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站在科学探究的正中央
2018-11-14姚黎常州市武进区滆湖科技幼儿园江苏常州213149
姚黎 常州市武进区滆湖科技幼儿园 江苏常州 213149
自从参加了幼儿园区级课题《幼儿园科技小制作的指导与实践研究》以来,我时刻牢记《指南》中的核心理念——尊重儿童的学习特点,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组织开展科学活动时,我以幼儿的视角和兴趣为基点,努力将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的观察、发现、提问、探究、分享等开放式学习方式,不断积累科学常识,获得科学经验,努力践行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有收获的教学理念。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探究心得:
一、有效的提问,能让幼儿进入自发的探究空间。
幼儿开展科学活动一般可以看成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幼儿来说发现并不是难事,能从自己的发现中提出问题则具备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与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问题必须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有能力进行探索。如:科学活动《好喝的豆浆》,幼儿已经知道豆浆是由黄豆制成的,但怎样做能?带着疑问孩子开始四处寻找制作工具,然后查找自作的方法,最后试着动手试一试,虽然一开始没有成功,但这种自主的探究精神却让我惊呆了。其次,问题本身是幼儿感兴趣的,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当幼儿看到自己制作的小陀螺用手轻轻一拧就能飞快地转动起来,可兴奋了。于是他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讨论着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和陀螺一样能飞快旋转呢?可见他们对“转动”这一现象开始饶有兴趣地探究了。再次,问题是幼儿未知的,或与幼儿日常经验有冲突的,对幼儿的思维具有挑战性。在一次关于《鸡蛋的沉与浮》游戏中,有的小组发现:两个鸡蛋在不同的水杯中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沉在水底。而有的小组却发现:他们看到的现象尽然完全相反。这时,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知识冲突,问题也油然而生:为什么蛋在不同的盛水杯里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是和杯子里的水有关,还是这蛋有秘密?孩子们的探究思路一下打开了,他们不再停留在游戏表面,而是借助多感官对水和蛋展开了深入的探究,游戏变得更加有趣了。
二、多感官的碰触,能让幼儿自主地寻找探究方法。
《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发现的乐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看、听、摸、闻、尝等途径与事物亲密接触,感知物体的特性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科学游戏《会唱歌的牛奶罐》中,孩子们发现相同的罐子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响:“沙沙沙、当当当和哗哗哗”,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引导他们将罐子打开来看一看,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罐里装着不同的东西,所以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后来我又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黄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往罐子里装豆豆,然后再摇一摇,听听有什么发现。结果有的说牛奶罐会大声“唱歌”,有的只会“轻声唱”,这又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又一次进行了比对,验证。虽然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声响的不同与物体质量及质量的多少之间的关系,但他们实实在在地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适时的介入,能让幼儿深入的实施探究活动。
在自主探究中,虽然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幼儿放任自流,而是闭上嘴巴站在孩子的身后,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惑和认知冲突,以便及时介入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如,在科学游戏《水中的纸》中,孩子们将不同的纸放入水中,发现有的纸一会儿就不见了,其水变红了;有的纸放入水中后浮在水面上好久仍旧完好无损,其水毫无变化;还有的纸放到水中后2-3 秒钟就沉到了水底……当孩子们发现这些有趣的现象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为什么呢?好奇怪的纸呀!”当孩子们相互讨论无果后,我在一边轻轻地问:“我们是不是可以仔细摸一摸、比一比这些纸,它们都一样吗?别光想,一张张放进去再试试说不定会有新发现呢?”当我一连串的发问后,孩子们似乎受到了新的启发,于是他们对各种纸又再次进行了观察、比较和实验,最终发现:水会变色是因为纸遇水后融化开跑进了水中;有的纸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表面有一层油光光的东西保护它;还有的纸放到水中就像一个口渴的人拼命喝水,很快里面装满了水变得好重就沉到了水底。孩子们的这些新发现并不是我直接告知的,而是通过仔细的比对、实验所得,这样的经验才更加丰满、真实。
四、多元的交流方式,能让幼儿从中获得真实感受。
《指南》中强调:孩子们的游戏只有通过自己的演绎与分享才会更有价值。作为老师不仅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更多的是要为幼儿搭建多元的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分享与表达。除了最常用的方法画图和语言表述来呈现自己的探究与发现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这一媒介,把孩子的探究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因为很多的科学探究现象和结果是一刹那里发生的,而这些场景有时是很难用语言或图画来描述的。就如《陀螺大赛》这一游戏中,孩子们“做陀螺、斗陀螺”的场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可摄像机镜头却能清晰、连贯地把孩子的探究过程意义捕捉下来。在分享交流的时候,孩子们在这些真实的情景启发下,不再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起话来支支吾吾、断断续续,而是把自己的有趣发现流畅地表达了出来。甚至连平时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在照片和视频的提示下,也能够把一个个鲜活的活动场景连接起来告诉身边的同伴。这样的交流没有人会开小差,也没有人会窃窃私语,他们的注意力全被精彩的画面牢牢的吸引住,这样的分享交流方式是比精炼的语言和大气的图画所无法代替和媲美的。
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游戏中,要让孩子站在活动的正中央,教师就应该成为一名合适的引导者、观察者和合作者,要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涵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通过自由的摆弄、积极地思考、主动的探究中真切地感受探究的乐趣与得失,成为真正的头号玩家!