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野猎人》的精神生态主题探析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格拉斯菲茨杰拉德荒野

徐 杰

(齐齐哈尔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的《荒野猎人》(

The

Revenant

,2015),根据迈克尔·彭克的长篇小说《还魂者》改编而成。电影在给观众展示了主人公休·格拉斯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时,也暴露出了格拉斯及周围人并不健全的精神世界。这也正是《荒野猎人》不可被忽视的艺术价值。正如著名学者欧文·拉兹洛所指出的:“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类最大的局限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不是地球的有限,而是人类意志和悟性的局限,阻碍着我们向更好的未来进化。”只有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解读《荒野猎人》,才能对电影想表达的生态观有较为完整的认识。

一、生态批评下的《荒野猎人》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以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开始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气候异常等问题,并且在人一度的无视之下,这类生态问题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人类也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家园,人类有必要挽回生态危机深重的局面。艺术领域内的生态批评也就应运而生。如《瓦尔登湖》《白鲸》等文学作品都被纳入生态批评的领域之中。这类作品的作者和批评者都倡导着一种人类和谐甚至诗意地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方式。

《荒野猎人》也是一部理应在生态批评的角度下得到解读的电影。电影与《鲁滨孙漂流记》有着一定的类似之处,主人公陷落于荒野绝境之中,失去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庇护,此时人类不得不与自然相处,二者的关系空前密切。如主人公皮草猎人休·格拉斯因为遭受母熊的撕咬而身负重伤,他为了生存不得不直接生吃活鱼以及动物的肉和内脏。为了逃避人类的追杀,格拉斯不得不跳入冰冷的激流中求生。而在极度寒冷之际,格拉斯掏空了身边被摔死的马的内脏,然后裸体钻进马肚子里取暖等。而作为主人公同类的人类对自然的摧残和戕害则显然是对人类自己的戕害。如果将思索的范围继续扩大,人们则不难发现,电影的背景是19世纪初,美国刚刚独立后的窘困局面,而在美国独立前后,美国先贤,乃至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殖民者,甚至包括作为原住民的印第安人,都对北美大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电影故事发生的时期,也正是美国和法国围绕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对北美大陆展开争夺的时期,在美国不断扩展疆域,为人民争夺更明朗广阔的生存空间的同时,必然会影响西部的生态环境。

而《荒野猎人》与《鲁滨孙漂流记》有所不同的是,电影有一条非常明确的复仇线索。先是格拉斯的儿子霍克被贪图格拉斯财产的约翰·菲茨杰拉德当着格拉斯的面杀死,随后格拉斯本人在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情况下被菲茨杰拉德抛弃,独自在冰天雪地中等死。而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后,格拉斯不仅活了过来,还最终在一场战斗后复仇成功。在这段恩怨之中,不同人的精神生态被展现出来,其中就不乏精神生态被异化、污染者。在生态批评的概念中,生态灾难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了自然生态危机,也包括了人和社会的冲突带来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和自我以及他人相处时暴露出来的精神生态危机。正如鲁枢元在《生态批评的空间》指出的,生态学共有三种:“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而这三者之间往往是互相渗透、彼此影响的关系。

二、《荒野猎人》中的精神生态危机

作品中精神生态方面的危机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带来的自私心态。电影中的白人在面对印第安人时主要有三种态度:一种以格拉斯为代表,格拉斯能平等地看待与自己种族不同的印第安人,他不仅娶了印第安女子,还在自己要夺走法国人的马匹逃命之际,不顾自己的安危营救了被法国人凌辱的苏族人的女儿珀瓦卡,而怀抱这种理念的人是极少数的。也正是这种相对较为理想的精神生态使得格拉斯没有在丧妻丧子后蜕变为一个狂热阴暗的复仇主义者。第二类人则秉承与原住民共存的态度,只是还会对原住民拥有一定的优越感,这一类人以电影中出现的白人军官为代表,他们通过和印第安人做马匹生意来盈利,但鄙视印第安人的野蛮。与格拉斯共事的皮毛经营者也可归入此类,他们采集、销售皮毛,掌握火器、马匹以及皮毛硝制技术,但生存状态有如野人,且离不开当地人做向导。这一类人也是有可能与原住民发生冲突的。如珀瓦卡的父亲就曾在做交易时对白人怒吼道:“你跟我谈荣誉?不,是你们偷走了我的一切!一切!土地!牲畜!两个白人潜入我们的村庄,抢走了我的女儿,珀瓦卡。我用这些皮子和你换马是为了找回我女儿。我现在就带走你的马,你阻止我试试!”第三类人则以菲茨杰拉德为代表,他们趋之若鹜地来到北美,不择手段地染指原住民的土地,砍伐森林、猎杀野兽以获取皮草,是为了掠夺当地的资源倒卖以大发横财,在他们的贪欲下,苏族人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奋起反抗,达科他战争、红云战争、黑山战争等战役相继爆发,北美大地血流成河。对于这一类人来说,原住民是与北美当地的其他动物没有区别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猎杀这种“非人类”。而对于身为白人的同胞,菲茨杰拉德依然会因为自私而加害。他主动要求护送重伤在身的格拉斯完全是因为金钱的诱惑,而为了贪图省事,他又想杀死格拉斯,在被霍克发现后,菲茨杰拉德索性先杀死霍克。而对于默认了他的恶行,但良心未泯的同伴吉姆·布里杰,菲茨杰拉德也产生了加害的念头。博爱的心态对于他们来说是缺失的。

其次,理性缺席导致的暴力行径。在《荒野猎人》中,曾有一个鹿尼族男人救了格拉斯一命,两人分手后这位鹿尼族好人还要前往南方寻找自己的族人,这种对族群的靠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因为苏族人屠戮了他的家人。然而就在向着生存迁徙的半路上,鹿尼族好人被路过的法国人杀死,他的尸体被吊在树上,还被法国人挂了一个牌子,上面用法语写道:“我们都是野蛮人。”这一场景对格拉斯的打击是深重的。与之类似的还有法国人对珀瓦卡的掳掠。毫无疑问,法国殖民者此时才是野蛮人,印第安人在弱肉强食的交锋中付出了生命和尊严的代价。与单纯的逐利行为不同,法国人对这位鹿尼族男人的杀戮是没有必要的。这种疯狂行径意味着他们已经为恐惧等心理所支配,陷入严重的病态中。因此,在电影中,菲茨杰拉德和法国殖民者也就成为邪恶、偏执的代表,他们失去了对大自然和原住民的敬畏、尊敬之情,也必将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价。

三、从精神危机中走出

在对人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进行揭露后,伊纳里多又为人们从精神危机中走出来寻找了途径。

首先,宗教信仰是伊纳里多给予精神异变者开出的一剂处方。《荒野猎人》从表面上来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在绝境下生存和复仇的故事,其表层文本并不复杂,但是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却是极为深刻的。和近年来同样是主人公独自求生的电影,即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2012)类似,《荒野猎人》也讨论了人的信仰问题,只是包裹这一思索的多了一层快意恩仇的外壳。

在电影中,格拉斯的经历多次与宗教有关。在爱子死后,格拉斯眼前出现了幻觉,他拥抱一棵树,认为自己是在拥抱儿子,他看见了教堂、教堂里的钟和圣象,并且这些意象都极为破败荒芜。这里象征的是格拉斯的信仰即将坍塌,他必须将自己从“文明人”变为不择手段生存下去的“兽”。占据格拉斯精神的是血腥复仇而不是崇尚宽恕、爱和希望的宗教。而格拉斯的儿子是白人和原住民的混血儿,格拉斯作为白人承担了家破人亡的代价,这是电影对白人殖民者的一种委婉的批判。

在电影的最后,格拉斯在和菲茨杰拉德的对决中占据了上风,此时他只要再补一刀就能为儿子报仇,并且在误会河对岸的波尼族人将要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尽快在死之前手刃仇敌才是符合常理的。然而格拉斯却选择了将复仇的决定权交到上帝的手中,将费茨杰拉德推入水中,让对岸的波尼族人选择是不是要杀他,结果对方干净利落地杀死了菲茨杰拉德。这里格拉斯所践行的正是《圣经》的罗马书十二章十九节中的:“让主审判,如其所言‘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是因为在和大自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搏斗之后,格拉斯意识到了人的力量的弱小。他曾经几乎崩溃的信仰随着对复仇重负的放下而回归到他的内心之中,他本人从“兽”变为“人”,而作为人的格拉斯也得到了主的“报应”,他所以为的虎视眈眈的波尼族人并不想杀他,相反,将他视为拯救了珀瓦卡的恩人。

其次,伊纳里多强调对大自然的“复魅”。人的精神生态危机与人类错误的生态观是密不可分的,基于此,人类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因此,伊纳里多希望人类能回归到自然之中,实现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伊纳里多对大自然进行“复魅”的过程并不是通过凸显大自然的神力实现的,这将削弱电影的真实性,伊纳里多选择了削弱人类的力量,让人类以一种更接近于动物的方式存活在大自然中。其中语言的失去便是一个重要的象征。语言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它能表达复杂的思维,帮助人类进行庞大的改造大自然的集体活动。语言越精妙,人类的进化程度也就越高。而当人类失去了语言时,人也就被极大地弱化和原始化了,这一点在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

Gravity

,2013)中也有所体现。而与《地心引力》女主人公无人交流的状况还略有不同的是,格拉斯的失语还源自被熊抓伤了喉咙导致声带受损。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失去了用语言求救、求助的能力,而只能喘息和呻吟。这种失语状态直接指向的就是格拉斯此刻对动物本性的回归,他和动物一样此时最优先考虑的就是生存。在动物面临危险时,它们往往也只能发出单音节喊叫和喘息。另外,这也是对电影开头,格拉斯的妻子念的“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要战斗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活下去”的一种呼应。为了突出人在大自然中的这种气息,伊纳里多采用了一个逐渐模糊的画面,此时观众看到的格拉斯仿佛走在太阳穿透不了的浓密云层之中,而在听觉上,格拉斯的呼吸则随着天地的寂静语法清晰。人仿佛进入了一种天地初创的境界当中,彻底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伊纳里多在一个艰苦卓绝的复仇故事中表达了希望人类的精神生态能够实现和谐的愿望。对于依然面临三重生态危机,甚至出现精神异变的当代人来说,《荒野猎人》以格拉斯从险情不断到否极泰来的经历提醒着人们实现精神生活的平衡,克服“精神污染”的必要和迫切。

猜你喜欢

格拉斯菲茨杰拉德荒野
认真
绚烂花车(环球360)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罗·格林格拉斯)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电脑也疯狂
电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