧歌打底,百戏镶边”的曲调欢快,朗朗上口的二人转说唱曲艺。

从地理纬度来看,东北地区处在地球较高纬度的温寒地带,是中国国内纬度最高的一个地区,幅

员辽阔,群山围绕,地理环境复杂,人类的生存环境与条件都极其恶劣。一年之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处于寒冷冰冻期。虽然东北的气候环境恶劣,但是这里的黑土地却十分的肥沃,当地的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只需经过春种与秋收两季的忙碌期,就可以获得粮食的大丰收。野外丰富的物产资源又使得东北人生活上多了一分懒散与舒适,于是东北人就总结了一句顺口溜“棒打犯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这种惬意有趣的生活状态。所以无论是在夏季的田间地头体闲纳凉还是在漫长的冬季待在温暖的屋子里躲避风寒,人们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聚在一起娱乐来消磨时间,如打牌、看戏等等。即使是在农忙时节,豪迈的东北人在干农活的同时也不忘相互唱上两嗓子二人转来提提神,逗逗乐,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人类生存的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文化艺术底蕴贫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有通过火辣辣的,带有原始情感色彩的二人转表演来排遣生活在艰苦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经济环境中的苦闷、寂寞的情绪,抒发自己豪迈的情感。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在他的著作《文化变迁的理论》中提出“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可能具有完全的、或局部的独特性。”二人转正是在东北这种特有的环境中,才逐渐形成了独具东北情感特色的地方性民间艺术。

“小而全”就是东北二人转的地域特色,也是它生存发展的必要保证。它不但可以在田间地头唱,甚至可以在老百姓家的炕头上唱。由于生存在艰苦的环境下,人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请来大的戏班进行娱乐演出,为了适应当地民众进行文化娱乐的精神需要,就产生了这种收费低廉,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具有流动性、亲民性并且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二人转小戏班,而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二人转小戏班也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二人转是想象的艺术。由于演出环境和道具的限制,在表演一些复杂的戏剧情节时,演员只需走上几圈就代表了跨越了万水千山的艰难长途跋涉,扇子一指就代表挥剑征战,一切全凭观众的想象。而演员在进行表演时舞蹈的狂浪,戏词口语化和直白露骨,大胆泼辣的情感表达都是东北人性格的直接体现。而看戏的观众在诙谐、野性、火辣的气氛中也可以随时加入到表演的队伍中去载歌载舞。而正是这种狂放不羁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不分你我的亲昵的演出氛围,才形成了二人转的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它绝不可能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相反则一定是直白显露,狂放不羁,甚至尽情宣泄,因此它才显得野性十足。而这也是对于二人转这种民间小戏独有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最好的诠释。

[1]徐洁.小剧场艺术市场化革新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山西档案,2016-5.

[2]徐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民间艺术的发展[J].山西档案,2017-2.

[3]徐洁.冰雪文化的发展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6-9.

猜你喜欢

绥化寒地黑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何藩纪实摄影创作中的主观因素研究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绥化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实施过程的关键点回顾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新闻评论应注意在“度”和“点”上着力——《绥化日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