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中民族元素的美学价值

2018-11-14王善朝

电影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美学动画

王善朝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0)

国产动画电影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并且曾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民族元素为国产动画建立的独特美学风格密不可分。在全球化时代,传播时空几乎已经消弭国土地域的限制,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异质文化悄然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观众。就国产动画的现状来看,其市场面临着国外优秀动画的挤占,而部分国产动画就艺术质量而言也难以尽如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国产动画中曾经出现的民族元素,解读其美学上的价值,以期为解决当下国产动画困境,重现国产动画的辉煌提供一些参考与思路。

美学价值建立在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上,脱离了审美客体,美学价值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对于电影而言,审美主体对于电影内容、风格以及具体元素的设计,也是针对接受者来进行创造的。因此,我们不妨从不同的审美客体的角度,来探讨民族元素为国产动画生成的美学价值。

一、影像美学价值

影像美学价值是就所有受众而言的,换言之,在观影这一审美活动中,所有观众都可以领略动画电影中的影像(包括声音)之美,获取娱乐享受。正如科林伍德所指出的:“如果一件制造品的设计意在激起一种情感,并且不想使这种情感释放在日常生活的事物之中,而要作为本身有价值的某种东西加以享受,那么,这种制造品的功能就在于娱乐或消遣。”一般来说,动画电影给予观众的最直接的美学价值就是经由视觉和听觉带来的心理愉悦体验,而民族元素在国产动画中,就是诸多奇趣美、壮观美或优美等审美形式的提供者。

以《孔雀公主》(1963)为例,电影取材于傣族的叙事诗《召树屯》。孔雀国的喃麻喏娜和板扎国王子召树屯一见钟情,然而由于板扎国麻哈仙图谋不轨,两人的爱情被破坏,先是麻哈仙里通外国导致敌军在王子婚礼时入侵,后是喃麻喏娜被麻哈仙诬陷为妖女,好在神奇的孔雀衣救了喃麻喏娜的性命,最终喃麻喏娜和召树屯有情人终成眷属。电影中西双版纳地区优美的景色,如孔雀等云南地区特有的动物图腾、人物精美华丽的服饰、英俊漂亮的召树屯和喃麻喏娜等,都是唯美的奇观,是对观众视觉需要的一种满足。傣族地区的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喃麻喏娜和召树屯的爱情故事中得到了整合,反过来,也正是由于电影的影像美学价值感染着观众,观众才能够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远离自己生活的主人公身上,将人物的种种脱离现实的行为,如喃麻喏娜在穿上孔雀衣后就可以振翅飞翔、金湖女神的出现等合理化,并主动地为喃麻喏娜和召树屯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感到担忧或欣喜。

与之类似的还有如运用了白族元素的《蝴蝶泉》(1983),以蒙族地域为背景的《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和讲述西藏萨尔吉草原上牧民生活的《金色的大雁》(1976)等。在这一类国产动画电影中,电影人并没有因为叙事内容上对阶级斗争或生产建设等主旋律的宣扬,而忽视了电影的审美形式,电影无不以精致的画面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为原本并不在云南、内蒙、西藏等地的观众制造出“在场”感。

在听觉上,如《阿凡提的故事之种金子》(1979)等组成的“阿凡提的故事系列”取材于我国新疆民间故事,主人公阿凡提是维吾尔族故事中传奇性的智慧人物。系列电影为了凸显维族的风土人情而大量使用了维族的如萨塔尔、铜角等民族乐器,并且设计了维吾尔族民众载歌载舞的情节,歌、舞、乐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以显示维族人民的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特点,让观众能够被其情绪充分感染。还有如《哪吒闹海》(1979)中使用的编钟,《天书奇谭》(1983)中的锣鼓点等。可以说,在这类国产动画中,民族元素给予观众的视听上直观的美感,让观众得以萌生、保持了对该民族的兴趣,被激发出进一步了解该民族的思维。而这也就涉及了民族元素的教育美学价值。

二、教育美学价值

电影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到观众的内在人性、世界观和审美心理结构。正如席勒所指出的,当一个人在变成“审美的人”后,他才有可能变成“理性的人”。而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在受众群上还有另一特征,就是低龄受众占的比例较大。国产动画的教育美学价值主要针对的就是这部分处于童稚期,心智还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观众,而对于成人观众而言,这一价值也是存在的。

首先,动画电影具有德育美学价值,人类善良美好的品德在电影中成为审美对象。例如,在《宝莲灯》(1999)中,主人公沉香代表的无疑是一种积极成长、正直孝亲的形象。在童年时期母亲三圣母被舅舅二郎神压在华山下后,沉香一直念念不忘劈开华山,救出母亲。而在沉香成长的过程中,如孙悟空等人也对他提供着无私的帮助。而欺压亲妹、夺占宝莲灯的二郎神则是失道寡助的。电影故事本身来自中国古代汉族传说,其中正邪分明的人物设置反映了汉族人的道德判断,同时对于天庭的想象,也反映着古代汉族人对自然力的认识。而负面的、恶劣的道德,也会在动画电影中招致批判。例如,在根据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北魏时代西北少数民族传说改编而成《九色鹿》(1981)中,弄蛇人言而无信,恩将仇报,要将美丽的九色鹿献给国王,最终为九色鹿所惩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对于见利忘义者无疑有着一种警示作用。这类动画的民族元素无疑都承载了道德价值形态,对于观众建构健康和谐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之类似的还有如传达了舍己救人、邪不胜正道德理想的《金猴降妖》(1985)、《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等。

其次,电影还具备了智育美学功能。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能够在动画展现出来的神奇瑰丽世界中丰富自己对于具体民族的认识,包括其具体的生产生活元素,乃至宏观上的历史和文化。例如,在以壮族民族元素僮锦为核心的《一幅僮锦》(1959)中,观众可以得知,壮族人民创造了僮锦这一灿烂的艺术,有着鲜活花草鸟兽的僮锦被壮族人用来做背带心、被面、床毡子,可以说僮锦充分地融入了壮族人的生活当中。织造僮锦不仅是壮族人换取生存资料的一种劳动,也是壮族人表达对美好生活渴望的一种审美创造。又如在中日合拍的《藏獒多吉》(2011)中,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多吉来认知藏獒这一高原特有犬种,同时也能够了解到青藏高原这一“第三极”严峻的生存条件,正是因为高寒和缺氧,田劲才会在小时候过着和父亲拉格巴分离的生活,这让田劲长期无法解开对父亲的心结,然而也正是因为当地的这种气候特征,加上西藏医疗水平低下的现状,拉格巴牺牲家庭生活投身到当地医疗事业中的精神才显得极为伟大。

三、传播美学价值

传播美学价值主要是针对身处另一种文化下的观众,尤其是国外观众而言的。电影本身就是文化与审美传播的载体,动画电影也是让异质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了解中国,或了解中国特定区域的有效载体,在中国观众不断通过美日动画来对美日文化进行读解时,国产动画也有必要发出属于中国的声音。

早年间,《大闹天宫》(1961)就曾经凭借着对《西游记》中故事的改编实现了一次非常杰出的对以汉族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播的实践,电影中各类来自汉族古代绘画、建筑和近代戏曲的元素,让人目不暇接。从叙事上,对于并不曾阅读过《西游记》的观众来话说,即使是在对西游世界设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够理解孙悟空从横空出世,到在花果山统率群猴无拘无束,随后想在天庭凭借本事位列仙班,结果在发现自己只被封一个弼马温后,不甘受辱,大闹天庭,以齐天大圣自居的心路历程。换言之,《大闹天宫》的叙事线清晰且能够赢得观众的普遍认同,孙悟空的野性难驯、挑战权威的心态是人们熟悉的,而各类民族元素则是国外观众陌生的,这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电影引人入胜。以电影中的动作元素为例。电影在制作时“吸收了京戏的成分,专门请了一个京剧老师,是有名的‘南猴’,他为我们示范舞台上的动作,讲解猴子动作的特点”,如此一来,本来就已经经过了精妙研究后固定下来的,能够充分体现出猴子动作特点而又不失美感的戏剧舞台动作就被搬到了动画之中,并且能因动画的自由度而表现出比舞台动作更多的飘逸灵动感。除了汉族元素之外,《大闹天宫》中也有少数民族元素的出现。如电影中仙女在蟠桃盛会上的舞蹈动作,就化用自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而仙女们的服装造型,则有着敦煌飞天的启发。观众在《大闹天宫》中认识到的孙悟空被紧密地与一种奋发勇敢、叛逆抗争的中国形象和时代精神联系在了一起。

在当代,在国际化语境使国产动画获得了机遇与挑战之际,动画人们也在借助全球化以及动画技术的进步,继续追求民族元素传播美学价值的实现,以为国产动画争取更大的生存格局。以《大鱼海棠》(2016)为例,和《大闹天宫》一样,这同样是一部以抽象和拼贴手法来展现民族元素的动画长片。例如椿、湫和鲲三人的中式古代汉服装束,椿和湫等“其他人”居住的取材于福建土楼的建筑;又如椿伫立在山坡之上眺望时,山坡化用的是中国的梯田,还有赤松子、胤母等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的人物。除此之外,在诸多细节上,如灵婆和猫打麻将、太极阴阳鱼门锁、葫芦马勺的挂件等,都是令人惊喜的民族元素。这类元素配合椿为了报恩而养大鲲的故事,使得原本晦涩难明的《庄子·逍遥游》中的文化哲思以及中国人深明大义、集体主义等民族精神被具体化了。与之类似的还有如《小倩》(1997)、《小门神》(2016)等。

随着对“中国学派”曾经走过的道路以及美日动画近年来成就的总结,人们已经意识到,国产动画要想再现辉煌,有必要实现“四位一体”的综合。即动画形式本身的时尚性,思想内核追求真善美的传统性,语言表达的国际性,以及视觉美感上的民族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国产动画能在保证与受众一定的审美距离,赋予受众新奇感和不妨碍受众的理解,在保证电影的商业价值和维护其本身的宣教功能这两大矛盾中取得平衡。在国产动画电影有着“走出去”的强烈要求的今天,民族元素的传播美学价值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共同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肥沃的艺术土壤,和值得详查细考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氛围。我国动画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以民族元素来丰富国产动画的审美旨趣。不同的受众也在其中收获了其在影像美学、教育美学和传播美学上的价值。当下,尽管观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动画电影的整体市场环境相较于“中国学派”时期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元素失去了存在于国产动画的意义,反之,民族元素依然具有上述三种审美价值,动画人依然有必要对其进行挖掘、协调与整合,使其为国产动画在探索民族形式,发扬民族精神,巩固民族品牌的过程中继续发挥魅力。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美学动画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纯白美学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